再论独立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研究
2014-04-02王兴隆
王兴隆
摘 要:当前手机智能化的发展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独立学院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探索出一条适合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思路。
关键词:手机智能化;师生互动;独立学院;以学生为主体
1 手机智能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手机智能化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阅读模式等都收到了极大的影响。当前来看,手机智能化对人们造成的影响弊大于利,但同时手机智能化的趋势又是不可逆的,我们必须接受智能化时代的来临。手机智能化对当前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巨大。
1.1 意识形态及思想的变化
当前,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实现了同步化和快速化,世界各地的不同信息可以在瞬间传遍世界。这就与过去的信息传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过去的信息是片段化和延迟性的,个体对信息的关注度不高,因而彼此的交流并不密切;如今所有信息爆炸式的填满每个个体的日常生活,信息开始波及个体日常生活尤其是意识形态的改变。基于此,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和传播方式已然呈现了落后的特点。过去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占据了优势地位,如今诸多信息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教师的知识有时反而是滞后的和片段化的,但是教师因为专业的缘故,依然占据优势,那就是对知识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即如何解读知识本身,而这也是社科类教师的特长和优势所在。
意识形态本身不是独立的,意识形态受物质世界的强大影响。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谁,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方的文明及价值形态逐步渗透到日常生活领域,加之传统文化断层,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逐渐式微,官方思想虽然依然以其强大的宣传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面对新媒体的不断冲击,已在诸多方面暴露出其劣势。
1.2 学生注意力的转移
近年来,手机智能化的最大影响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满足当前的实际情况。大多情况下,上课学生的注意力在手机上,因而教师无法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学生对知识的讲授也兴趣不大,这就造成了教学双方只剩下教师的存在,因而教学的效果很不佳。学生注意力的转移一方面是由于手机所带来的大量信息,另一方面,也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改进,我们必须要在实际教学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1.3 学生对政治关注度不高,功利主义倾向较大,视野狭窄
当代大学生不重视理论,对政治本身关注度不高,视野局限于自己的生活领域,缺乏忧国忧民的视域和情怀。对娱乐的偏好占据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把日常大部分时间用于日常的休闲娱乐,而忽视从社会政治高度对社会问题进行关注,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多学生觉得脱离实际,和自我日常生活和就业工作没有太大的关联,因而在态度上本就会有松懈态度。功利主义态度不单单是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倾向,整个社会都在市场化的浪潮下急功近利化,社会拜金主义日益盛行,即马克思所谓的“拜物教”。
1.4 教师也在手机智能化的影响下缺失了系统的学习
手机智能化对教师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一方面,教师需要掌握和关注社会上发生的热点问题,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这本身需要占据极大的时间。另一方面,手机智能化的发展使传统纸质媒体和传统阅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系统化的学习和反思变得越发艰难。同时,手机智能化对教师心态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快速化阅读时代的来临,使教师在自我修养和学术科研上都面临浮夸,急躁和功利化的倾向。
2 手机智能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的机遇
2.1 利用手机的巨大信息和课本知识进行有效对接
信息应该不断更新,手机智能化为信息更新提供了平台。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信息,但是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的作用便体现出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课本的原理和当前的实际例子结合起来,更新过去传统的例子,另外就是改变过去僵化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入学生中间,一切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为重点,因为当前学生对政治的关注度本来就比较弱化,但这绝不意味着他们不在乎和不讨论政治本身,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尤其是当下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政治变革会直接的影响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以及政权的认识,漠视和调侃决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但是灌输式教育和不容置疑的确定结论同样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目标。应该让学生在有所怀疑的前提下,通过收集证据,加之教师的讲授,指明问题的方向,从而使其树立坚定的理想和对问题的正确看法和辩证分析的态度。
2.2 创新教学模式,把手机智能化引入教学
智能化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可以让学生积极的利用手机智能化的优势,把学生积极的纳入课堂教学中,增加实践课程,让学生就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运用网络媒体制作各种视频,而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引导。针对不同的课程,要有不同的教学思路,比如大一年级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诸如爱国、道德建设等的例子和视频,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及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其司法本身的一些热点问题,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探讨达到其对问题本身的正确理解和感同身受。带领学生参观一些红色的景点,陶冶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2.3 教师思想和知识的储备和更新
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教师本身必须在思想和知识上不断适时更新。既不能抱残守缺,按照过去的既有思路和立场教育学生,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不接受教师的说教,因而看似正确和可行的教育模式最终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个过程只剩了被动的“教”,而教学成功的基本标志是教师把多少知识和思想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也不能为迎合和讨巧学生,丧失原则和立场,发表反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不当言论,这就失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意,也会对学生造成消极的影响,当前部分教师因为其本身学术思想的缺失以及立场的不坚定,容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犯这种错误,看似学生很欢迎你的课程,然而实际效果与国家的基本要求相违背,达到了南辕北辙的相反效果,这样比学生不听课危害更大。
因而,作为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一方面,要有立场和态度,那就是不越底线,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基本基调;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实际情况,不能一味好大喜功,对社会的一些反面例子也必须进行实事求是的说明,同时要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其发展趋势,避免学生以偏概全。针对社会问题,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才是一个教师基本的价值立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