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县水土保持“三道防线”建设规划思路与对策
2014-04-02□张文
□张 文
围场县水土保持“三道防线”建设规划思路与对策
□张 文
围场县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过渡带,为阴山山脉,大兴安岭山脉的尾部和燕山山脉的结合部,是滦河、辽河发源地,是京津冀重要的水源地。全县总面积9219.7 km2,总人口53.5万人,县辖30个乡,7个镇。全县耕地面积167万亩,草地面积207万亩,林地面积887万亩。
1.围场县水土保持现状
围场县流域地形西北高,东南低,短小支流多,坡降大,全县流域面积在10km2以上的支沟218条。由于各流域地表沟壑纵横,起伏较大,且流域内土壤主要为褐土、风沙土,土性疏松,抗蚀能力差,易风化,加之人类活动垦植、放牧等影响,流域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据水利普查数据,2011年围场县土壤侵蚀面积3518km2,占全县面积的38.2%。
2.“三道防线”建设规划思路
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统筹协调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围场县水土保持“三道防线”建设规划,全县以流域为单元,根据流域内不同地貌区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的承载能力,以调整人为活动为重点,从山顶到河谷依次建设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生态保护区“三道防线”,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保护和涵养水源。其中第一道防线为“生态修复”,在人口相对稀少的远山和坡度为25°以上地区,实行全面封禁,减少人为活动干扰,依靠自然修复能力,实现生态保水保土。第二道防线为“生态治理”,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浅山、丘陵,坡度为5~25°的地区,加强坡耕地治理,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蓄水保墒,加大污染治理,达到保水保土的目的。第三道防线为“生态保护”,在河流谷地、湖库周边地区,建设生态保护带,控制土壤侵蚀,维系河道及湖库周边生态系统。
3.治理对策
3.1 生态修复区
规划范围为人口相对稀少的远山和坡度为25°以上地区,该区域山高坡陡,土层浅薄,易发生水土流失。治理目标:一是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二是坡度在25°以上地区禁止耕种,退耕还林;三是划出水源涵养林实行禁牧。该区域治理措施:一是加强对塞罕坝、红松洼、滦河上游、御道口4个自然保护区共1106km2的保护;二是在远山和坡度为25°以上的地区,遵循自然规律,实施封山禁牧、禁伐、禁耕,封育轮牧、舍饲养畜等措施,减少人为活动,充分依靠自然修复能力加快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改善;三是生态移民,主要在一级泥石流易发区的险村、险户和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实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四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按照“养山就业、规范补偿、以工代补、建管结合”原则,对农村集体所有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所在村的农民,进行合理补偿。
3.2 生态治理区
规划范围为人口相对集中的浅山、丘陵,坡度5~25°的地区,该区域为主要农牧生产区,土壤侵蚀严重,开发建设活动较多,人为水土流失严重;村镇居民和旅游景点污水垃圾排放造成污染。治理目标:一是城市污水达标处理率达90%以上;二是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三是开发建设项目90%以上实行水土保持治理;四是小滦河、伊逊河、蚂蚁吐河4个沙带区得到治理。该区域治理措施:一是坡耕地综合治理,遵循蓄排结合、蓄水为灌、灌余再排、排后再蓄的原则,将坡耕地改造成梯田,梯田上部坡面采用鱼鳞坑整地栽植水保林,梯田道路两侧栽植乔木林,排水沟、天然沟栽植水保林,形成坡、顶、沟立体防护林网;二是沟道生态治理,以水利水保工程为主,按照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沟后主沟、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在支沟建设淤地坝,在主沟条件适宜的地方可修建堰坝工程拦蓄水体,与造林措施紧密结合,做到以工程养生态,以生态护工程,营造良好的水景观;三是沙地综合治理,主要通过设置沙障、压沙、植物带、植物网固沙来治理;四是草地综合治理;五是水污染综合治理,主要采取污水集中入管网达标排放、入河排污口整治、生态湿地建设等措施。
3.3 生态保护区
规划范围为围场县河流谷地、湖库周边地区,该区域存在挖沙采石、污水排放、干旱年份部分河流断流现象。治理目标:一是河道水流畅通;二是河道有水则清、无水则绿;三是划定伊逊河等河道和庙宫等库边成为景观生态重点建设区。该区域治理措施:一是整治河道,结合城镇发展要求,采取一系列水系整治工程措施,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蓄泄兼筹、引排得当,循环通畅、生态健康的围场县现代水网体系;二是生态治污,通过人工湿地、人工增氧、生物治污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合理布置生物浮床和浮岛,设置生态净化区,降低河流污染物浓度,净化河道水质,实现伊逊河流域入庙宫水库水质达到三类水质;三是保育植被,恢复湿地,建设河湖生态保护带,减少人为干扰,恢复生态景观。
通过实施围场县水土保持“三道防线”建设规划,建成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实现“有水则清、无水则绿、整洁美观、自然通畅”的景观,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涵养水源,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促进围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围场县天蓝水净、地绿山青。□
2014-08-16
张文,女,汉族,秦皇岛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