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管理的研究
2014-04-02王辉
王 辉
(辽宁省东水西调建设局,沈阳110000)
水利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管理的研究
王 辉
(辽宁省东水西调建设局,沈阳110000)
水利工程建设签订的施工合同,是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施工进度控制中以及投资管理中的重要参考资料,对施工合同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内容,这篇文章在简要叙述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管理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管理现状和管理中风险防范和防范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水利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管理;意义
1 对水利工程施工合同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水利工程的施工合同签订双方分别是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他们在达成某种共识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和承包,明确彼此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由于在合同签订的时候,采取的是先定价后成交的方式,这种远期的交易方式,就不可避免的受市场运行的影响,会产生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风险因素。再者,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工期长、规模庞大、耗材多的独特性,会受到很多市场不定因素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还有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我国的水利施工行业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所以为了充分保证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进行合同签订时,要特别关注其中的风险管理,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
2 水利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管理的现状
2.1 对合同中“工期成本”、“质量成本”重视程度不够
水利工程施工合同中有关“工期成本”的内容主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按照预计工期完成建筑任务而进行花销,工期目标是工程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筑企业是否能够按照合同中的时间规定来完成任务,是衡量施工企业是否遵守合同的重要标准,在每个项目施工的合同中都会涉及到工期的问题,很多施工企业为了准时完成施工任务,就会适当的增加建筑成本,来加快施工速度。成本和工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施工企业如何能在少投入的基础上,按时完成施工任务,成为很多企业都要考虑的问题,这就需要在签订合同时,重点考虑到工期成本的问题,尽可能的降低施工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水利工程施工合同中有关“质量成本”的内容主要是为了确保施工的整体质量,而进行费用支出和没有达到质量要求而应该承担的经济赔偿,一般情况下,我们将“质量成本”简单的分为由于施工故障而引起的消耗、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消耗、在质量检验中花费的资金以及在质量预防中使用的消耗等,例如有意外的停工或者返工都属于第一种,而保修和索赔都是由于外部故障因素而导致的。根据我国目前的水利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在发展中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质量控制和成本管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更多的是在走两个截然相反的极端,一部分企业在施工建筑中由于过分强调施工的质量,而不考虑实际的施工成本和资金问题,最终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然而也有一部分企业为了最大程度上降低消耗,而忽视了施工质量的好坏,一味的追求低成本,最终使水利工程建设走向瘫痪。
2.2 对合同风险管理认识不足,缺乏风险识别能力
合同中存在的客观风险是由国家的法律法规等权威性条文所一直规定的,其中所产生的风险事故是合同双方都回避的,这些风险是不受人力控制的,比如说,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承包商要承担的风险是:工程变更所花费的费用如果在合同金额的15%以内,承包商是不可以要求补偿的;再者固定总价合同规定对于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产生的差价,承包商必须要承担市场风险等[1]。合同中存在的主观风险主要是在建筑过程中,受到人为因素而产生的,这些风险是可以通过加强施工管理进行有效规避的,在进行合同签订的时候,很多业主利用建筑企业急于求成的心理,在合同中设置隐藏的风险。施工企业要加强对合同的风险管理,提高识别能力,培养风险意识,使企业在市场发展中不断发挥自身优势,进行高质量、高效益的建设。
3 水利工程施工合同中的风险防范和措施
3.1 合同签订前的风险防范
在进行投标报价工作时,施工企业就要充分考虑到市场中的各种变化因素,面对多种市场风险适当利用一些报价策略,①要适当提高报价中不可预见风险资金数额,风险度比较大的合同,就要适当增加风险附加费,主要是为了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候,有相应的资金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②针对施工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一定的规避风险、降低风险的措施,比如适当的修改施工方案等;③在符合招标条件的前提下,在投标时利用补充条款或者保留条款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后就是在投标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并根据企业平时的施工经验,判断投标的可行性,对于那些风险较大的工程要敢于拒绝,要在企业运行中保持着清晰的头脑。
3.2 合同签订中的风险防范
首先要对投标工程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在充分确定其可行性的基础下,根据公平、平等等原则,商讨合同的条款;由业主提供的合同,由于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往往很多地方存在漏洞,这就需要施工企业技术进行修改,来进一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其次就是在补充条款过程汇总,要尽可能的降低风险,可以采用施工合同批准权、审查权、洽谈权“三权分立”的方式,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最终达成共识。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规,在坚持“利益原则”的同时实现“共赢”,用平等公正的态度降低风险存在的可能性。
3.3 合同签订后的风险防范
合同签订以后,施工企业要严格按照相关条约加强现场的施工管理,要对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明确的分工,做到职责分明。作为工程项目的承包者,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切实重视工程的整体质量,要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切实按照业主的要求,严格按照预期的图纸进行建设和管理,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细节工作都做到认真负责,及时记录下相关信息和数据,为以后的结算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从企业作为一个建设集体来说,施工企业要重视工作人员的身心安全,要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意外事故;施工企业的领导者要关注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要深入到建设的基层,了解工作人员的真实困难,通过一定的措施使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最终实现安全施工和高效施工。
3.4 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
规避风险的重要措施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在合同中明确提出的风险进行重点防范,这些风险主要有报价风险、环境风险等等,就需要施工企业在进行投标时,进行充分的调查,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提前的预测,并及时制定出解决策略。
2)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适当的进行索赔是转移风险的重要方法。在具体的施工建设中,索赔是一种双向行为,当发生类似于完工延期这样的事情时,业主就会向施工企业要求索赔,这时如果是由于天气等客观因素而造成的延期,施工企业就会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地位,因此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不断提高自己的合同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在合同签订之后,施工企业也要尽快的和材料供应商之间达成协议,避免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化,使建筑材料的成本大幅度提高,而对建筑活动带来损失,与此同时,选择一个实力强大的合作者也是转移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
不管是采用什么方式来降低合同风险,都需要施工企业不断提高风险意识,从根本上认识到合同签订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其对施工活动的重要影响。
[1]戎震东.浅析工程合同风险管理[J].建设监理,2009(05):55-58.
F284
C
1007-7596(2014)06-0239-02
2013-11-27
王辉(1975-),男,辽宁鞍山人,工程师,从事水利造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