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獾的人工繁殖技术要点
2014-04-02伊崇岩
伊崇岩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畜牧兽医局 155100)
狗獾又名獾、獾八狗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华南、中南等地[1],是一种皮、毛、肉、药兼具的野生动物,经济价值高。獾皮可制作高级裘衣、制革;毛可制作高级胡刷和油画笔;肉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是餐馆宴席上的佳肴;獾油是治疗咳血、痔疮、烫伤、冻伤、疥癣等症的良药,有清热解毒、止痛润肠的功效[2]。过去因其对农业生产有害,大肆捕杀,而导致其种质资源衰退,数量锐减。狗獾的人工养殖方法简单,投资少,成本低、效益高,发展前景好。
1 种源选择
种獾可选择优良的野生狗獾。
2 特征及生活习性
狗獾体重约10~12 kg,体长45~55 cm。头扁、鼻尖、耳短,颈短粗,尾巴较短,四肢短而粗壮,爪有力适于掘土,经常在洞里生活。背毛硬而密,基部为白色,近末端的一段为黑褐色,毛尖白色,体侧白色毛较多。头部有白色纵毛3条,面颊两侧各1条,中央1条由鼻尖到头顶。下颌、喉部和腹部以及四肢都呈棕黑色。狗獾多栖息在丛山密林、坟墓荒山、溪流湖泊、山坡丘陵的灌木丛中,喜群居,善挖洞。食性很杂,喜食植物的根茎、玉米、花生、菜类、瓜类、豆类、昆虫、蚯蚓、青蛙、鼠类和其他小哺乳类、小爬行类等。
3 圈舍建造
在环境较僻静的地方,周围用石头或砖砌成2 m左右高的围墙,里面用石头做成假山,假山周围砌垒若干个洞穴,洞内放些柔软的干草或树叶等。圈舍面积、假山大小及洞穴数量的多少,可根据养獾数量而定。
4 配种繁殖
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母獾在1岁左右,公獾在1.5岁左右即达到性成熟。每年繁殖一胎,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交配,第2年3~4月产仔,妊娠期210~240 d。每胎产仔2~4只,仔獾初生重15 g,体长13 cm,尾长3 cm。初生仔獾被毛呈白色,33~38日龄睁开眼睛,与母獾在洞穴里同居3~4个月,到秋季幼獾基本长大,体型与母獾相同。
5 饲养管理
5.1 野生种獾驯养
野生狗獾驯养要通过细致、耐心,逐步减少野生种獾对人的恐惧感,增强对人为条件的依赖性。这是驯养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野生动物驯养成败的关键,也是驯养管理工作的技术核心。野生种獾驯养大体可分为野生动物的引种、初步驯化、再驯化、进入正常驯养期几个环节。
5.2 狗獾的饲养管理
根据狗獾的生物学特性,将种獾的一年分为发情配种期(8~9月)、休情期(4~8月)、储脂期(9~10月)、越冬期(11月至翌年4月)。雌种獾另加妊娠期(9月至翌年5月)和产仔哺乳期(5~6月)。商品獾的一年分为生长期(6~8月)和储脂期(8~10月)。
5.2.1 种獾发情配种期的饲养管理
做好发情鉴定工作,适时放对配种或人工授精。饲料质量标准要高,日投饲两次,投饲量150 g。饲料配方为:玉米面40%,豆粉10%,麸皮6%,动物性饲料30%,蔬菜类饲料3%,多维及矿物质添加剂1%,种公兽加喂鸡蛋1个[3]。
5.2.2 种獾休情期及商品獾生长期的饲养管理
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饮水要清洁卫生并供给充足;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适时接种疫苗;进行选种及仔兽的驯化工作;饲料质量标准较低,日投饲两次,投饲量150 g。饲料配方为:玉米面60%,豆粉10%,麸皮6%,动物性饲料10%,蔬菜类饲料13%,多维及矿物质添加剂1%。
5.2.3 狗獾储脂期饲养管理
增加投饲次数及投饲量,日投饲3次,投饲量150 g。饲料配方为:玉米面60%,豆粉15%,麸皮6%,动物性饲料18%,多维及矿物质添加剂1%;蔬菜类饲料选含糖量高的作物如南瓜、马铃薯、胡萝卜为主,能吃多少给多少。做好越冬期的准备工作。
5.2.4 种獾休情期及雌獾妊娠期的饲养管理
减少投饲次数,种公獾4日投饲一次,投饲量300 g,雌獾两日投饲一次,投饲量300 g。饲料配方为:玉米面60%,豆粉15%,麸皮6%,动物性饲料18%,多维及矿物质添加剂1%。做好保温防寒工作。
5.2.5 雌獾产仔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饲料质量标准要高,日投饲两次,投饲量150 g。饲料配方为:玉米面40%,豆粉10%,麸皮6%,动物性饲料30%,蔬菜类饲料3%,多维及矿物质添加剂1%,每只每天加喂奶粉25 g。对母性不强的雌獾所产幼仔,要做好义乳及人工哺乳工作。防止人为惊扰,杜绝参观。
5.3 防疫卫生
每年3月整群接种疫苗一次;每隔半月,增饲抗生素一次。越冬期前,整群投饲驱虫药一次。定时清理粪便,水槽、食盒定期清洗、消毒。雌獾产仔前,笼、舍火焰消毒一次,地面定期消毒。
[1] 高耀亭.中国动物志兽纲:第8卷,食肉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214-223.
[2] 刘玉堂,陈忠.狗獾的繁殖特征及其重要医学研究价值[J].经济动物学报,2010,14(4):228-231.
[3] 郭文场,丁向清.狗獾的人工饲养技术[J].农村百事通,2013:52-53.
[4] 杨凡.狗獾的人工养殖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