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糊糊

2017-01-26肖良波

兵团工运 2017年8期
关键词:饿肚子细粮玉米面

□肖良波

玉米糊糊

□肖良波

周末妻子从超市买回一袋玉米面,熬了一锅玉米糊糊,还末等煮熟,那浓浓的香味便扑鼻而来。煮熟后,我迫不急待地舀了一大碗,趁热一口气就喝完了。喝完之后,连声说道:“真好吃,真好吃!”儿子却噘着嘴说道:“这又不是山珍海味,有啥好吃的。”听着儿子的一席话,勾起了我久远的回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团场种植了不少小麦、水稻,而作为团场人却很少吃到细粮,玉米面便成了我们的主食。那时,一天三顿都离不开玉米面。早上是喝玉米糊糊,中午吃玉米馒头,晚上也是吃玉米馒头。记得那时,白面、大米都是按月,按家庭人口数定量供应,供应的数量有限,每家每月只有几公斤,除此之外都是玉米面。分到家的白面大米,几乎家家都舍不得吃,留在那儿,家里来了客人或是为改善生活,才能痛痛快快吃上一顿。其余的时间里顿顿都吃玉米馒头和玉米糊糊。为让孩子和丈夫吃好,每个家庭主妇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来做好每顿饭,让顿顿饭吃起来可口。

记得在故乡时,每年一到二三月份的时候,这是青黄不接的时节,没有了多少余粮,几乎家家户户都缺粮,为不饿肚子,家里的大人都想办法,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不多的细粮挑到城里,找亲朋好友,用一斤细粮换二斤玉米面回来吃,有时还换不上。那时玉米面也俏得很,你给别人说尽好话,别人才会换给你。记得那时,母亲每次拿家里的细粮去换玉米面时,我们子妹几个都反对。反对归反对,我们也知道如果不换玉米面,家里仅有的一点细粮不够吃,我们就要面临着缺粮饿肚子。玉米面换回来后,除熬玉米糊糊外,还用它作饼子。后来,随着故乡发生了变化不缺粮食时,家里才没有用细粮换玉米面。

上世纪七十年代来到新疆后,我仍吃过玉米糊糊和玉米馒头,玉米糊糊喝起来爽口,而玉米馒头吃一次就不再吃第二次。因为它硬不好咀嚼,但没有更多的细粮吃,不好吃也得吃,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没有再吃玉米面了。

作为一名史志工作者,为了解团场的过去,我曾采访过开发建设团场的老军垦。他们告诉我,刚开发塔里木时,粮食十分紧缺。从阿克苏运回来的粮食大多数是玉米面。由于潮湿,玉米面都焐得发霉了,霉了也得吃。为节省面粉,把面和得稀稀的蒸发糕,蒸出来的发糕发黑,有一股难闻的味,但大伙仍吃得很香,一顿能吃六七个。后来玉米面供应都成了困难,炊事员为让大伙能吃饱,干起活来才有劲。他们把玉米蕊磨碎掺进玉米面里,还把苜蓿也一起掺进去,做成发糕。虽然吃起来难咽下去,但大伙为吃饱多开荒,早日完成建场工作任务,他们仍吃得香,个个脸上笑容满面,一点也看不出难咽的表情。

吃着玉米面,使他们增加了干劲,他们开垦出了万顷良田,为开发建设团场作出了自己不可磨灭的贡献。玉米面一直吃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团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玉米糊糊和玉米馒头才逐渐从人们的餐桌上消失。有二十多年没有吃过玉米糊糊,很久看不到那金灿灿的玉米面,闻不到香喷喷的糊糊味了,有时还真想吃。有时候在饭店宴会上能尝到一种叫菽米羹之类,一问价格令人咋舌,细细品味,远不如昔日的玉米糊糊香甜。那金灿灿的玉米面,让我们永远记住那艰苦而乐观又充满激情的岁月,那种割舍不断的情怀是任何东西也无法替代的,已深深地印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内心深处。□

猜你喜欢

饿肚子细粮玉米面
『睡前吃宵夜』和『饿肚子睡觉』,哪个危害更大
贪婪的小鲨鱼
休闲小食玉米脆片
细粮VS杂粮
建设施工用油渴盼“细粮”
全国农业税负担情况
玉米面糊饼
颜值超高的玉米面美食
饿肚子对学习有帮助吗?
会吃东西的抽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