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氯芬酸钠肠溶片与格列苯脲合用致低血糖1例
2014-04-02李红霞
李红霞
·病例报告·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与格列苯脲合用致低血糖1例
李红霞
低血糖;格列苯脲;双氢芬酸钠肠溶片
患者,女,70岁,主因发现血糖升高13年,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 d入院。患者1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就诊,做“馒头实验”后诊断为糖尿病,开始给予“二甲双胍”口服,并联合饮食及运动治疗,血糖自诉控制可,空腹6~8 mmol/L,餐后7~10 mmol/L,病情逐渐进展,先后加“服阿卡波糖、格列齐特片”等药物,半年前,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改为“格列苯脲2.5 mg,2次/d”口服,自诉血糖控制可,无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出现,入院前1 d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乏力,曾跌倒在地并左膝着地,入院查体:BP 160/90 mm Hg, 神情,语言欠流利,颈软无抵抗,胸称,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性啰音,心率8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左膝关节红肿活动受限,左侧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头颅CT示:两侧基底节区及右侧额叶脑梗塞,左膝关节X线片示: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软组织肿胀,化验空腹血糖为7.2 mmol/L,以2型糖尿病、脑梗塞、高血压病2级 极高危、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软组织损伤收入院。入院后继续按原方案口服药物降糖,同时给予扩血管、抗凝及改善循环等治疗,患者血糖控制平稳,检查空腹血糖波动在6.3~7.2 mmol/L,餐后2 h血糖波动在7.6~9.3 mmol/L,于入院第5天,患者因左膝疼痛请关节科会诊,考虑疼痛为退行性性骨关节病并左膝软组织挫伤所致,建议给予理疗并给予芬酸钠肠溶片止痛治疗,遂给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50 mg,3次/d,口服,于服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的第4天清晨,患者突然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症状,立即测血糖为2.7 mmol/L,立即给予5%葡萄糖静脉点滴,患者症状很快消失,嘱其进食早餐,暂停服格列苯脲,同时停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患者全天进食正常,监测全天指尖血糖波动在7.1~8.9 mmol/L,于第2天凌晨4∶00,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急查指尖静脉血糖为2.4 mmol/L,重复上述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第3天清
晨测空腹血糖为8.2 mmol/L,仍未服降糖药及双氯芬酸钠,停服5 d后空腹血糖上升为10.3 mmol/L,加服格列苯脲,用量仍为2.5 mg,2/d,口服,但未在服用双氯芬酸钠,继续观察6 d,未再发生低血糖。
讨论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于各种外伤及风湿等引起的疼痛均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但当它应用于口服格列苯脲的糖尿病患者时,要特别注意有引起低血糖的可能。
许多药物在血浆内可与血浆蛋白结合,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的结合物为大分子,不能进入作用部位,因而药物就失去了活性,只有不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才具有活性,才能发挥药理作用,但这种结合是可逆的,这种药物蛋白结合物可分解,重新释放出有活性的药物,不同的药物分子与蛋白结合的能力有差别,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结合力强的药物分子占据了血浆蛋白,使结合力较弱的药物减少了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机会,或者结合力较强者使弱者自结合物中置换出来,致使结合力较弱的药物未结合型在血液内浓度升高而显示较强的效应,这种药物竞争血浆蛋白的作用发生在那些蛋白结合率较高的药物间更有临床意义,格列苯脲为磺脲类降糖药,它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95%,仅5%为游离的并发挥强大的降糖作用,如结合率为90%,未结合型即为10%,未结合型的浓度即增加一倍,药效将明显增强。双氯芬酸钠为非甾体类抗炎药,与血浆蛋白有较强的结合力,两者共同应用,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势必会发生竞争,使各自的药物浓度升高,药效增强,格列苯脲为磺脲类药物中降糖作用最强的,其降解产物仍有降糖作用,因此,发挥生物学作用的游离药物浓度增高,势必会造成低血糖,且持续时间长,可达48 h,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引起高度注意,严防意外的发生。
10.3969/j.issn.1002-7386.2014.04.077
050051 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一科
R 587.3
A
1002-7386(2014)04-0640-01
201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