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硬化症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2014-04-02严艳玲赵晓丹
严艳玲,蔡 杰,赵晓丹,向 阳
1.湖北民族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2.湖北民族学院民大医院(湖北 恩施 445000)
系统性硬化症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严艳玲1,2,蔡 杰1,赵晓丹1,向 阳2*
1.湖北民族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2.湖北民族学院民大医院(湖北 恩施 445000)
系统性硬化症;中医药;综述
硬皮病又称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为显著特征并以内脏器官结缔组织纤维化、硬化、萎缩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将其分为弥漫型、局限型、肢端型、CREST综合征、重叠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及无皮肤硬化的系统性硬化症。临床表现主要以雷诺现象、皮肤、肌肉、关节、食道、肺、肾等的改变最为常见。目前西医治疗大都采用抗纤维化、抗炎等药物,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不易长期服用;而中医则认为SSc属于“痹症”中的“皮痹”、“脉痹”和“五脏痹”范畴,多数学者治疗本病采用温阳补肾健脾、活血化瘀通络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疗效,而且还可以减轻或避免西医治疗本病的毒副作用。因此,探讨中医药治疗和改善SSc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将中医药治疗SSc的文献综述如下。
1 中医对SSc的辩证分型
1.1 络病学说 吴以岭[1]认为气血之体,以通之用,从络病理论将SSc辨证分为5型:寒邪阻络、肺卫不宣型,寒凝腠理、脾肾阳虚型,痰浊血瘀阻络型,气血两虚、脉络失荣型和湿热阻络型。郭刚[2]运用吴以岭络病理论,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不同中药治疗SSc 417 例,总有效率94.24%。蒋富斌[3]从络病理论看SSc, 认为其病在络。由于素体虚弱,外邪趁虚而入,寒邪凝结、痰瘀阻络而致本病。赵党生等[4]认为SSc由血瘀所致。将皮痹血瘀证的病因病机归纳为:因虚至瘀、外邪致瘀、寒凝致瘀、气痰致瘀,瘀阻于皮肤,肌肉、脉络、筋骨则致本病。
1.2 脏腑病变学说 范永生[5]从肺病论治SSc,认为SSc属于中医“皮痹”范畴,皮痹之为病,先起于皮毛,将其辨证为“肺虚挟感、肺气虚、肺脾两虚、肺肾两虚型”。肺气亏虚不能正常的通调水道,朝百脉,故使皮肤失去濡养,变硬如革,干燥无汗;肺气亏虚不能为脾肾清肃水谷精微,致脾肾两虚。邓铁涛[6]根据肺脾肾相关理论,将本病主要分为肺脾亏虚和脾肾亏损两个证型。肺脾亏虚型证见皮肤如革,干燥,甚则萎缩,皮纹消失,毛发脱落等;脾肾亏损型证见呼吸无力,吞咽困难,关节僵直,关节畸形,腰膝酸痛,甚则骨质脱钙。赵氏[7]也认为本病是脾肾阳虚,肺卫不固,外寒乘虚而人,阻于皮肤肌肉。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肌肉皮毛失养则发为皮痹。
总之,SSc属于异质性疾病,因个体差异、机体免疫状况及环境刺激因素的不同,其病变累及的范围和进展也不尽相同,因而SSc的发病可能同时涉及络病和脏腑病,而对于某一患者,某一时期可能以络病为主,另一时期则表现为脏腑病。即使以络病或脏腑病表现为主,随着病情的变化其分型也会随之改变。
2 中药治疗SSc实验研究
2.1 温阳活血通络药物对SSc成纤维细胞的实验研究 药理学研究表明,温阳补肾类中药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直接而显著抑制作用。卞华等[8]通过用SSc患者含药血清培养人成纤维细胞48 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结果显示温阳化浊通络方可抑制SSc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进入细胞分裂周期及其增殖,并对其干预不具有选择性。
吕芹等[9]用温阳化浊通络方作用于SSc皮肤成纤维细胞,并通过RT-PCR方法检测其I、III型胶原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温阳化浊通络方联合西药青霉胺、强的松组较单用药组能更明显抑制SSc皮肤成纤维细胞I、III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同时通过复制小鼠SSc模型,检测小鼠皮肤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羟脯氨酸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温阳化浊通络方组能明显降低羟脯氨酸、CT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改善皮肤硬化[10]。
吕小岩等[11]用赤芍和茜草水提取物作用于SSc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MTT法、RT-PCR法测定其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I、III型胶原mRN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赤芍和茜草水提取物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I、III型胶原mRNA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
吕小岩等[12]对丹参成分丹参酮ⅡA、丹参素、丹参多酚酸盐、原儿茶醛对SSc成纤维细胞增殖和I型、Ⅲ型前胶原mRNA合成影响的研究中显示4种丹参成分中丹参酮ⅡA对SSc成纤维细胞增殖和I、III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抑制作用最强,具有较强的抗纤维化作用,并确定丹参在24 h后开始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郑亮等[13]通过采取MTT法检测中药丹参、川芎对SSc成纤维细胞增殖的研究中得出,不同浓度的丹参、川芎嗪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中药治疗SSc的机制之一。
2.2 温阳活血通络药物对SSc其它相关的实验研究 李桂等[14]在研究由当归、黄芪、淫羊藿等多味中药组成的五痹胶囊治疗SSc获得了良好疗效,并发现五痹胶囊治疗SSc与其抑制皮肤胶原纤维增生、降低胶原含量有关。
闫小宁等[15]在SSc小鼠模型皮肤组织中发现CTGF及I型胶原(COL-1)表达较正常组偏高,并对小鼠灌服温阳除痹汤,结果发现由丹参、黄茂、当归等多味中药组成的温阳除痹汤可明显降低CTGF的含量,改善皮肤硬化。
李尚珠等[16]研究表明,中药川芎提取物川芎素注射液不仅能治疗和改善SSc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还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3 中药治疗SSc临床研究
3.1 祛痰活血法 李振国等[17]提出痰瘀阻络存在于本病的始终,化痰祛瘀通络为其治疗大法。常选用红花、丹参、赤芍、白芥子等中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唐冬菊等[18]在临床上也采用红花、丹参酮、血塞通、参麦、黄芪注射液等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治疗SSc 1例,4周后患者症状较前减轻。苑氏[19]根据临床辨证分型,认为本病为脏腑失和营卫不调,风寒侵袭经络,经络受阻,气滞血瘀发病,采取祛风寒、活气血、化瘀滞、通经络、调营卫等治疗法则,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各型SSc 725例,症状有所好转。方思远等[20]运用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SSc 15例,显效8例,好转5例,2例没有变化。
3.2 温阳益气通络法 大多数学者认为SSc是由于脾肾阳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并长期停留在体内所致。蔡茂庆等[21]在SSc与肾阳虚的关系探讨中发现SSc患者血浆中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均较正常对照组低,说明SSc 患者皮肤硬化、肤冷肢寒、腰膝酸软很大程度上与肾阳虚、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有关。靳情等[22]指出SSc的病理基础在于阳虚血瘀,经加味阳和汤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同时,皮质醇水平也升高,提示加味阳和汤可促使皮质醇的分泌,调节机体内分泌-免疫系统。欧阳晓勇[23]认为阳虚血瘀是SSc的关键病机,而且与湿、毒、瘀阻滞经络相关,因此临床治疗时需紧扣温阳化瘀,化湿、解毒、通络进行治疗。卞华等[24]通过对由丹参、黄芪、桂枝、白芥子等组成的温阳化浊通络汤治疗早期SSc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温阳化浊通络汤联合青霉胺、强的松治疗早期SSc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4 总结与展望
中医认为SSc素体虚弱、卫外不固、腠理不密,外邪乘虚而入,客于肌肤经络之间,致气血津液凝滞形成痹阻,皮肤失荣受损而致本病。由于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在体合皮毛,肺为“华盖”、肺为“娇脏”。外邪侵入人体首先犯肺,肺失宣降不能输精于皮毛,肌肤失于濡养而干燥、无汗等。根据五行制化规律,“母病及子,子病犯母”,相继累积肾、脾、肝和心脏,其中主要以脾肾最为常见。肾藏元阴元阳,总司一身之阳气,对脏腑经络起着温煦作用。 肾阳虚,脏腑经络失于温煦,可见畏寒肢冷。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于全身;脾气主升,脾不仅可以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还可以升举阳气。如脾不散精,气血不足,致营卫失和、卫外不固,寒邪趁虚而入,客于肌肤络脉之间,阳气被遏,脏腑经络失去温养而表现出形寒肢冷。若脾肾阳虚,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寒性收敛,湿性重浊,凝结于经络、肌腠和血脉之间,阻滞气机,使气血津液循行不畅而阻于经络,日久聚湿成痰,渐致皮肤肿胀,硬化,萎缩,日久累及脏腑。脏腑失于濡润则功能失调或形成系统性损害,相继累积肺脾肝肾等多脏腑而形成“皮痹”、“脉痹”、“五脏痹”,故治疗以温阳健脾益肾、补气养血、活血通络为主。
由于SSc病机复杂、病程长,病情重。中医从络病理论、脏腑病变理论出发,采用祛痰或者活血通络或者温阳等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疗效。但由于SSc的发病机理复杂,涉及寒邪入侵,经脉阻瘀、肺脾肾阳气亏虚等多个环节,针对某一单个环节进行治疗,其效果可想而知。近期我们将采用温阳、益气、祛痰、活血通络、散寒等方法联合运用治疗SSc,选用淫羊藿、丹参、黄芪、桂枝、当归、竹节参、芥子、白芍、甘草等中药,对SSc患者进行治疗,临床观察3个月获得较好的疗效。为加强对温补肾阳、脾阳、益气、活血、通络、祛痰方法治疗SSc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的进一步研究,将采取多靶点、多层次,从机体、细胞、分子水平对其进一步探讨,这不仅避免了西医毒副作用较大的弊端,还有望改善SSc的预后。
[1] 吴以岭.络病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34-649.
[2] 郭刚.从络病论治系统性硬皮病417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78-79.
[3] 蒋富斌.运用络病理论探讨系统性硬皮病的诊治[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10):36-37.
[4] 赵党生,王凤仪.硬皮病血瘀证机制研究述评[J].中医研究,2011,2(2):4-6.
[5] 高祥福.范永升教授从肺论治硬皮病[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2):195-196.
[6] 邓铁涛.肺脾肾相关辨治硬皮病[J].中国中医药,2004,2(6):15-16.
[7] 赵炳南.赵炳南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206.
[8] 卞华,范永升,楼兰花,等.温阳化浊通络方对系统性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J].中药材,2009,32(6):936-938.
[9] 吕芹,卞华. 温阳化浊通络方对SSc成纤维细胞胶原mRNA 表达的影响[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09,1(6):93-95.
[10] 卞华,吕芹,毛秉豫,等.温阳化浊通络方对硬皮病小鼠CTGF表达的影响[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09,1(1):82-84.
[11] 吕小岩,李明,翁孟武,等.赤芍和茜草水提取物对系统性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影响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2):47-48.
[12] 吕小岩,李明,翁孟武.丹参成分抑制系统性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表达的研究[J].中医学杂志, 2007,87(34):2 426-2 428.
[13] 郑亮,周利平,江丽丽,等.中药丹参、川芎对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4):15.
[14] 李桂,王晓军,李学增,等.五痹胶囊抗硬皮病模型小鼠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3):190.
[15] 闫小宁,冯捷,李文彬,等.温阳除痹汤对硬皮病模型小鼠皮肤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I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5):526-527.
[16] 李尚珠,刘春华,黄平平,等.川芍素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34(1):34.
[17] 李振国,张庆昌.从痰瘀阻络论治系统性硬皮病[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7):34-35.
[18] 唐冬菊,任雷生,王琳,等.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治疗系统性硬皮病1例[J].光明中医,2009,24(7):1 370-1 371.
[19] 苑勰.活血化瘀法治疗硬皮病临床实验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1):19-20.
[20] 方思远,方振千.当归四逆汤治疗硬皮病15例[J].广州医药,2003,34(4):67-68.
[21] 蔡茂庆,郭敏骅,陆群,等.系统性硬化症与肾阳虚的关系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1):24-26.
[22] 靳情,胡东流,王洪斌.加味阳和汤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30(1):64-66.
[23] 欧阳晓勇.中医药治疗硬皮病2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9):12.
[24] 卞华,吕芹.温阳化浊通络汤治疗早期系统性硬化病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9,27(6):66-67.
R259
A
1008-8164(2014)01-0083-03
2013-11-11]
*通讯作者 向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