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标辨证治疗原发性肝癌经验

2014-04-02赵振霞刘小焕

河北中医 2014年4期
关键词:病机原发性肝癌

赵振霞 刘小焕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科,河南 新乡 435100)

吴标(1952—),男,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优秀医师,临床、教学、科研40载,精读古籍,博览群书,临床思路开阔,中西医互参,病症结合,方小药精,用药刚柔并济,注重实践,倡中医重疗效。我们从师临床,总结其对原发性肝癌治疗特色及经验,介绍如下。

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转移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1]。据2011年全球最新统计,2008年新发肝癌患者74.9万,死亡患者69.4万[2]。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地区,肝癌新发和死亡患者均占全球总类的54%[2]。临床上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期。临床实践证明,中医中药在肝癌治疗全程中均可发挥积极的作用,中西医结合在预防肝癌的发生,减少复发,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3]。

1 病因病机

原发性肝癌在中医学古籍中并无其病名和病情的系统描述,根据患者症状或体征,原发性肝癌属中医学积聚、黄疸、鼓胀范畴,但从其肿瘤性质而言,应属积症范畴。肝癌病位在肝,涉及脾、肾两脏,病机总属本虚标实,发病以脏腑气血亏虚为本,气郁、湿热、瘀毒为标,加之饮食失调,七情郁结,导致肝脾失和,气滞血瘀痰凝,日久渐积成块,停于胁腹[4]。临床上肝癌病因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年老体虚。病机复杂,“虚”、“郁”是肝癌的两大主线,《医宗必读·积聚》提出:“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说明机体由于“虚”的存在,可导致邪气盘踞,气血阻滞,日久而积聚成块,形成肝癌,现代诸多医家都认同这一观点[5]。临证中患者多为数种病因、病机交织而成,应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四诊合参,详辨主次。

2 治则治法

2.1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该思想源于《黄帝内经》。吴老师认为,我们应当注重“治未病”的医学思想,早发现,早防治,理脾胃,增正气,当把肝癌防治的重点在于“防”。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肝癌的主要病因,而肝癌发病多合并有肝硬化。对于这类患者吴老师强调:①定期检查为预防肝癌必行之路,如肝胆 B超,甲种胎儿球蛋白(AFP)和 Dickkopf-1(DKK1)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DKK1水平显著增高。与AFP或DKK1单独检测相比较,两者联合检测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准确性,表明DKK1可作为诊出率与非恶性肝病的鉴别诊断[6],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②HBV属中医学疫毒范畴,清除疫毒对防治肝癌有非常积极的意义。③对于肿瘤指标偏高,或者结节性肝硬化患者,可适当予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石上柏等具有针对性抗“毒”作用的药物,体内研究证实,半枝莲能抑制肝癌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并能加强顺铂的抑瘤效果[7]。或选用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实具有保肝、降酶、抗癌的中药,如盆垂草、重楼、白英、龙葵等治疗。同时再佐以健脾药物达到扶助正气,清除毒邪,使其不能发展为“癌毒”而致病。④疾病的发展和传变是有规律的,因此在治疗时可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预先对可能受影响的部位加以固护,增强其抗邪能力,以阻断疾病的传变途径,防止疾病的蔓延,以使疾病朝着痊愈的方向发展。

2.2 调理脾胃,贯穿始终 调即“调理”,使功能恢复正常。肝脾关系调和与否,与脾之健运息息相关,脾之健运,非但不受木乘,反有益于肝。张仲景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吴老师提出,面对肝癌复杂的病机,临证时抓住气郁、湿热、瘀毒及本虚的特点,早期多见肝郁血瘀,中期呈肝郁脾虚,晚期常为肝肾阴虚。故吴老师临床治疗肝癌,早期着重清肝解毒、祛瘀消瘤,中期着重清肝健脾,晚期着重滋养肝肾、育阴培本。肝癌邪盛标实者,急则治其标,顺势而治,给邪以出路,或通腑泻热浊,或解毒祛水湿,或活血化瘀阻,使邪去正安,切勿壅补而“闭门留寇”。正虚邪缓者,缓则治其本,当扶正固本,正盛自能胜邪,不可过攻而犯“虚虚”之戒。但是肝癌的不同阶段均存在脾胃功能失调,调脾胃应贯穿肝癌治疗始终。现代医学之放疗、化疗、手术等治疗攻邪力度峻猛,介入、化疗等无一不重伤脾胃。临床上常见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少华,食欲不振,食后腹胀,腹痛、腹泻,大便溏症状。选用补益药时应力求选用平和之品,同时可佐加陈皮、佛手等理气药,以及谷芽、炒麦芽、山楂等消食药以助脾胃运化,体现了“时时固护胃气”的思想[8]。

2.3 疏肝解郁,肝肾同调 肝主疏泄,畅情志,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条达则五脏六腑之气通顺,气血冲和则百病不生。肝气不疏,气机郁滞,气滞血瘀日久则发为本病。吴老师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肝气郁结与肝癌的发生互为因果。气滞、血瘀、癌毒均可以肝郁为先导,身患肿瘤可以造成精神负担,加重肝郁。有研究表明肝癌患者的抑郁发生率和焦虑发生率可达65.71%及57.14%,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9]。吴老师认为,多与患者沟通,嘱其放下思想包袱,保持心情舒畅。疏肝治法对肝癌的治疗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常用药物如青皮、香附、郁金、九香虫等,常用方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加减。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肝病日久,必伤肾阴。《难经·五十六难》所云“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肝癌的进展过程,从临床表现上看,患者除右胁下痞块在短期内迅速增大,明显腹胀伴迅速出现腹水、进行性消瘦等肝脾症状外,多伴有面色黧黑、大便稀溏、畏寒肢冷、全身骨痛等肾阳衰微之证,此乃土虚不能制水所致。中晚期肝癌治疗尤其应注重滋补肝肾,滋水涵木以柔肝。肾主骨生髓,晚期肝癌患者多出现骨转移,在治疗时不仅要滋肾养阴,有时还要填精补髓,吴老师常加淫羊藿、补骨脂、女贞子、枸杞子、龟版等温补肾阳、滋养肝肾阴。阳虚水湿内盛者,吴老师喜用真武汤温阳利水,有报道使用本方治疗恶性腹水有效率达85.9%,且无明显副作用[10]。

2.4 活血化瘀与解毒抗癌 肝癌患者临床常见疼痛剧烈,痛处固定不移,夜间加重,其辨证为瘀血内阻,肝病患者所特有的“红丝赤缕(蜘蛛痣)”及“朱砂掌(肝掌)”因瘀血阻滞而成。吴老师善用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瘀血严重者使用三棱、莪术,甚至用虫类药物水蛭、全蝎、蜈蚣、炮穿山甲等。使用活血化瘀药时应注意,因肝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需防止出血。吴老师经验是活血药物味数不宜过多,用量不宜太大,同时配合白及及三七防止出血。使用虫类药时应注意肝功能损伤者慎用全蝎、蜈蚣之品。另外虫类药物含动物蛋白较高,肝癌患者多伴有腹水、低蛋白血症,虫类药物能间接补充蛋白。癌毒既有一般病理因素特点,又有其独特的致病特点,即复杂性、隐匿性、复发性、扩散性、猛烈性、凶险性及耗损性特点[11]。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守宫、山慈姑、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龙葵、红豆杉等均有抗癌作用,吴老师不提倡同一方中多种抗癌中药联用,认为应用抗癌中药药味过多、用量过重,易苦寒伤胃气。吴老师认为,清热解毒抑癌药宜选三四味,恰当用药,灵活辨治。

小 结 原发性肝癌初期临床症状只见于局部,但其转移性又可泛发于多部位和多脏器,因此属于全身性疾病。到目前为止,医学界还没有找到一种治愈肝癌的确切治法。因此,临床上患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5年以上,甲胎蛋白低滴度持续阳性者,直系亲属三代中有肝癌家族史,出生在肝癌高发地区者必须以预防为主,定期复查AFP或DKK1。肝癌治疗采用手术、化疗、放疗、中药、靶向治疗及情志饮食调理等综合方法。中医治疗针对肝癌的发病机制,依据肝脾生理功能,瘀血、癌毒邪气的多少辨证用药。肝癌具有多变性、转移性的特点,治疗必须既治局部,又顾整体。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三因治宜理论指导下,保证机体脏腑间的生克制化功能的有机联系。同时辅以心理疏导,以最大限度控制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中医治疗与现代医学治疗联合使用时应遵循中医理念“祛邪不伤正,扶正以祛邪”的原则。

(指导老师:吴 标)

[1]何星星,任换平,黎媛,等.原发性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策略[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8):561-562.

[2]Jemal A,Bray F,Center MM,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es[J].CA cancer J Clin,2011,61(2):69-90.

[3]吴孟超.中医药在肝癌防治中的作用、地位和存在的问题[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3,1(3):163-164.

[4]陈杨,杨金坤.原发性肝癌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4):234-236.

[5]方灿途,曹勇,孟金成,等.健脾补肾疏肝解毒法治疗肝癌体会[J].中医杂志,2010,51(12):1074-1075.

[6]Shen Q,Fan J,Yang XR,et al.Serum DKK1 as a protein biomarker for the diagnosis of hepatocelular carcinoma:a large-Scale,multicentre study[J].Lancet ancol,2012,13(8):817-826.

[7]李洁,孙静.中药半枝莲对肝癌H22荷瘤小鼠抑制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5):1233-1234.

[8]章永红,叶丽红,彭海艳,等.论癌症治疗的三大原则[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1):4-6.

[9]傅建琴,李珰.肝癌患者焦虑与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27(4):367-369.

[10]蔡永,贾松娟,杜小彬.真武汤化裁治疗恶性腹水71例[J].江苏中医药,2006,27(8):30.

[11]叶丽红,程海波,吴勉华,等.原发性肝癌中医病机特点思考[J].中医杂志,2010,51(6):557-559.

(本文编辑:董军杰)

猜你喜欢

病机原发性肝癌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