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恐已演变为我们的战争

2014-04-01陈斌

博客天下 2014年7期
关键词:恐怖事件恐怖组织遇难者

陈斌

这一刻已定格。2014年3月1日晚,昆明火车站,8名恐怖分子持刀见人就砍,在短时间内造成29人死,100多人受伤。

随后召开的全国两会的开幕式都增加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仪式,与会的政协委员与人大代表向遇难者默哀。3月3日晚,民众自发去昆明火车站广场,举着标语,悼念遇难者。这是一个上下同心的感人时刻。这是一个对恐怖主义同仇敌忾的庄严时刻。这一次真不一样。“3·01”事件发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发生于内地二三线城市昆明,这让更多的人首次直面恐怖主义的血腥与残暴。这样的视觉冲击与心理冲击,比以往只见诸新华社通稿的恐怖事件强烈多了。

以往的恐怖事件,大家觉得很遥远,好像只是一个乏味的故事和一些枯燥的数字。“3·01”事件,借助于万能的微博与微信,成了现场直播,你我不仅仅是观众与见证者,还是在场者与参与者。这昭示着:反恐已从他者的战争演变为我们的战争,我们要做好心理上与知识上的准备。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3·01”事件,堪比美国的“9·11”事件。必须明确:反恐与恐怖主义,我们与他们,白与黑,没有任何中间道路可以走。对恐怖主义的任何同情(Sympathy)与共情(Empathy),效果上都会助长恐怖主义气焰。

恐怖主义的一大动机就是“求关注”,让世人听“他们的故事与冤屈”,争取让一部分人觉得恐怖袭击“虽罪无可逭,但情有可原”。注意了,“但”前面的意思是不重要的,后面的意思才是重点。对治的方法是遵循简单的道德直觉,屠戮无辜已经令道德底线爆表。博弈论告诉我们最优的博弈策略就是“以牙还牙”,或孔夫子说的“以直报怨”,绥靖没有出路。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要去探究恐怖主义发生的原因,为了对付之,我们必须不带感情地研究之。鉴于恐怖主义发生概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屠戮生命、制造恐怖、扰乱经济与制造对立。

恐怖主义是人类文明之癌,这个论断在“道”的层面成立,在“术”的层面也有实用价值。肿瘤组织要存活与长得更大,也需要血管输送氧气与营养,切断这些血管,可以达到遏制甚至缩小肿瘤的目的。对恐怖组织来说,资金就是其供血。美国反恐的一大成功经验就是强化反洗钱的网络系统,切断对恐怖组织的供血,降低恐怖组织的生存能力,从而达到降低恐怖袭击发生概率的目的。

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是传统监管的空白地带,给恐怖组织洗钱提供了新的渠道,这是监管面临的全新挑战。如果说提升警察对恐怖主义的预警与早期干预能力是反恐的第一战线,那么金融领域的反制与筛查是反恐的第二战线。这个环节薄弱,那一线防卫面临的压力就大了。

如果说恐怖主义是癌症,那原教旨主义就是原癌基因。一个社会面临的恐怖主义风险总是与原教旨主义的浓度是正相关的。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业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群体如果由于现代知识与技能的匮乏,在新的分工体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或者维系其道德与习俗的传统权威不断流失,但没有现代权威来填补空白,原教旨主义就会乘虚而入,重塑一部分人的精神生活与社会交往。

但历史在我们这一边,我们不能让恐怖分子制造对立的用心得逞。每个人都应该心怀这样一个中国梦:凭着自己的努力奋斗,生活就会更美好。应该致力于这样的共同价值观及在此基础上的共同生活。张春贤提出的“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命题,是正确的方向。endprint

猜你喜欢

恐怖事件恐怖组织遇难者
友谊前的恐怖事件
以牙还牙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恐怖组织?
电视报道中暴恐事件的叙事范式探析
遇难者
例谈新闻媒体在恐怖事件中的定位与管制
法航29具遇难者遗体被打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