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顽固性呃逆护理体会

2014-04-01贾苏豫

淮海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心梗顽固性穴位

万 静,张 淼,贾苏豫

穴位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顽固性呃逆护理体会

万 静,张 淼,贾苏豫

目的 观察中医穴位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护理和疗效。方法 对1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频繁呃逆患者,应用盐酸甲氧氯普胺10 mg每日肌注2次,维生素B6等药物治疗,指导患者多饮温水、热敷等措施。经中医穴位注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混合液每天注射1次。并给予心理护理、有效的护理沟通、生活护理、饮食的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导等。结果 1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呃逆患者经过中医穴位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呃逆消失,经回访均无复发。结论 中医穴位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顽固性呃逆能有效的改善症状和体征,减轻患者痛苦,方法简单,且安全。

急性心肌梗死; 顽固性呃逆; 穴位注射; 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引起的血液急居减少或中断,导致局部供血区发生的心肌细胞坏死,起病急,病死率高[1]。急性发作时常因坏死物质对迷走神经的刺激而出现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严重者因对膈肌神经的刺激而出现呃逆。如果膈肌痉挛发作持续不断则严重干扰患者的休息、进食,极大消耗了患者的体力,并增加患者心肌耗氧量,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2010年1月-2012年5月在我科1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顽固性呃逆的患者经穴位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5月在我科收治急性心肌梗死100例,其中有10例心梗发生顽固性呃逆,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50~76岁,以下壁心肌梗死较多。呃逆发生于急性心梗7~10 d,患者频繁呃逆,遵医嘱甲氧氯普胺10 mg肌肉注射,呃逆症状稍缓解[2],即给予饮温水,热敷,指压内关、合谷穴及西药应用,效果差,采用穴位注射疗法。

1.2 治疗方法 用5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各2 ml的混合液,选取双侧内关及足三里穴,定位后消毒穴位皮肤,垂直进针,行上下提插刺激,患者出现酸、胀、麻等得气后回抽无回血时,将药液注入,每穴药液1 ml,每日1次,3~7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 参照《中医内科学》关于呃逆的诊断标准。显效:注射当天患者呃逆明显缓解;第2次穴位注射后呃逆偶有发作。痊愈:第3次穴位注射后呃逆消失或基本消失。

2 护理措施

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呃逆的发作特点、是否有伴随症状。如出现汗出肢冷、面白或紫、息微脉绝,提示病情加重,须立即积极抢救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2 心理护理 急性心梗起病急,患者有频死感或窒息感会产生紧张恐惧的应激心理反应。特别是在急性心梗发生的早期。发病3 d内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7 d[3]。因此可按医嘱给予止痛、镇静等药物。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能更好地调整患者的心态,与患者积极沟通,采用适当的语言安抚或者运用触摸护理,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及恐惧心理。操作前向患者详细介绍穴位注射的作用和效果,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之积极配合治疗[4]。穴位注射时医护人员要守在患者的身旁,观察患者的表情,对针刺的耐受程度,和患者聊天,以分散其注意力,嘱其尽量放松身体,想过去美好的事情,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2.3 生活护理 由于病情重又频繁的呃逆,患者紧张焦虑,出汗多,每天用热毛巾擦洗,勤换被单、内衣,动作需轻、缓、柔,同时注意保暖,使患者感到舒服。保持病房安静,限制家属探视,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睡前用热水泡脚,床头灯调暗,给予低流量吸氧,必要时可口服安眠药,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

2.4 饮食调护 急性心梗伴呃逆患者的饮食护理不可忽视,因疾病的原因,导致脾胃功能减弱,不能消谷,应节减饮食,指导进食应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宜少食多餐,避免辛辣、烈酒、煎炸或过于冷热的刺激性饮食。可食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2.5 加强支持疗法 由于患者进食量少或每次进食时即呕吐,故要及时静脉输入液体和电解质,以保证供给充足的水分和营养。

3 结果

本组10例患者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其中2例患者3 d后又复发,经原方案治疗后再次痊愈,无复发。以上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电话回访,均无复发。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及护理均较满意。

4 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l)后出现的呃逆主要是由于心肌长时间严重缺血缺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刺激膈肌引起痉挛,顽固性呃逆严重干扰了患者谈话、睡眠、咀嚼、呼吸等,并增加了心脏耗氧量。因此,应积极扩冠、吸氧,改善心肌缺血、缺氧,而不宜采用憋气法,否则会增加心脏负担,甚至发生意外。随着心肌缺血、缺氧症状的逐渐改善,向迷走神经的刺激性也逐渐减弱,迷走神经兴奋性也随之降低,呃逆可由持续变为间歇到完全消失。如患者既往有胃肠病史,需对症用药治疗,这样可减少呃逆发作的频率和缩短持续的时间。AMI后出现顽固性呃逆多为病势趋向危重之征兆,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中医学认为,呃逆分寒热虚实,病因虽繁,病机关键在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治当和胃降逆,调畅气机,宽胸利膈。在临证时还要分清虚、实、寒、热辨证施治[5]。呃逆属现代医学“膈肌痉挛”范畴,是由于迷走神经与膈神经受刺激引起膈肌痉挛所致气逆上冲,喉间声响不能自止的一种症状。

内关既是心包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具有调节诸阴经气的作用,能宽胸理气,宁心安神、利胃止呃。针刺内关可抑制交感中枢机能,同时可缓解胃肠痉挛,调节胃肠功能[5]。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合穴”,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之功。维生素B1有营养神经的作用,维生素B6具有改善氨基酸代谢,抑制催吐化学感受区的作用。治疗时取内关和足三里穴位注射,既有针刺的机械刺激,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和刺激,经过经络和神经扩散,反射的引起大脑皮层病灶感应点周围区域的抑制,加之药物在穴位处滞留时间较长,可增强与延续穴位的治疗作用,使膈肌和辅助呼吸肌的张力下降,从而解除呃逆症状。

总之,采用中医穴位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顽固性呃逆具有良好疗效,且费用低廉、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1] 陆再英,钟南山,谢 毅,等.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4.

[2] 夏爱妹.1例二级脑外伤患者呃逆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352-353.

[3] 戚正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824-3825.

[4] 周晓洁.穴位封闭治疗顽固性呃逆的观察与护理[J].光明中医,2011,26(8):1642-1643.

[5] 周首邦,黄 芳,张旺琼,等.自拟方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6):992.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心内科,233000

万 静(1973-),女,安徽蚌埠市人,护师,大学。

R256.31;R473.5

A

1008-7044(2014)04-0402-02

2013-11-07)

猜你喜欢

心梗顽固性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心梗猛于虎
夏季穴位养心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