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多部位静脉置管受限患者建立双腔PICC通道急救后安全留置的护理
2014-04-01冯玉玲许大云
冯玉玲 许大云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输液治疗护理中心,江苏 镇江212002)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及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的置管[1]。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新型的、多腔道可选的、耐高压型PICC,最大输注速度可达5ml/s,在完成静脉治疗的同时,可满足监测中心静脉压或高压注射造影剂、多通道叠加给药的治疗需求[2],解决了普通PICC在重症患者急救中单腔、输液速度慢、不耐高压等局限,以及CVC置管并发症多、留置时间短的综合问题。尤其对于疾病原因存在多部位置管受限的复杂重症患者,避免了CVC盲穿可能导致的置管失败和急救用药时机延误,真正实现“一针式输液”。我院老年科于2013年1月经治1例全身多部位静脉置管受限的重症急救患者,在超声直视引导配合微血管鞘(MST)技术下经左股静脉顺利置入Bard 5Fr双腔耐高压PICC,为患者建立了快速有效的急救静脉通道,使患者病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且由于导管日常维护和指导到位,留置425d治疗结束后拔管,未发生任何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现将置管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82岁。因反复头昏、血压增高十余年,再发2周,诊断为高血压2级(极高危组)、高血压性心脏病,于2012年12月25日收住入院。患者神志清,既往有脑梗塞史2年,遗留血管性痴呆及继发性癫痫,右侧肢体偏瘫,肌力0级,左侧肢体肌力Ⅲ~Ⅳ级,伴不自主颤动。1年前经左侧锁骨下静脉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本次入院后予套管针外周静脉抗感染、扩张脑血管等治疗,血压控制平稳。2013年1月2日,患者因呼吸道感染,突发高热、呼吸窘迫,白细胞1.4×109/L,血气分析提示Ⅰ型呼吸衰竭。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但病情进展迅速,于1月10日医嘱告病危,给予气管切开,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护、鼻饲营养和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患者出现烦躁、尿少等症状,医嘱给予持续静脉泵注咪达唑仑和呋塞米注射液镇静和利尿,同时给予美罗培南抗感染等多路输液治疗。因患者多日左侧肢体浅静脉穿刺输液,导致病情变化时,外周血管穿刺困难。病情变化后,医生首选右股静脉置入双腔CVC,但穿刺失败,局部形成血肿伴大片青紫,无法置管。因疾病原因,患者存在多部位CVC置管限制,护士无法维持多路静脉急救给药。1月11日紧急请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专科会诊,综合评估后,运用超声引导配合MST置入Bard 5Fr双腔耐高压PICC,使患者多通道静脉急救给药得以及时执行,其间患者间断输液治疗,导管功能保持完好,2014年3月10日治疗结束拔管,导管保留425d,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2 护理
2.1 置管前评估和风险告知 置管前的评估和置管后预防PICC并发症,是确保PICC使用和延长留置时间的关键[3]。本例患者为病情变化需要急救用药,但静脉通路建立困难的典型病例。评估发现,患者右侧肢体偏瘫,使置管受限。有研究表明[4],深静脉血栓最易发生于各种疾病的卧床患者,尤其是瘫痪肢体,与肢体肌肉泵血功能下降和深静脉置管造成血管壁的损伤有关;锁骨下静脉置管受限:患者左锁骨下静脉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PICC与心脏起搏器导管同路径置入,存在一定的风险,若电极导管损伤,可造成起搏器工作异常、危及生命[5];颈部静脉置管受限:患者气管切开,并需要反复吸痰,对于有气管切开的病人,因颈内静脉置管穿刺点与气管切口相距太近而易感染,也给护理带来不便,故一般不宜经颈内静脉置管[6]。股静脉置管潜在风险:股静脉置管穿刺部位在腹股沟处,容易受大小便污染,且昏迷患者为预防压疮,通常采用侧卧位,使腹股沟处形成温暖、潮湿的小环境,利于细菌的繁殖[7]。本例患者右股静脉CVC穿刺失败后血肿形成,尿失禁给予保鲜袋接尿,增加了股静脉置管污染的风险。超声探查发现,患者左股静脉皮下深度为3cm,直径达0.5cm以上,超声下血管显露清晰,弹性好。曹晓林[8]、何庆兰等[9]报道,左侧股静脉置管血栓发生率较右侧高,但该患者需要急救多重给药,后期治疗可能有CT等项目检查,必须建立两路以上静脉通道。结合本例患者治疗特点,综合评估后,最终选择左股静脉置入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作为唯一路径。鉴于本例患者PICC置管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置管失败、血栓形成、导管滑脱、感染等,置管前向家属进行了仔细交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2 置管准备
2.2.1 仪器与物品准备 血管超声导引系统(美国巴德公司,Site-Rite5),Bard5Fr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含 MST)、超声导引专用导针套件(20G或21G)、超声探头耦合剂;PICC专用穿刺包;250ml和100ml无菌生理盐水各1袋;12 500U肝素注射液1支、2%利多卡因1支;1ml、20ml注射器,3MHP 10×11.5cm贴膜;棉签、75%乙醇、0.5%碘伏;无菌手套、无菌手术衣、一次性无菌垫单;止血带、弹力绷带、卷纸胶布。
2.2.2 测量定位 笔者查询资料发现,股静脉置入PICC,外测量方法目前没有统一标准,有报道[10-12],股静脉置管长度可选择从穿刺点量至腹股沟再至脐的距离,或由穿刺点向上至剑突,导管经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至下腔静脉,约30~45cm。本例患者导管置入长度采取自穿刺点经过脐,到达脐与剑突连线中点水平,为45cm。测量左下肢大腿中点周径为41cm,超声探查左侧股静脉在腹股沟下2cm处的深度为皮下3cm,直径7mm,血管弹性好,与股动脉呈左右位置关系,此处进行标记定位作为穿刺点。
2.2.3 置管体位和配合指导 结合患者病情及配合程度,置管时采取低半卧位、左下肢伸直外展30°~45°。患者由于癫痫复发,在持续镇静下左侧肢体仍间断轻微抽动,置管时专人协助膝部制动,助手协助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患者神志清楚,但理解能力减退,只有直系亲属才能稳定其情绪.故置管前指导家属陪伴患者,置管过程中通过语言、触摸、按摩等方式帮助患者安静,同时征得家属同意,行双上肢适度约束,防止躁动。
2.3 置管方法 本例患者PICC虽然是急救置管,但需要长时间留置,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操作者先按最大限度无菌预防要求防护[13-14],消毒穿刺部位并建立无菌区。用无菌生理盐水预冲导管的每个腔,并将延长管上拇指夹夹闭,有导丝的一腔用延长管上的滑轮夹闭。按置入长度加3cm修剪导管,并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泡湿润导管外表备用。助手协助完成探头无菌保护,再次在穿刺点标记处探查血管深度、直径、弹性等。进行穿刺点局部麻醉,选择20G导针器,将穿刺针插入导针器的针孔中,穿刺者眼看屏幕,左手持探头,右手持针,手眼配合在导针器引导下穿刺血管。当屏幕上看到穿刺针进入血管时停止进针,见针尾回血后,左手拇指和其余四指配合稳定穿刺针,轻轻分离探头,右手取导丝沿穿刺针送入血管,导丝外露15cm左右时,确认导丝在血管内,并撤出穿刺针。在导丝上方,用无菌刀片纵向切开穿刺点皮肤2~3mm,沿导丝插入血管鞘,将带扩张器的血管鞘推送入血管内。左手按压血管鞘前端血管处止血,右手撤出导丝及扩张器,沿血管鞘将PICC送管至近尾端10cm时,操作者边送管边向外回撤套管,同时体外剥离,直至导管送至外露3 cm刻度处停止。撤出另一腔导丝,双腔逐一抽回血后,立即用肝素稀释液正压封管。清洁穿刺点,再次消毒后待干并固定。床边X线摄片(前后位)定位导管顶端位于T9上水平、隆突下2椎体,位置理想。
2.4 置管后护理
2.4.1 妥善固定防止滑脱 临床观察发现,Bard 5Fr双腔耐高压PICC相对普通导管而言,体外部分较重和硬,且双腔外固定相对繁琐,导管容易牵拉脱管。有研究表明[15],思乐扣固定装置是无菌包装的“免缝式”固定方式,可以减少创伤,防止导管滑脱移位,减少与缝合固定相关的潜在并发症。结合本例患者躁动和下肢抽动情况,置管后导管外露部分采取 “C”形斜放式,避开屈髋对导管的直接剪切力,同时,用思乐扣和卷纸胶布加强固定,预防导管松脱移位。输液过程中,双腔延长管用弹力绷带适度保护,避免导管因重量牵拉滑脱,效果良好。
2.4.2 正确冲、封管,保持通畅 当多种药物输注或推注时,为了防止配伍微粒形成,堵塞导管,临床上多采用标准的SASH方式(S:生理盐水、A:药物、S:生理盐水、H:肝素钠稀释液)维持导管的通畅性,以避免药物配伍禁忌问题[16]。本例为急救多通道多重用药患者,每日输液前抽回血检查导管通畅性,输液前后均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输液停止后,肝素稀释液正压封管。输注脂肪乳或其他大分子药物时,每8h生理盐水冲洗导管1次。输注结束后,立即用生理盐水再次脉冲导管。不输液的一侧导管,每日检查通畅性,并予肝素稀释液正压封管一次。双腔都停止输液时,采取单手双腔同时正压封管手法,可有效预防临床上一侧正压封管导致的另一侧返血堵管。
2.4.3 主动干预,预防血栓形成 患者存在混合型高脂血症,且在下肢股静脉置管,为预防置管后血栓形成,使用斜坡枕采取短时间半侧卧位方法,避免翻身导致的左下肢置管处长时间受压形成血栓。临床观察发现,置管后前3d为导管适应期,活动减少或过度均容易形成血栓。指导家属协助患者每日3次、每次15~30min左右加强左下肢足部屈、伸肌肉等长收缩活动,左下肢软枕抬高并行足底按摩等促进血液循环。护士每班观测患者左大腿周径、皮肤颜色、肢体肿胀、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做进一步处理。
2.4.4 规范导管护理,预防感染 临床上因为观念与费用问题,PICC置管后常采取贴膜和胶布固定。本例患者存在烦躁和肢体颤动,为防止导管滑脱,我们使用3MHP专用PICC贴膜配合思乐扣和胶布加强固定。置管后局部纱布压迫止血,24h内给予换药一次,以后每周一次穿刺点维护并更换。结合局部出血、污染和潮湿等异常情况,随时更换贴膜,确保局部清洁、干燥、无渗液。给予保留导尿的同时,护垫隔开穿刺部位,加强会阴护理和手卫生,及时处理尿液和排便,预防穿刺点污染。
3 体会
当病情复杂的危重患者存在多项静脉置管禁忌症,无法及时建立静脉用药通道时,采取超声引导下置入耐高压注射型PICC是急救的理想选择。2011版美国输液治疗护理指南[13]规定,当护士进行PICC和经皮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时,应使用超声波技术,以增加成功的几率和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在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保持完好、患者治疗需要继续使用导管时可以保留,但必须加强每日评估,一旦治疗结束,及时给予拔管。超声直视下置管可以避免传统“盲穿”带来的风险,静疗专科护士只要做到置管前全面综合评估,评判性选择置管部位和方式,最大程度规避置管风险,并做好日常维护和并发症主动防护,就可以为患者及时建立和保留维系生命的中心静脉通道,且使置管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有效节约医疗资源,增加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在静脉输液治疗专科迅速发展的今天,超声直视下由护士完成中心静脉置管的可行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重新认定。
[1]王建荣,呼滨,蔡蜢.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97.
[2]严云丽,左杰,孙学珍,等.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64-65.
[3]张艺,王翊,姜秀文,等.1101例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前评估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86-87.
[4]傅桂金.脑外伤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2):251.
[5]王悦.1例PICC经心脏起搏器导管植入路径置入的护理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26-227.
[6]杨萍,孟燕,湛三成,等.气管切开病人低位股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效果的比较研究[J].护理研究,2010,(22):36-37.
[7]陈灵霞.股静脉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J].中国临床护理杂志,2010,2(3):192.
[8]曹晓林,李俊来,刘萃,等.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41-43.
[9]何庆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31-32.
[10]李兵,张博.危重早产儿经股静脉行PICC置管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3,28(5):43-44.
[11]袁惠萍,顾爱莲.经股静脉穿刺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法的临床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2A):44-45.
[12]熊巨光,王永进,顾建儒.实用血管穿刺技术大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79.
[13]Mermel LA,Mccormick BD,Springman SR,et al.The pathogenesis and epidemionlogy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with pulmonary artery Swan-Ganz catheter:a Prospetive study utilizing molecular subtyping[J].Am J Med,1991,91(suppl):197-205.
[14]RaadⅡ,Hohn DC,Gilbreath BJ,et al.Preven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by using maximal sterile barrier precautions during Insertion[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1994,15:231-238.
[15]张静娟,周群英,张茵英.思乐扣在PICC置管维护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5):1409-1410.
[16]谭莲,罗维,李维民.PICC封管技术临床应用进展[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3):31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