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性呕吐14例的护理干预

2014-04-01颖,徐

护理与康复 2014年3期
关键词:家属护士家庭

杨 颖,徐 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 310009)

神经性呕吐是指一组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的精神障碍,呕吐物为刚吃进的食物,不伴有其他明显症状。呕吐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无明显器质性病变[1]。神经性呕吐患者除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和护理则是最主要的手段。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本院精神科收治14例神经性呕吐患者,经对症支持、改善情绪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后症状好转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其中1例为复发再次住院,均符合CCMD-3的诊断标准[1],男3例,女11例;年龄13~45岁,平均年龄35.9岁;文化程度:初中6例,高中4例,≥大专4例;婚姻状况:已婚10例,未婚4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呕吐并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此次患病的主要诱因为家庭发生矛盾和工作压力大。患者于入院24h内完成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2],结果总分平均为(201.01±43.35)分,居前3 位的因子是躯体化(2.92±0.7)分、焦虑(2.43±0.91)分和抑郁(2.37±0.93)分。经生活事件量表 (LES)测评[2],总分平均为(34.2±8.91)分,负性事件分值为(28.7±7.89)分,主要集中于家庭有关问题,其次为工作学习中的问题。14例患者经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表(MMPI)测评,结果为T≥70分,以癔症分(Hy)为主10例,提示患者个性较任性、易受暗示、以自我为中心。

1.2 结果 通过积极治疗及护理,14例患者症状好转出院。

2 护理干预

2.1 生理护理

2.1.1 保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水及电解质是维持生命基本物质的组成部分,保持水及电解质平衡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条件,是维持各脏器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条件。评估患者体液状况,若患者频繁、严重呕吐及时静脉补液,遵医嘱给予能量支持以及补充营养,防止和纠正脱水,并正确记录24h 液体出入量;根据患者呕吐的程度,及时按医嘱给予止吐药物。本组7例入院时存在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其中1 例患者血钾为2.7mmol/L,经对症治疗2~3d 症状得到纠正。

2.1.2 饮食护理 详细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文化、宗教、经济情况、家庭饮食方式,根据患者的体重制定食谱及进食量,食谱制定要均衡,合理搭配营养素,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允许家属酌情带入自选食物,以提高患者的食欲。

2.1.3 护理并发症的预防 患者因频繁呕吐,体能虚弱,加之治疗中镇静助眠类药物的使用,易发生跌倒,因此,认真评估跌倒风险,落实防跌倒措施,予专人陪护,指导患者自我防护,尤其是晨起、体位变换、半夜下床如厕等时段,头晕时卧床休息,呕吐时专人在旁扶持;部分患者由于恶心、呕吐频繁,常处于强迫体位,帮助患者变换体位,避免局部持续受压,降低剪切力,防止压疮发生;做好口腔护理,呕吐后使用0.9%氯化钠漱口,避免口腔炎症和溃疡的发生。本组经落实防跌倒、防压疮、预防口腔炎症等护理措施后,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2.2 心理护理

2.2.1 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面对患者呕吐、躯体不适及不良情绪状态,护士同理患者所面临的压力,让患者感受护士正帮助患者及家属度过难关,建立紧密配合诊疗护理的护患关系[3];在与患者沟通中,注意维护患者的自尊及人格,满足患者合理要求;对患者说话时语气温和、诚恳,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和矛盾,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回答。本组1例男性患者,刚入院时与医护人员的言语交流少,常有不耐烦、拒绝甚至敌意的表情,护士留意患者的非语言信息,主动表达对患者不良感受的理解,患者呕吐时,护士主动予以扶持,清理秽物,并陪伴患者,同时帮助和引导患者妻子理解患者的病情,入院2d后,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2.2.2 保护患者隐私 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大多涉及隐私,因此护士做到对患者所提供的信息保密[4],履行职业操守,取得患者的信任,有利于患者与护士积极沟通,使护士了解患者疾病相关的心理或社会因素,从而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本组1例女性患者因丈夫有外遇及工作变故发病,患者十分介意亲友与同事的探视,只怕医务人员不注意保护隐私,自己的隐私被暴露,因此,护士对患者进行《患者权利和义务》及隐私保护的告知,护理查房、护患沟通、患者亲友电话来访询问时,护士注意对患者隐私的保护,使患者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感,在后续护理中,患者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

2.2.3 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的应用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向患者解释疾病的起因和病理心理机制,帮助患者理解呕吐是不良情绪反应的表达方式之一,了解自己内在情绪的冲突与矛盾,领悟自己的症状与人格形成的症结,明确自身无明确器质性病变。与患者讨论如何提高应对技巧,如角色互换、情境模拟演练等,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念,鼓励患者与病友多交流,积极参与集体工娱活动,帮助患者学会放松疗法,配合生物反馈治疗,以分散关注病态的注意力,减轻焦虑,以积极正性思维替代负性思维模式。本组5例患者因工作压力大引起呕吐,护士向患者说明呕吐是一种逃避的方式,但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鼓励患者学习新的应对技巧,如主动求助他人、学会放松技术、换位思考等,以积极的态度直面问题,而不是消极地回避;又如1 例复发再次入院的患者,发病诱因为婚后多年未育,夫家有怨言,公婆要求儿子与患者离婚,为此患者反复发作呕吐,护士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同时帮助患者分析病因,结合患者自身个性比较敏感的特点,指导应对技巧,鼓励患者主动与丈夫沟通,共同理性面对问题,同时鼓励患者逐步参加体能锻炼,既有助于恢复体能,更有助于患者提高自主性和自控力,降低无助感,并体验到积极情绪[5]。

2.2.4 营造良好舒适的治疗环境 病房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新鲜,避免嘈杂和杂乱等不良刺激,有利于患者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

2.3 家庭治疗指导 对患者家庭成员进行宣教,指导他们关注患者的病情,找到对患者疾病影响的不良因素并消除这些因素,并鼓励家属参与患者家庭治疗和集体治疗,对于因家庭矛盾冲突而患病的患者,尤其有重要意义[6]。

2.3.1 共同制定康复计划 对于因家庭矛盾冲突而患病的患者是作为症状的携带者将家庭问题以“呕吐”形式表达出来,因此,帮助家庭成员进行家庭分析,了解患者发病原因,和家庭建立治疗联盟,制定患者康复计划,改变家庭不稳定、僵化或混乱的模式,在家庭互动的发展下,有助于患者的行为改变和症状消除。本组1例患者对父母争执不断有抵触而出现呕吐,护士与患者父母交流后,患者父母理解了家庭问题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制定了患者康复措施,积极帮助患者学会合理地表达自我感受和提出要求,同时注重家庭和谐,改善亲子关系,使患者逐步消除呕吐。

2.3.2 改进家庭互动方式 大多数患者家庭只看到问题而不了解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式,并忽略了各自的内在资源和潜能。鼓励患者和家属挖掘资源和各自潜能,引导患者和家属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学习合理表达感受,并鼓励家属多陪伴、家人间多沟通,减少相互指责,共同面对家庭问题,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组1 例13岁女患儿,父母十分宠爱,且主观地安排患儿的生活和学习,近期患儿得知自己是被父母领养而发病,医护人员请其养父母共同参与,通过角色互换、家庭雕塑等家庭治疗策略,帮助患儿家庭成员发现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在医护人员指导和帮助下,逐步建立起新的家庭互动方式,患儿的呕吐症状消失,情绪稳定,家庭氛围变得轻松和谐。

2.3.3 指导家属延续照护 帮助家庭成员认识预防本病复发的重要性,鼓励家庭成员间有效沟通和互助,鼓励患者参与各类活动,同时要求家属关心患者的情绪稳定状况及工作、学习恢复情况;遵医嘱每2周来院复诊,当患者情绪稳定、能坚持服药、未再发生呕吐时,可逐步延长复诊时间,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3 小 结

神经性呕吐是心理、社会因素所导致的躯体反应,需详细、全面地评估患者和家庭情况,针对性落实生理护理及心理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躯体状况,同时重视家庭治疗,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疾病康复计划,改进家庭互动方式,指导家庭做好出院后的延续照护,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3.

[2]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1:64.

[3]黄丽,王惠琴,王松韬,等.护理人员同理心培训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30-307.

[4]赵学智,王晓燕,梁立智,等.患者隐私保护对医患关系影响的伦理分析与对策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3):34-35.

[5]美国Springhouse工作室.轻松精神病护理[M].张本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213.

[6]李凌江.精神病护理学[M].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4.

猜你喜欢

家属护士家庭
最美护士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