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胃穿孔13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2014-04-01朱海虹程晓英朱丽琴何碧云

护理与康复 2014年3期
关键词:胃穿孔胃管反流

叶 娟,朱海虹,程晓英,朱丽琴,何碧云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

新生儿胃穿孔多为先天发育缺陷导致胃壁肌层薄弱或缺损所致,发病率低,占新生儿外科急诊的2%~3%,但发病急、进展快,可引起严重的呼吸、循环障碍,病死率高达50%~80%[1]。早期诊断,及早手术治疗,并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患儿存活的关键[2]。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NICU收治新生儿胃穿孔13例,均行手术治疗,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日龄2~8 d;体重1.2~3.7 kg;早产儿3例,足月儿10例;因拒奶、呕吐、腹胀等急诊收治入院,均有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紊乱,其中5例呈休克状态;腹部立位X线摄片检查均显示膈下游离气体,其中9例胃泡未显影;腹部B超检查显示11例气腹。

1.2 手术方法 13例患儿入院4~17 h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单纯穿孔修补术、9例行破裂处不良组织切除及胃壁修补,并用大量等渗盐水冲洗腹腔;1例患儿术后并发肠黏连,再次行肠黏连松解术

1.3 结果 手术经过顺利,1例早产儿因术后并发Ⅲ度颅内出血,家长放弃治疗自动出院,余12例治愈出院。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密切观察病情 早期诊断对新生儿胃穿孔的预后至关重要,>12 h存活率仅为25%[3]。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出生后突然出现进行性腹胀,伴呕吐、呼吸困难和紫绀,应高度考虑本病,立即予X线检查明确诊断[4]。本组患儿腹胀进行性加剧,6例患儿呕吐咖啡色和粪汁样物,4例患儿腹壁紧张、皮肤发红发亮、腹壁静脉显露,10例患儿入院后行胃肠减压时自胃管内抽出大量气体,但腹胀未见缓解,立即行床边X线和腹部B超检查,同时请外科会诊,在入院1~3 h内明确诊断,并下达手术通知。

2.1.2 完善术前准备 患儿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心率达170~208次/min,11例血压平均压低于其胎龄的5~21 mmHg(正常值为胎龄+1~2),5例患儿呈休克状态,其中1例出现DIC倾向,穿刺点出血难止,PT、KPTT时间延长,7例患儿血气分析显示代谢性酸中毒。患儿均置于辐射床上,提供各脏器功能监护;在心功能允许的情况下积极补液,由于细菌和内毒素的吸收易引起脓毒败血症,故早期不宜行中心静脉置管,避免细菌定植于导管上,可选择粗、直、容易穿刺的腋静脉,本组患儿予腋静脉置管,其中5例双侧腋静脉置管;对酸中毒患儿用2∶1液(2份等渗盐水和1份1.4%的碳酸氢钠)20 ml/kg,30 min泵入扩容及纠正酸中毒,其他患儿用等渗盐水20 ml/kg,30 min 泵注扩容;对DIC倾向患儿予凝血酶原复合物150 IU静脉注射;患儿均用美洛培南抗感染,结合病情给予全血、血浆和白蛋白,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给患儿留置导尿,密切观察尿量;在抢救的同时备皮、备血。

2.1.3 减轻腹胀 进行性腹胀是胃穿孔的主要体征,因膈肌上抬压迫肺部继而影响呼吸[5],患儿入院时呼吸快达66~88次/min,其中9例经皮氧饱和度(SpO2)为65%~87%,伴有口周紫绀。立即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每4 h抽吸胃肠道内积气、积液,减少反流和误吸;抬高床头20~30°,使膈肌下降,有助于增大胸腔容量,同时减轻腹腔内脏对心肺的压力,可使呼吸困难减轻[6];保持患儿安静,减少气体吸入,遵医嘱予苯巴比妥镇静和吗啡镇静镇痛;避免正压供氧,如皮囊加压给氧和持续呼气末正压通气(CPAP),以免更多的气体和胃内容物进入腹腔,加重呼吸困难;对腹胀明显的患儿行腹腔穿刺,可减轻腹胀、改善呼吸、减少毒素的吸收,为防止腹腔压力迅速下降,加重休克,在抗休克治疗开始后缓慢抽吸,每次30 ml/kg[7],抽吸期间和穿刺后严密监测呼吸、心率、血压、SpO2的变化。本组7例用苯巴比妥镇静,1例呼吸机支持治疗患儿用吗啡镇静镇痛,使用后患儿均转安静;5例用改良鼻导管吸氧,2例用面罩吸氧,2例用呼吸机支持通气,SpO2上升至84%~97%;3例行腹腔穿刺抽气,腹胀、呼吸困难症状较穿刺前明显缓解。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术后继续控制休克、抗感染,根据血气分析结果纠正酸碱失衡,静脉用奥美拉唑或雷尼替丁抑制胃酸分泌;每8 h监测血糖;注意保暖,维持正常体温,记录24 h出入量。本组11例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9.3~18.8 mmol/L,经补液和下调进糖速度后,10例患儿术后8~26 h血糖降至正常,1例患儿加用胰岛素0.02 U/(kg·h)后降至正常;患儿有不同程度水肿,其中3例有新生儿硬肿症,经输注血浆、白蛋白、静脉营养等综合治疗后消退;患儿体温均正常。

2.2.2 胃管和引流管护理 胃修补术中放置胃管和腹腔引流管。胃管起支撑和引流作用,妥善固定,防止滑脱,避免再次插管造成机械损伤;每4 h抽吸胃内容物,抽吸时用20 ml注射器,缓慢、轻柔抽吸,遇有阻力时可轻轻旋转胃管调整位置或注入2~3 ml等渗盐水冲洗后再抽吸,切勿盲目用力损伤胃壁;胃管内持续有新鲜血性液体引出,可继续静脉注射凝血酶原,同时予凝血酶200 U加入等渗盐水5 ml自胃管内每4 h注入1次,每次注入前将胃内容物抽尽。腹腔引流管接负压吸引球引流,当吸引球内充满气体和液体时打开流出孔挤出气体和液体,使吸引球呈负压状态;每8 h统计引流量,为补充继续损失量提供依据;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和性状,如腹腔引流液呈粪渣样、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作血培养显示阴性,可在消毒引流球流出孔后取引流液送培养。本组1例患儿术后胃管内持续有新鲜血性液体引出,经上述处理后出血在术后18 h得到控制;1例患儿术后持续低热,腹腔引流液呈粪渣样,在消毒引流球流出孔后取2 ml引流液送培养,显示溶血葡萄球菌阳性,加用万古霉素后感染得到控制。

2.2.3 抗休克治疗护理 胃穿孔患儿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症状,加之手术中失血、失液,术后抗休克治疗仍是关键。每30 min监测血压、心率,观察尿量变化,若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尿量减少,及时报告医生。本组患儿术后心率达182~204次/min,持续有创血压监测平均压低于其胎龄的8~11 mmHg,遵医嘱抗休克治疗,对合并酸中毒的患儿用2∶1液扩容纠正酸中毒,其余患儿用等渗盐水补充血容量,经积极补液治疗,10例患儿6~12 h后血压、心率恢复正常,3例患儿加用10~20 μg/kg多巴胺泵注维持治疗后血压升至正常。

2.2.4 营养支持 手术后及时补充营养,能使机体尽快保持正氮平衡,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利于切口愈合。术后早期患儿均禁食,完全胃肠外营养,静脉营养液24 h匀速经输液泵输入;感染控制的患儿,水肿消退后予PICC置管,待肠蠕动恢复后行肠内营养。患儿术后6~9 d开始首次喂养,从低浓度、小剂量开始,奶量根据喂养耐受程度逐渐增加,行坏死胃壁切除的患儿术后胃容量减小,加奶应谨慎;体重不足1.5 kg的早产儿予鼻饲喂养,经鼻插5号胃管,在喂奶前回抽残留奶观察其颜色、性状和量,当胃内潴留量超过喂入总量的50%时应停喂,超过20%~50%,喂入量为总量减去残留量,观察2~3 d无异常后拔除胃管;严密观察有无呕吐、腹胀和反流情况,对手术14 d后仍出现吐奶和腹胀的患儿,请外科医生会诊,必要时剖腹探查;对并发胃食管反流的患儿,予半卧位、口服奥美拉唑。本组3例早产儿行鼻饲喂养,2例未出现呕吐、腹胀和反流情况,1例手术第14天仍出现吐奶和腹胀,经外科会诊后行剖腹探查发现并发肠黏连,予黏连松解,经禁食、补液和抗感染等治疗后好转;3例患儿并发胃食管反流,经上述对症处理后好转。

2.3 出院指导 指导家长喂养方法,少量多餐,喂奶前后注意观察有无呕吐、腹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出院后1、3、6个月复查,观察患儿生长发育情况。

3 小 结

胃穿孔是新生儿外科急症,病情凶险。护理重点是术前密切观察病情,早期确诊,完善术前准备,及时行胃肠减压,减轻腹胀;术后做好一般护理,重视胃管和腹腔引流管护理,加强抗休克治疗护理,注重营养支持及出院指导,以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潘俊涛,王家祥,杨合英.新生儿胃破裂诊治体会[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10):950-952.

[2] 黄显凤,任志东.新生儿胃破裂的围手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12):3278-3279.

[3] 刘传荣,蒋国庆.新生儿胃穿孔治疗体会[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9):816.

[4]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93-494.

[5] 石英佐,于忠勤,黄益民,等.新生儿胃穿孔12例诊疗体会[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9,8(5):76-78.

[6] 黄淳淳,张春霞.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3,12(4):337-338.

[7] 曹慧,张宏伟,刘丰丽,等.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胃穿孔25例[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0,9(5):369-370.

猜你喜欢

胃穿孔胃管反流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对胃溃疡并发胃穿孔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的效果分析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对比分析单纯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效果分析
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临床对比分析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