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截“鸭划子” 闹出大春秋

2014-04-01仙桃市农机局

湖北农机化 2014年5期
关键词:机耕水田农机

仙桃市农机局 刘 宇

半截“鸭划子” 闹出大春秋

仙桃市农机局 刘 宇

江汉水乡的人们,对“鸭划子”这个词并不陌生,那不就是养鸭人在河湖堰汊里放鸭子觅食逐着鸭群跑的小木船嘛。因其小,才叫“划子”。“鸭划子”本是与养鸭相关的船具,后来却与一宗发明扯上了关系。

1962年,人们刚刚经过了3年苦不堪言的粮荒,多种田、多种粮、种好粮自然成了农业生产的主旋律,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更是这主旋律中的华章。这时,一个名叫朱同伦的人动起了这方面的心思。

朱同伦,沔阳县郭家河公社杨州大队2小队的生产队长。贫苦出身,识字不多,但爱琢磨事情。这个生产队靠近排湖,当时是个“湖荒多、良田少,到处长的是蒿草,粮食任务完不成,年年还要吃返销”的落后队。朱同伦心里老琢磨着怎么才能摘掉这“落后”的帽子。为了能多种粮食,他带领群众拼命地开垦湖田。这些湖田“泥脚”很深,“人下去齐大腿,牛下去齐肚皮”,开垦和耕整这种水田牛拽人拉都不行。一天,他看着一只船在一块田里撒泥肥,心里忽的一动:要是在船尾挂上一个木磙,在船上装个动力机来带动,不就既能用来开湖荒又能整湖田么?想到这里,朱同伦心里乐滋滋的,他把队里几位管事的找到一块儿说了这个想法,大家同意先试试看。那时经济很困难,为了节省材料钱,先找了个弃置不用了的半截“鸭划子”来做试验。朱同伦在本队找了2个木匠和一名农机机务员,给他们说了基本意图,比比画画地描绘了个大致模样,就正式干开了。虽然有柴油动力机可用来搞试验,但试验用的其它一些零部件——如皮带盘、传动轴、齿轮等,都是东拼西凑的,后头挂的磙则是传统的木质蒲磙。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们终于在当年搞出了一只由动力机带木磙的木壳船。朱同伦当时激动不已,心想这个事一搞成功,荒湖就要变良田、满湖就有稻花香了……,于是风风火火地弄到水田里去试用。令人扫兴的是,在动力机发动后,传动装置一受力就瘫痪了,无论怎么搞,船扒在水田的泥窝里就是不动弹。由于动力机份量不轻,加之木磙扎在泥里,用好几个人都难以推动,最后只能尴尬地卸下动力机和其它装置“搬师回营”。有人形象而又辛辣地嘲讽这次试验:“我们家的鸡在鸡窝里生蛋,朱同伦的鸡(机)怎么扒在泥窝里生蛋呵!”也有人正经八百地说:“真是吃了饭无事干,搞这些事浪费队里的钱。”如此等等。

这次试验虽然搞得很不体面,但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大队和公社领导们都知道了这件事。朱同伦等人也不甘心就这样罢手,他们查找了失败的原因,决心继续试试看。鉴于试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传动装置不行,加上单薄狭小的船体也不适用,改进的主要方向自然就是打造适用的传动装置和船体了。在改进的过程中,他们还先后得到了公社和县农机部门的有力支持。公社将水利上的木料拨给他们制作船体,市农机部门提供了很关键的技术指导和帮助。在缺乏经费的情况下,朱同伦还将自家养的猪、种的烟叶卖了钱充作试制费用。经过2年多的时间,试验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船虽然还是木壳的,但已改得结实耐用了,能在动力机带动蒲磙旋转的情况下稳定前进了,只是转向时是左右各用2个人负责在船头推转。后来,又装了转向装置,做到了只需一人操作驾驶。到1964年,终于做成了性能比较稳定、能够打匀田泥并能开垦湖荒的机动船,一条船每天能整田近30亩(1hm2=15亩)。经大家合计,将这船定名为“机滚船”。

“机滚船”试制成功后,各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朱同伦一时成了红遍省内外的人物。他先后向来自江西、湖南、山西、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和省内洪湖、监利、潜江、大冶、嘉鱼、襄樊等县市的参观代表介绍了“机滚船”的发明经过与使用效果,受到普遍赞誉。1971年,他还出席了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并在首都西郊为全国的参观者作了历时3个月的“机滚船”作业演示。后来,“机滚船”在国内广大地区得到推广使用。从1965~1976年,沔阳县机滚船由5只发展到3 560只。朱同伦的生产队靠“机滚船”开荒造田130亩,年增产双季稻5万多kg,甩掉了“落后”帽子。朱同伦本人也因为发明机滚船,被县农机主管部门招收到郭河区农机管理站工作,任技术员。

“机滚船”推广应用后,农民对该船只能打泥整田而不能耕田提出了意见。省农机管理局决定立项研制能够耕、整水田的简易机耕船,由“机滚船”发明地沔阳县的农机部门组织实施这个研制项目。县农机部门将具体的研制工作交给杨林尾区、张沟区、郭河区的农机生产厂,分头进行。设计人员和技术工人们,先后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研制出了好几批样船,不断改进升级。1974年10月下旬,沔阳县委在张沟区排湖边的冯桥公社红旗大队举办了“简易机耕船升级考核鉴定会”,集中对这些生产厂的样船进行考核鉴定。参加考核鉴定的有5款样式的简易机耕船,张沟农机修配厂制作的铁壳、木壳样船各一只,杨林尾农机修配厂、杨林尾农具厂、郭河农具厂制作的木壳样船各一只。考核鉴定以县农机局技术股和农机研究所为主,县工办、计委、物资局、轻工局的主要负责同志也参加了会议。经现场作业和考核鉴定,这些机耕船都基本达到了“在水田能耕、能滚,在陆地能自走,耕高田不吃力,耕低湖田不扒窝,耕紫云英、深毂蔸田不裹犁,耕淤泥田能翻垡”的要求。在考核鉴定的基础上,会议提出了6项具体改进意见,各生产厂之后又统一进行了改进。如将船磙统一改为杨林尾农机修配厂样船的悬挂被动刀式磙,将转向离合器由非常合式改为常合式,将左右转向操纵杆由异向设置改为同向设置等等。

机耕船改进提高后,很快就被省内外广泛推广应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湖北新闻电影制片厂都报道了这方面的情况。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先后花了2年时间,在沔阳县毛嘴公社四合大队拍摄了彩色科教片《机耕船》,发行48个国家和地区。《武汉大学学报》编辑李梦岩、余桔楠在《走我国自己的水田机械化道路》一文中说:“今后追溯水田机械化发展史,就会提到机耕船,然而机耕船是在机滚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机滚船的发明者,就是沔阳县杨州村的农民朱同伦。”

后来,由于人为的原因,省农机主管部门转而将这个研制项目移至监利县实施,发明权益后来都归属于监利县,令沔阳县的机耕船研制人员和不少农机人嘘唏不已。

当然,发明的意义与价值主要在于其实际的社会作用。因为机滚船的发明进而衍生出机耕船之后,机耕船就一直是长江中下游广大稻作区水田耕整的主要生产机具之一,其应用之广、历时之长都是首屈一指的。现在由大中型拖拉机曳引的高速旋耕机耕整水田更加先进适用,但由于大部分田块单位面积小、规模化作业条件差,机耕船这种小型机具至今仍有较大的拥有量和应用面。仙桃市现在仍有2个厂家在从事机耕船生产,全市使用中的机耕船仍有2000多只。

机耕船的诞生及其历时长远的广泛应用,在水田机械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正是:半截“鸭划子”,闹出大春秋。

2014-08-30)

猜你喜欢

机耕水田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莫里斯的短篇小说——《小个子法国人和他的水田》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不一样的农机展
桂阳县机耕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临澧县多措并举突破“瓶颈”掀起全县机耕道建设新热潮
农村机耕道路建设的调查及建议
近世长三角南缘的水田经营与环境博弈
浅析枝江市机耕道建设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