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肠瘘的观察与护理

2014-04-01刘梅刘芳蒋敏君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15期
关键词:肠液负压套管

刘梅 刘芳 蒋敏君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肝外五科,上海20043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及壶腹部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手术复杂,切除范围广,创伤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肠瘘是术后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病死率高达50%~60%,至今仍在15%~20%[1]。它的治疗较复杂,护理问题多,康复期长,而治疗和护理措施是否及时合理直接影响预后。我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1例,术后并发肠瘘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例,男2例,女1例;年龄59~77岁,平均66岁。胆总管下段癌1例,胰头癌2例。术后全部由病理证实。肠瘘发生于术后5~9d。

1.2 结果 本组3例患者均采取了非手术治疗,措施有:持续负压吸引,充分引流,抑制消化液分泌,控制感染,营养支持以及加强功能锻炼,在术后39~71d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腹腔双套管的护理 肠瘘治疗的首要措施是确保充分引流,目的是为了减少消化液对腹腔及皮肤的刺激和腐蚀,给予流出道周围肉芽生长修复的机会。持续冲洗吸引腹腔感染渗出的液体、漏出的肠液,有利于控制炎症扩散,促进肠瘘愈合[2]。本组采用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6万U以低流量通过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减少腹腔内的感染及肠瘘液对腹腔脏器的损害。护理要点:(1)加强观察,保持充分腹腔引流、减少肠液漏出对皮肤的损伤。外露所侵犯的皮肤及时用温水清洗,并涂以氧化锌软膏保护。对瘘口采取勤换敷料、定期消毒的方式,防止感染的发生;(2)保持腹腔双套管的有效负压。在持续负压吸引时,根据引流液量、黏稠度进行负压调整。一般压力为0.01~0.02MPa,以能顺利吸出引流液为宜,但引流液黏稠时负压可适当增加,且加快冲洗液速度,以稀释黏稠的液体。负压过大,容易吸附导管周围组织导致出血;负压过小,会使引流不畅导致引流无效;(3)定期留取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可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液静脉滴注;(4)拔管指征:冲入量与吸出量基本平衡,吸出液体颜色变清,引流量<20ml/d,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常规恢复正常,体温正常,无腹痛腹胀等症状者,CT复查无明显瘘腔时,可考虑逐步退管直至拔出双套管。本组拔管时间为术后33~67d。

2.2 营养支持的护理 肠瘘患者因机体胃肠功能障碍,营养摄入不足,且多伴有感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体内促分解代谢激素分泌增加,机体蛋白质分解加剧,营养支持不当,会出现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3]。肠瘘发生早期,全胃肠外营养(TPN)是机体营养的主要供应途径,可使胃肠液的分泌量减少,能明显改变全身营养状态及各器官功能,有助于控制感染。一旦病人确诊出现肠瘘,早期应用TPN,根据病人肠道情况逐渐改为肠内营养(EN)加肠外营养(PN),最后过渡到全肠内营养(TEN),直至口服常规饮食。

2.2.1 TPN期间的护理 (1)TPN配制在无菌层流配液室内进行,由专人配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配制及输液过程中的污染;(2)现配现用,以保证TPN液的稳定性。配置好的TPN液在24h内输注完毕。暂时未用放于4℃冰箱保存,24h内自然复温后使用。持续24h匀速输入,可采用输液泵控制速度。当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的输入速度超过人体代谢能力时,就会出现高血糖、高血脂、高热、心率加快或渗透性利尿,故葡萄糖的输入速度应小于5mg/(kg·min),非糖溶液一般不直接在高营养液后输入,以防低血糖发生;(3)定期监测电解质和血糖变化,防止代谢并发症的发生;(4)在输注的过程中,应经常挤压输液袋,以防止胰岛素附着在输液袋壁上。输注完毕,用5~10ml生理盐水冲洗管道,防止堵塞;(5)中心静脉导管应妥善固定,严防接头处脱落或液体输空所致的空气栓塞,将导管固定于肩部,以免患者活动及操作不慎将导管拉出,输液导管及肝素帽每日更换;(6)深静脉穿刺处要保持干燥清洁,穿刺部位及四周的皮肤每日用安而碘消毒。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疼痛等情况,敷料每日更换。

2.2.2 EN期间的护理 肠瘘患者病程长,EN支持可提供更有效的营养支持,促进胃黏膜生长,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及免疫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同时减少PN并发症的发生。护理要点:(1)EN应遵循“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2)营养液开启后马上使用,每瓶营养液(500ml)悬挂输注时间不超过8h,如暂不输注,需置于冰箱内(2~10℃)保存,并在24h内使用完[6];(3)如喂养管给药时,应在用药前后冲洗管道,药物应充分碾碎溶解,以防药液堵塞管道或营养液与药物相互作用形成凝块堵塞管道;(4)EN期间,防止腹胀、呕吐等消化道并发症,在输注过程中听诊肠鸣音,1次/4h,出现腹泻、腹胀、肠鸣音<3次/min,逐渐减量,无肠鸣音时停止EN治疗。

2.3 用药的护理 TPN加生长抑素在营养支持的同时减少胰腺外分泌量,一般能降低胃肠分泌量的50%~70%[5],同时减少瘘口周围的炎症反应,使瘘自愈成为可能。但生长抑素(施他宁)半衰期短(1~3min),因此,在静脉注射给药的过程中不可间断,应单独一条静脉通路。同时推注速度不宜过快,过快时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眩晕、脸红、胸闷不适等不良反应。由于生长抑素能抑制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治疗初期会导致短暂的血糖水平下降,故应严密监测血糖变化,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心慌、出虚汗等低血糖症状。用药后观察肠液是否排出减少,并准确记录,及时反馈医生调整药量。

2.4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4.1 腹膜炎及感染 肠瘘发生后,腐蚀性的肠液流入腹腔,刺激腹膜,引起腹膜炎,加上毒素吸收入血,易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肠瘘发生后早期给予充分引流,并密切观察腹痛、腹胀、腹肌紧张等腹膜炎体征及引流液的量、色、性状的变化。若有腹膜刺激征或引流管内出现脓样液体、粪便样物质,虽经大剂量抗生素治疗,仍出现不明原因的反复高热和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全身中毒症状,则高度怀疑全腹膜炎。应积极进行各种体液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针对性选择抗生素,必要时加用小剂量激素控制感染。由于给予积极、有效、及时的处理,本组1例患者的腹膜炎及感染均得到了有效控制。

2.4.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发生肠瘘后患者会相继出现严重感染、出血和水、电解质紊乱等临床表现,损害各个重要脏器而发生ARDS。应密切观察咳嗽、咳痰、呼吸频率、SpO2及氧合指数等生命体征变化。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翻身、叩背,1/2h,给予氧气雾化吸入,4次/d,并遵医嘱使用化痰药物,以促进患者排痰。本组1例患者发生肠瘘后第8天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PaO2为60mmHg,行有创呼吸支持治疗17d后,患者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

2.4.3 营养不良和高血糖 由于肠瘘患者丢失的肠液内含有丰富蛋白质,因而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完全胃肠外营养是早期治疗的主要方法。有糖尿病者及手术切除胰腺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者,会引起糖代谢紊乱。对于高血糖患者,在肠外营养支持的同时,在医生指导下给予体外胰岛素微泵缓慢静脉使用,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使用胰岛素微泵时,每小时监测血糖、尿糖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2.5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能促进营养吸收转换,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肌肉萎缩等),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 。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上,与患者共同制订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方案,协助患者从早期卧床期间行抬臀运动、自主活动各关节、被动肌肉按摩开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过渡到床旁站立、室内行走、爬楼梯。

3 小结

肠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处理上极为棘手。首先,要加强营养支持、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在此基础上加强基础护理尤其是引流管的护理、造瘘口皮肤护理,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同时,应经常与患者沟通,予以心理护理、人文关怀,对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特别重要;其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发生,也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的保证。

[1]陈慧敏,张志云.腹腔双套管在肠外瘘患者的护理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1):198-199.

[2]孙红玲,许彩云,夏金萍,等.9例肠外瘘患者早期持续冲洗联合负压引流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1):1025-1026.

[3]高岩,徐淑云,李大艳.肠内外营养在肠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7):52-53.

[4]刘梅,石春凤.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5):396-398.

[5]Kalfarentzos FE.Karavias DD,Karatzas TM,et al.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J Am Call Nutr,1991,10(2)156-162.

猜你喜欢

肠液负压套管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具有腐蚀坑缺陷的套管强度评估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生长猪空肠液中主要消化酶活性与饲粮养分消化率的相关性研究
跟管钻进用套管技术研究
蓝普锋RPC系列PLC在高层无负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