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莱斯·马登 禅意抽象

2014-04-01

艺术汇 2014年2期
关键词:寒山画笔主义

美国艺术家布莱斯·马登(Brice Marden),1938年10月15日生于纽约州的布朗士维尔。虽然他的作品很难被分类,但是业界还是将他看作是极简抽象派的代表艺术家。其代表作为《寒山》系列。

1961年,马登在波士顿大学获得美学学士学位。1963年,他获得耶鲁大学的美学硕士学位。在耶鲁求学期间,马登开始逐渐形成他今后的创作风格:简单明了的矩形和重复使用的柔和颜色。在他1960至1970年间的早期作品中,已有极简主义风格:在帆布、系列画和三联画中,单色是主要的表现方式。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际画坛已被人们认为是死水一潭。但是,马登却凭借他极简主义的单色画而独领风骚。马登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他和妻子的希腊之行,光和山水极大地影响了他的画作,给他的作品注入了新元素。他在惠特尼双年展展出了全灰的画作后,引得画家们争相效仿。但是马登对自己的成功并不满足,他还要在极简主义上不停超越,超越自我以求更大转变和突破。1977年,马登到意大利的罗马和庞贝旅行。在这其间,他研究了古罗马和古希腊的艺术和建筑,这影响到了他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的风格。

1983年,马登和家人一起到亚洲旅行,这次经历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到了泰国、斯里兰卡和印度。亚洲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让马登痴迷,这在他随后的作品《贝壳画》(the Shell Drawings)中有所体现。1984年,马登在日本参观了“日本8至9世纪大师书法作品展”。这次展览鼓励了马登,书法或者说是笔法,是他在极简主义领域中新的创作灵感。随后,他发现书法的源头和精髓来自中国,进而开始研究中国宋代和五代时期的绘画和诗词。马登认为,中国书法是一种粗放形式的绘画,虽然看似笨拙,但是却十分优美。《寒山》系列就是受到天台山僧人寒山书法作品的影响,画如其名,流畅的笔触好似连绵起伏的山脉。禅宗思想是马登的灵感来源。行动坐卧,无非道场,创作也是一种修行。他修习禅宗,将作画看作是一种奉献社会的方式。马登让自己成为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将思绪倾注于笔端,在诗意的挥毫泼墨间,参悟人生和宇宙的哲理。

马登的画作以“线”为内容,绘画的工具则是他在乡间小路散步时,在高大的树木下捡拾的树棍。这些“画笔”有的长达六尺,使画家和画作间保持了一定距离,这就给予了马登更广阔的视觉空间,可以从整体上考量画面的布局。这些树棍也给马登带来了不少“意外”,作为画笔的它们移动起来很不方便,画家只能用身体的移动来带动画笔的转动,这也让马登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创作之中。树棍带来了意外,同时也带来了惊喜。在运笔过程中,颜料泼溅、喷洒,或斑驳,或成点,马登将创意转换成魔法。

马登认为抽象艺术全部的魅力就在于其具有魔幻魅力。这种魅力不仅仅只是神秘主义。虽然抽象画作中有一些作品表达了神秘,但是其要表达的主题一定会再度呈现。即是在形式上可能会是反抽象的,但是在内容上一定是不具意象的。马登的《寒山》系列,并不是真正地挥毫中国汉字,而是在表达他自己独特的虚构书法。在某一层次中,多种的绘画因素被展开。所有的“层”和“字符”连接起来,就是“马登式书法”。(编译:吕烨)

猜你喜欢

寒山画笔主义
小画笔 大世界
寒山即景
寒山
新经典主义
Poet’s Peak
小画笔 大世界
小画笔
都是主义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