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研究

2014-03-31吴琼

卷宗 2014年2期
关键词:金融监管解决措施互联网

吴琼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具有透明度高、范围广泛、中间成本较低、信息资料丰富以及信息资料处理速度较快等多方面的特点,有效的弥补了金融体系中的不足。而且,互联网是一种新的金融模式,正是因为互联网金融业的飞速发展,也对现在的金融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们就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进行一些粗略的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解决措施

1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和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很多的信息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已经成功的运用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中,以带动了金融活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就产生了互联网金融,而且在金融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首先是金融业务和互联网技术的相互结合,渐渐的产生了互联网金融;当然,这也表现出传统的金融机构对于新兴的经济没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创新方面,发展不充分。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不但包含了技术层面的因素,还有其内在因素的驱使,更不是脱离于现实的“网络金融游戏”。根据现在的发展形势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也趋向于多样化的方面,主要包含三种模式:

1.1网络银行,就是指互联网拥有自己的独立网站,使用网络设备电子设备给客户提供相应的资料、产品和服务的银行。网络银行的构成模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纯粹型和混合型。纯粹型网络主要是指虚拟化的银行,基本上不包含物理上的营业网点,当然后台处理中心除外。比如在1995年所建立的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所谓的混合型网络银行就是依据传统的网络银行为基点,进行网络业务的延伸,所包含的业务范围有提供一些信息和通讯服务,或者进行简单的银行交易,有的也包含所有的银行业务。宏观的网络银行根据服务方法的不同还可以氛围网上银行(主要是指计算机和互联网)、手机银行(主要是指移动电话和无线网络)和电话银行(主要是指通讯设备和电信网络)。网络银行资金的来源和传统的商业银行基本相似,不但包含垫款利差收入,还包含一些中间业务收入。[1]

1.2网络信贷,主要依靠网络信贷为主的媒介和载体,给个人之间的借贷提供中介服务,资金的使用情况主要由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实施。网络信贷根据业务的运行模式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第一类只是发布信贷资料,担当撮合平台、不能进行线下审贷,也不可以提供贷款给担保的组织;第二类就是担当信贷中介,和放贷的人员签订合同,依据放贷人的要求把资金转借给借款人的组织;第三类就是在信贷业务之前就许诺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延期还款或是先期支付本金和利息,也可以提出赔付的要求,保证本金安全的组织;第四类就是指进行线下的业务,根据多种资金的运作形式,从而获得利润的组织。网络信贷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中介费用、管理费用、佣金、担保费用以及一些其他的费用。

1.3第三方支付,主要是指和商业银行进行签约,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信用额度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所提供的交易支持载体。实际上,给商品交易提供支付服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机构,但是随着支付服务渐渐的向金融交易靠拢,使得迪斯尼支付机构的金融属性也在逐渐的增强。第三方支付机构一般是和商业银行、合作商户和企业进行相关的合作,主要以银行的支付结算作用为基础,给予客户更多的个性化支付结算和增值服务。其中利润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引领消费者参与到合作商户消费,向合作商户收取一定的交易服务费;二是把所收的预付款存入到银行账户中所产生的沉淀资金利息;三是消费人员不愿丢弃或是主动放弃的预付资金押金、剩余资金等残值的收入。

和传统的金融机构进行对比,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业务运行网络化。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拓展需要很多人员和大量的经营网点,所以运行的成本不高,相对的标准也比较低,这就和传统的金融机构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金融机构需要一定的资金规模作为支撑。然后就是业务经营信息化。互联网金融主要是把经过互联网的有关软件,还有一些比较分散的企业信息和个人信息进行一个集中的处理,从而把这些资源和信息进行分类,以便更好的提供资金融通和交易服务。再者就是业务竞争自由化。互联网金融有效的摆脱了物理和空间的束缚,把业务链进行缩短,从而推动了金融业务的全方位发展,使得一些新型的业务发展更加快捷,当然竞争也更加激烈。最后就是业务交易的“平民化”。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参加者主要是针对大众,一般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多种多样的金融交易,其中的交易过程也比较简单而且容易操作,但是传统的金融机构则是把客户根据等级进行分类,更多偏向于大客户。[2]

2 加强互联网金融管理的解决措施

和传统的金融行业进行比较,互联网金融所牵涉的范围更加的广泛和全面,创新程度也在不断的加深,其中的风险也更难预防,现在的金融监管体系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更好的促进互联网金融的持续有效的发展,保持金融秩序的稳固以及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就需要不断的加强互联网金融管理力度,不断的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2.1 健全互联网金融管理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国家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安全,不断的完善互联网金融管理体系是为了更好的保证互联网金融的有效发展。第一我国现在实行的金融法律,例如:《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和《证券法》等,建立这些法律的基础就是传统的金融行业和传统的金融业务,其中很少牵涉到互联网金融的有关内容,需要及时的对金融法律进行修订和完善;第二就是虽然互联网金融发展比较迅猛,但是相应的法律法规却比较缓慢,其中涉及到互联网金融有关内容的法律法规只有《刑法》、《电子签名法》等。要善于从金融消费者利益的保护、信息网络安全的保护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来更好的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第三就是互联网金融所牵涉的范围和内容比较广泛,有的领域发展比较早,所制定的法律法规也比较早,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法律法规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比如网上银行、网上证券,在一些领域所出台的法律就比较迅速而且内容比较具体,需要进行全面的贯彻,还有网络支付、网上保险;有的领域还是处于监管空白的情况,其中的风险比较大,如果出现问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比较大,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加强和管制,比如网络借贷和网络金融超市。[3]

2.2 建立多方位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

互联网所牵涉的行业和范围比较多、比较广泛,给我国金融分业监管体系带来了威胁。为了有效的处理其中的空白和重复管理,我国需要建立更加完善、跨部门跨地域的全方位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首先是要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和交流强度。建立起一行三会、通信、司法、工商等有关的联席会议制度,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进行及时的交流,强化其中的监管和预测力度,减少虚拟平台交易风险的影响范围。然后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金融监管的改革。要把中国人民银行放在主体的位置,对于监管要更加的认真和全面,实现银证保监管部门向机构监管方面的转化。再者就是要注重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的效用。经过制定统一的规定和自律法则,监管会员的实行力度和履行自律公约,以及保护会员的合法利益和市场秩序等方法,从而推动互联网金融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最后就是要不断的强化各个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对于跨国性的金融交易进行整体统一的监管,严厉打击有意破坏跨境互联网金融的罪犯,从而更好的维护国外和外国用户在本国的合法经济权益。

2.3 强化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利保护

近几年来,在实行“一行三会”之后渐渐的设立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门机构,这个机构的设立,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实际目标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力度不强。在现在的互联网环境中信息的收集、传播以及规模也都出现了过量化、复杂化、非对称性的特点,使得很多消费者在识别方面存在误区,消费者的知情权受到威胁。并且网络安全隐患也使很多消费者的身份信息、账户信息以及资金信息等重要资料在互联网传输的过程中被盗取和更改,严重的威胁到消费者的金融安全。所以在2013年5月出台的《中国人们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中表明金融消费者就是指在境内购买、使用金融机构销售的金融产品或是接受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的自然人。这个规定没有指出网络支付、网络借贷等一些非金融机构消费者。所以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利的时候要更加注重在互联网中建立互联网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要加强金融消费者,尤其是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观念和意识。与此同时还要不断的加强征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信息披露制度中的信息进行完善,建立起健康有序的金融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冯娟娟;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3(10)

[2]谢清河;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09)

[3]史树林; 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问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2011(12)

[4]赵昊燕;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2)

猜你喜欢

金融监管解决措施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与新模式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论金融监管与金融行政执法风险防范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