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4~2011年广西天等县淋病、梅毒、AIDS/HIV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4-03-31冯荣钻等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淋病梅毒

冯荣钻等

[摘要] 目的 了解广西天等县近年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流行规律,为该县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该县2004~2011年的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1年全县总人口33万,2004~2011年8年报告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共1576例,年均人群发病率为60.46/10万,其中淋病为19.26/10万,梅毒为33.30/10万,AIDS/HIV阳性为7.90/10万,年均人群死亡率为2.46/10万,为该县引起死亡病例的主要传染病。患者中男性高于女性为1.19∶1,全县各乡镇各种职业和各年龄组均有患者存在,以农民发病人数为最多占74.94%。梅毒和AIDS/HIV阳性病例近几年呈现较明显的平行上升,两种病例数之比为4.21∶1。 结论 该县淋病、梅毒、AIDS/HIV阳性病例逐年增多,AIDS/HIV阳性病例已从城市向农村、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并以性传播为主,需进一步加强当地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 梅毒;淋病;AIDS;HIV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1-69-04

广西天等县近年来乙类传染病疫情统计显示,死亡病例主要是艾滋病(AIDS)和HIV阳性病例为主,为了解该县性病与AIDS、HIV阳性病例的流行情况,我们对该县近几年的疫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该类疾病的流行状况及关系,旨在为当地政府进一步制定相关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该县2000~2011年梅毒、淋病、AIDS和HIV阳性病例疫情资料统计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部分年度报表,每年人口资料来源于天等县统计局。

1.2 方法

用Excel软件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疫情数据进行整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天等县2004~2011年法定传染病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报告发病情况做出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动态

2004~2011年该县合计报告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共1576例,年平均人群发病率为60.46/10万,总病例从2004~2009年呈逐年上升趋势,直到近2年病例有所减少,而梅毒病例到去年减少比较明显。梅毒与AIDS/HIV阳性病例有呈现平行上升趋势,梅毒病例与AIDS/HIV阳性病例之比为4.21∶1。AIDS/HIV阳性病例的死亡人数逐年增多(图1),并成为该县传染病主要死亡病例。在1576例总病例中,淋病502例占总病例的31.85%(502/1576);梅毒868例占55.08%(868/1576);AIDS为54例(死亡27例),占3.43%(54/1576);HIV阳性152例(死亡37例),占9.65%(152/1576)。AIDS/HIV阳性总病例为206例占13.07%(206/1576)。死亡病例共计64例,全部为AIDS/HIV阳性死亡病例,其中AIDS患者死亡27例占总死亡人数42.19%(27/64),HIV阳性患者死亡37例占总死亡人数57.81%(37/64),见表1,2。

2.2 年龄及性别分布

在被统计的年龄组中,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在各年龄组中均有病例存在,15~64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85.60%(1349/1576)。15~64岁年龄组病例分别是淋病占94.22%(473/502),梅毒占79.03%(686/868),AIDS/HIV共占92.23%(190/206),其中AIDS占90.74%(49/54),HIV阳性占92.76%(141/152)。4岁以下儿童淋病为3例,梅毒41例,HIV阳性2例。男性857例占54.38%(857/1576),女性719例占45.62%(719/1576),男女比例为1.19∶1。见表3。

2.3 人群分布

从所收集和统计的17种人群中显示,农民所占病例数最多为74.94%(1181/1576),其次为公职人员占7.42%(117/1576),值得注意的是散居儿童排在了第四位占2.92%(46/1576),而且病例远高于幼托儿童为7.6∶1,见表4。

2.4 地区分布

全县13个乡镇均有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出现,但以小山乡、天等镇、进远乡人群年平均发病率名列前3位,分别为103.75/10万、97.30/10万和94.19/10万,最低为29.59/10万,见表5。

3 讨论

天等县位于广西南部,全县共13个乡,1226个自然屯,2011年全县总人口约33万多,属于广西人口数量较少的县,但该县的性病及AIDS/HIV阳性病例人群发病率与广西其他县相比却比较高[1-3],在该县乙类传染病病例数量中仅次于结核病和肝炎病而排在第三,在当地传染病死亡人数中排在第一,死亡病例主要是艾滋病及HIV感染阳性患者,并在未来的几年中可能仍然如此。

统计显示淋病患者人数比较平稳并有下降趋势,这可能与该病治疗较为简单,且疗程短,部分群众自行服药治疗及近几年来当地营利性医疗部门增多,导致患者分流较多,而部分私人诊所未能按规定及时将淋病患者记录和上报所致,但在广西比较边远的个别山区县,由于当地的民俗朴实,性病病例的记录相对比较客观[4-6]。该县的梅毒病例与其他县的发病情况相似,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与AIDS/HIV阳性患者数量呈现平行上升,该县梅毒患者数量与AIDS/HIV阳性患者数量比例为4.21∶1,由于梅毒患者和AIDS/HIV患者与淋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所不同,梅毒和AIDS/HIV患者需要在当地具有检验资质的医院检验科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方能确诊,因此,患者的记录上报的数量比较客观。该县的HIV阳性病例的死亡人数明显高于AIDS病例,提示相当数量的HIV阳性病例未得到及时的发现,一旦检测发现患者已经出现AIDS症状,这与广西的其他县统计基本一致[7-9]。

淋病、梅毒、AIDS/HIV阳性患者各年龄组均有患者,15~64岁人群发病数量占85.60%,但是婴幼儿及老人均有相当数量的患者。该县的13个乡镇均有患者存在,74.94%的患者为农民,而公职人员的患病人数仅次于农民,散居儿童的患病人数高于幼托儿童。资料分析提示艾滋病的传播与性病有密切的关系,与国内及广西的其他城镇的调查研究一致[10-12],同时也提示艾滋病和其他性病已呈现出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城市人群向农村人群传播扩散现象,中老年人患者有不断增多的趋势[13-15],因此,该县的性病和艾滋病的防治宣传应全方位深入开展,特别是对广大的农村居民及外出务工人员。

[参考文献]

[1] 马昌相,罗东,韦亚,等.2004-2010年东兰县梅毒、淋病、AIDS/HIV疫情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28(1):64-66.

[2] 房天喜,唐桂华,邓凤姣,等.2004-2009年全州县淋病、梅毒、AIDS/HIV疫情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1,17(11):1028-1029,1031.

[3] 傅剑羽,黄亚铭,吕昌峰,等.2004-2009年广西天峨县梅毒、淋病、AIDS/HIV疫情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2):116-117..

[4] 龙超年,龙永南,陈惠珍,等.2004-2009年广西凤山县梅毒、淋病、AIDS/HIV疫情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1,5(8):462-464.

[5] 张谊,方克勇,龙明孔,等.2004-2010年广西龙州县淋病、梅毒、AIDS/HIV流行状况[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3,11(1):5-7.

[6] 韦标,黄家成,韦加玉,等.2000-2010年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淋病、梅毒、AIDS/HIV流行状况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2,12(25):20-22,27.

[7] 黄剑魁,农幼丰,蒙东华,等.2004-2010年宁明县淋病、梅毒、AIDS/HIV流行状况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2,12(4):490-493.

[8] 杨永亮,吴声荣,倪尔江,等.2004-2009年隆林各民族自治县梅毒、淋病、艾滋病疫情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1,17(4):477-479.

[9] 银朗月,韦宗文,韦劲光,等.2004-2010年宜州市淋病、梅毒、艾滋病流行状况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2,18(4):305-307.

[10] 潘洪娟.娱乐场所人员性病艾滋病监测及健康教育[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186-187.

[11] 黄金书.2011年丰泽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知晓率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39/156.

[12] 洪波,刘霞,宁丽梅,等.2004-2010年广西浦北县淋病、梅毒、AIDS/HIV流行状况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3,29(2):141-143.

[13] 卢明飞,韦斯亮,黄亚铭,等.2004-2010年广西横县淋病、梅毒、AIDS/HIV疫情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2):5-7.

[14] 邹双燕,莫玉平,王远华,等.2004-2010年广西南丹县淋病、梅毒、AIDS/HIV流行状况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9):23-26.

[15] 潘朝庆,黄齐华,吴福宝,等.广西钦北区2004-2010年性传播疾病及艾滋病流行现状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199-202.

(收稿日期:2013-11-06)

淋病、梅毒、AIDS/HIV阳性患者各年龄组均有患者,15~64岁人群发病数量占85.60%,但是婴幼儿及老人均有相当数量的患者。该县的13个乡镇均有患者存在,74.94%的患者为农民,而公职人员的患病人数仅次于农民,散居儿童的患病人数高于幼托儿童。资料分析提示艾滋病的传播与性病有密切的关系,与国内及广西的其他城镇的调查研究一致[10-12],同时也提示艾滋病和其他性病已呈现出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城市人群向农村人群传播扩散现象,中老年人患者有不断增多的趋势[13-15],因此,该县的性病和艾滋病的防治宣传应全方位深入开展,特别是对广大的农村居民及外出务工人员。

[参考文献]

[1] 马昌相,罗东,韦亚,等.2004-2010年东兰县梅毒、淋病、AIDS/HIV疫情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28(1):64-66.

[2] 房天喜,唐桂华,邓凤姣,等.2004-2009年全州县淋病、梅毒、AIDS/HIV疫情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1,17(11):1028-1029,1031.

[3] 傅剑羽,黄亚铭,吕昌峰,等.2004-2009年广西天峨县梅毒、淋病、AIDS/HIV疫情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2):116-117..

[4] 龙超年,龙永南,陈惠珍,等.2004-2009年广西凤山县梅毒、淋病、AIDS/HIV疫情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1,5(8):462-464.

[5] 张谊,方克勇,龙明孔,等.2004-2010年广西龙州县淋病、梅毒、AIDS/HIV流行状况[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3,11(1):5-7.

[6] 韦标,黄家成,韦加玉,等.2000-2010年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淋病、梅毒、AIDS/HIV流行状况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2,12(25):20-22,27.

[7] 黄剑魁,农幼丰,蒙东华,等.2004-2010年宁明县淋病、梅毒、AIDS/HIV流行状况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2,12(4):490-493.

[8] 杨永亮,吴声荣,倪尔江,等.2004-2009年隆林各民族自治县梅毒、淋病、艾滋病疫情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1,17(4):477-479.

[9] 银朗月,韦宗文,韦劲光,等.2004-2010年宜州市淋病、梅毒、艾滋病流行状况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2,18(4):305-307.

[10] 潘洪娟.娱乐场所人员性病艾滋病监测及健康教育[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186-187.

[11] 黄金书.2011年丰泽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知晓率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39/156.

[12] 洪波,刘霞,宁丽梅,等.2004-2010年广西浦北县淋病、梅毒、AIDS/HIV流行状况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3,29(2):141-143.

[13] 卢明飞,韦斯亮,黄亚铭,等.2004-2010年广西横县淋病、梅毒、AIDS/HIV疫情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2):5-7.

[14] 邹双燕,莫玉平,王远华,等.2004-2010年广西南丹县淋病、梅毒、AIDS/HIV流行状况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9):23-26.

[15] 潘朝庆,黄齐华,吴福宝,等.广西钦北区2004-2010年性传播疾病及艾滋病流行现状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199-202.

(收稿日期:2013-11-06)

淋病、梅毒、AIDS/HIV阳性患者各年龄组均有患者,15~64岁人群发病数量占85.60%,但是婴幼儿及老人均有相当数量的患者。该县的13个乡镇均有患者存在,74.94%的患者为农民,而公职人员的患病人数仅次于农民,散居儿童的患病人数高于幼托儿童。资料分析提示艾滋病的传播与性病有密切的关系,与国内及广西的其他城镇的调查研究一致[10-12],同时也提示艾滋病和其他性病已呈现出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城市人群向农村人群传播扩散现象,中老年人患者有不断增多的趋势[13-15],因此,该县的性病和艾滋病的防治宣传应全方位深入开展,特别是对广大的农村居民及外出务工人员。

[参考文献]

[1] 马昌相,罗东,韦亚,等.2004-2010年东兰县梅毒、淋病、AIDS/HIV疫情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28(1):64-66.

[2] 房天喜,唐桂华,邓凤姣,等.2004-2009年全州县淋病、梅毒、AIDS/HIV疫情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1,17(11):1028-1029,1031.

[3] 傅剑羽,黄亚铭,吕昌峰,等.2004-2009年广西天峨县梅毒、淋病、AIDS/HIV疫情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2):116-117..

[4] 龙超年,龙永南,陈惠珍,等.2004-2009年广西凤山县梅毒、淋病、AIDS/HIV疫情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1,5(8):462-464.

[5] 张谊,方克勇,龙明孔,等.2004-2010年广西龙州县淋病、梅毒、AIDS/HIV流行状况[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3,11(1):5-7.

[6] 韦标,黄家成,韦加玉,等.2000-2010年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淋病、梅毒、AIDS/HIV流行状况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2,12(25):20-22,27.

[7] 黄剑魁,农幼丰,蒙东华,等.2004-2010年宁明县淋病、梅毒、AIDS/HIV流行状况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2,12(4):490-493.

[8] 杨永亮,吴声荣,倪尔江,等.2004-2009年隆林各民族自治县梅毒、淋病、艾滋病疫情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1,17(4):477-479.

[9] 银朗月,韦宗文,韦劲光,等.2004-2010年宜州市淋病、梅毒、艾滋病流行状况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2,18(4):305-307.

[10] 潘洪娟.娱乐场所人员性病艾滋病监测及健康教育[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186-187.

[11] 黄金书.2011年丰泽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知晓率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39/156.

[12] 洪波,刘霞,宁丽梅,等.2004-2010年广西浦北县淋病、梅毒、AIDS/HIV流行状况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3,29(2):141-143.

[13] 卢明飞,韦斯亮,黄亚铭,等.2004-2010年广西横县淋病、梅毒、AIDS/HIV疫情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2):5-7.

[14] 邹双燕,莫玉平,王远华,等.2004-2010年广西南丹县淋病、梅毒、AIDS/HIV流行状况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9):23-26.

[15] 潘朝庆,黄齐华,吴福宝,等.广西钦北区2004-2010年性传播疾病及艾滋病流行现状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199-202.

(收稿日期:2013-11-06)

猜你喜欢

淋病梅毒
隐性梅毒更危险
妊娠合并梅毒该怎么办
哪些方法可以检测梅毒
是梅毒还是过敏
孕期产检最好筛查梅毒
82株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分析
性病患者能否人流
性病的重要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