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计划”视阈下校企联合实践教学研究

2014-03-31冯子明龙飞飞杨胡坤周瑞芳

关键词:卓越计划卓越校企

冯子明,龙飞飞,杨胡坤,周瑞芳

(东北石油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于2011年加入“卓越计划”,“卓越班”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入其中,培养效果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同。但在实习密集阶段,卓越培养攻坚阶段来临,因此有必要进行校企联合培养教育研究。为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借鉴CDIO和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经验,对我校“卓越班”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内学习3年,在企业学习时间累积不少于1年。[1-3]通过石油天然气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因此,如何创建具有足够工程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如何保证工程实践的场所和时间,如何开展有效的工程实践学习,如何保证足够设计-实现经验是“卓越计划”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因素。

一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校聘任的教师都是应届毕业生,并且对博士研究生的年龄还有限制,一般要33岁以下,这个年龄以下的博士研究生一般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但多数没有多少工程实践经验,因此这些年轻教师走入教学岗位,只能是一边自学一边授课,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如果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势必影响“卓越计划”工程师的培养。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实践教师的角色,他们拥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能够很好地把基础理论知识融入工程实践的教学中,有必要对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再培训。同时“卓越计划”对工程实践能力要求更高,“3+1”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有满1年的实践培养经历。但是实习场地需要相关企业提供,因此沟通协调的渠道畅通与否是解决场地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途径与措施

1.基于“卓越计划”建立校企合作实践的形式和内容。

依据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模式,按“卓越计划”提出的保证1年企业实习要求建立“3+1”模式,即在4年本科阶段,在学校学习3年,在企业实践环节累计1年。采用“时间集中、分段进行”的形式,保证企业实践环节累计达1年,目的是让“卓越计划”下的大学生具有设计-实现的经验。当然不可以使学生仅仅通过一个设计-实践的经验去理解整个设计-实现过程。在卓越课程计划中应该安排一系列的设计-实现的经验,并融入到整个大学4年的教学任务里。早期的实践项目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引入,随着经验的积累,后期项目会比较复杂,需要学生对整个课程计划知识进行整合以提高其设计-实现的实践能力。

第一学年的工程实践主要是强调设计过程的基本原则和对概念的选取与应用。通过实践练习鼓励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根据用户需求建立简单的模型,体验设计生产和测试的过程。学生通常以5人为一组,在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进行实践。第二学年通过设计-实现的经验整合不同课程里学到的知识。联合不同的工程课程以实现多学科设计。学生仍然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工作,并通过文本报告论述其项目目的、进展和思路。例如如何在限定的空间内进行管线的柔性设计,每个团队画出它们设计的草图,并说明设计的理由,计算出管线能承受的三个维度的最大位移量,并解释是用什么计算方法获得这些数据的。最后讨论理论计算值与实际表现的差异并考虑如何改进设计。教师依据设计项目的制作质量、创新性和团队沟通协作精神给出评价并记录在册。在第三、四学年的学生将要承担更为复杂的实际任务。比如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实现“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目标,我们可以以此来要求学生重新设计现有的工业产品,或提高产品的性能、或降低CO2和有害气体的排放、或降低成本等,并要明确对多个目标进行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在这一点上,学生要采用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案,根据开发过程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型和仿真方法,以促进整个工程实践项目的进展。最后第四学年的毕业设计将进一步扩大设计-实现项目的范围,比如可以引入商业发展需要的目标。团队通常由8~10个人组成,此时可以邀请其他专业的非卓越班学生加入团队,项目的完成需要组织好项目管理、项目进展的持续报告等。最后提交能够可操作的试验产品。

2.按校企结合建立“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要求拥有一支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等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按“学校+企业”相结合的方式、“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一般工程院系里,只有一小部分教师具有开发复杂系统的工程实践经验,许多设计-实现需要关键人物的能力和才华来完成。因此有必要“走出去”,分批分期地选派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教师到企业的生产运行和工程设计部门工作,积累设计-实现的经验。“走出去”一般要1-2年的时间。考虑到时间较长,可以与实践企业进行磋商,参与到企业技术改造或新产品开发的团队中去,通过与团队协作过程的磨练,提高教师的综合工程实践与设计能力,达到具有独立带领学生进行设计-实现的能力。“请进来”,就是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开展专题技术讲座;指导学生到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建立学校为企业技术人员创造再学习的长效机制,建立企业为学校培养“工程型”教师的长效机制,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持续发展。但是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不代表能够当个合格的教师,如何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工程实践中,如何提高授课技巧都需要进一步的训练。因此有必要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为“请进来”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3.保障足够的工程实践场所。

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获取工程实践经验的场所是保障“卓越计划”顺利实施的基础条件。工程实践场所即一个具有适合工作空间、设备及工作的实践学习环境,这些设施条件称为工程实践场所。工程实践场所能够支持和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学习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能力,学习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工程实践场所的设计包括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和相关企业协调沟通,借助企业的帮助在其生产或研究单位建立工程实践场所。例如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与大庆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化公司、大庆炼化公司、大庆天然气公司和大庆油田建设集团石油石化设备厂等多家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和联合培养人才意向书,这种方法适合集中工程实践。另一种是“请进来”的模式。按照设计-实现的设计方案,把需要的小型设备、仪器、机器等从企业请进学校的实习场所或实验室。同时“请进来”企业的相关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联合进行工程实践教学。这种方法不需要大场地,学生可以轮流上岗,分批分次实习。

因此充分利用大庆拥有的大型油田和石化企业的地缘优势,以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企业技术人员再学习问题和企业社会形象宣传等为突破口,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使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人才单位。对于学生来说,在获得工程实践经验的同时,提前学习企业文化、培养职业道德。学校则达到了制定“石油化工机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目的,真正实现了“合作多赢”的目标。

4.建立工程实践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

工程实践是为了让学生具有设计-实现的经验,因此有必要建立工程实践的质量保障和评级体系。整个体系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学生工程实践效果的评价体系构建和“卓越计划”专业评估体系构建。

大学生工程实践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应该注重收集学生在学科专业知识、个人表现、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过程和产品的建造能力等方面的熟练掌握程度的证据。[4]评价学生实践的过程包括四个主要阶段:工程实践效果的规范化、实践效果和教学方法与评价的一致性、使用多种评估方法收集学生实习的证据、利用评估结果改进实践方法和评价体系。评价方式包括;笔试和口试结合评价、应用工程实践表现评分表进行评价、产品或任务(设计-实现经验)的审查、实践学习日志评价、学生自我测评等。

“卓越计划”专业只有内部对学生的评估体系是不完善的,还应该有对“卓越计划”专业的评估体系,包括进行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时所有会用到的方法,包括文件审查、访谈、调查、教师实践体会备忘录、校内外专家审查等。[5,6]审查内容包括:“卓越计划”专业工程实践所有记录在案的文档、工程实践的设计-实现经验、工程实践场所、工程实践考核、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及提高“卓越计划”专业评估等。校内外专家审查体系是保证“卓越计划”顺利良好地执行的有力保障力量。

三 结论

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重大改革项目。“卓越计划”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不断摸索修正才能完善。我校根据地缘效应与石油特色,建立了适合本校的校企合作工程实践形式与内容,按“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保证“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和配套师资队伍的建设。设计-实现经验按四学年时间分段,递进式地获取,保证了学生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共赢的局面。同时也为其他院校进行“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1]刘佳.校企合作联动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7):87 -90.

[2]慕景强.大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以浙江物产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为例[J].企业经济,2011(11):180-183.

[3]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81-84.

[4]冯子明.《过程装备成套技术》教学实践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3(7):214-216.

[5]王苹.提高我国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22):124-125.

[6]李焰,邰江霖.地方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109-112.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卓越校企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依托“卓越计划”构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卓越之梦
基于“卓越计划”的制冷压缩机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