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发展难题及解决对策
2014-03-31张远芝
张远芝 ,谷 军
(1.湖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荆州 434020;2.长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创业教育之所以会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这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教育概念,创业教育是在文化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需要,这符合当代社会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尤其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开展创业教育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当前高等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高等院校在发展创业教育方面暴露出不少问题,同时也有许多问题亟待去解决。
一、目前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创业教育,指的是在创造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础上,将学生成为企业家型的复合型人才,着力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创业者素质、创业技能和创业人格等。通俗讲就是通过培养使大学生具备创业意识,了解创业知识,体验创业过程,具备企业家一样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使学生具有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及企业家的思维方式。
1.校企互动,西方国家的创业教育发展状况
目前在创业教育发展方面,国外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并且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管理体系,其在创业教育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创业教育的认知也比较深入。例如:美国于1947 年在哈佛大学商学院率先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至今已有一千多所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并且形成了高企互动发展的创业教育模式。
2.数量增多且受欢迎,我国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现状
1999 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活动,自此拉开了我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序幕。2002 年4 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实行高等院校创业教育试点的方案,并确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 所高校为创业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在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我国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高等院校逐年增多。自2002 年以来,我国有一半多的高校开始了创业教育课程,并且开设课程的高校数量还在不断增多。
(2)创业教育因实践性强在大学生中比较受欢迎。据相关调查,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热情高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应当在各年级阶段开展创业教育,如开设选修课、创业讲座、创业实践技能大赛等,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创业教育的效果一般。部分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形同虚设,普及效果不佳,据调查得知,有近1/3 的大学生未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教育活动,同时举办的创业教育活动无法是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二、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难题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创业教育活动已经在高校中得到普及推广,但是我国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仍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存在着很多困难和不足。以下几个问题是影响我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工作发展的主要难题,这些难题直接制约着我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高校对创业教育的内涵理解有偏差
在9 所高校试点创业教育之初教育部就提出了“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观点。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在毕业后通过创业来创造就业机会以实现自身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部分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在这个错误的导向下高校的创业教育就变成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而非通过创业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意义。此外,还有部分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仅仅是为了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等比赛,实质的目的是给学校带来某些荣誉。
2.师资力量匮乏薄弱
创业教育是一门特殊的课程,需要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不仅要求任课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工作经历。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求具备一支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的授课教师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部分老师是分管学校学生就业工作;另一部分教师是之前从事其他课程教学任务。这部分老师由于自身工作的原因很少具有创业的经历,因此在创业实践经历方面有十分严重的匮乏,致使课程难以做到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此外部分高校会根据本校教师缺乏创业实践经历的实际情况,从社会企业聘请部分成功的企业家来作报告,但是由于这些企业家没有受过专业的上课技能培训,使自己的真实想法无法准确的传授给学生,而且他们往往只有不能形成连续的授课,因此不能全面的给学生传授创业经验。
3.课程单一,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相对于西方国家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我国的创业教育不但起步晚,而且高等院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相对单一,并且很多高校把创业教育作为一门选修课,并没有把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看作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且在教学管理方面也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对于创业教育,社会实践对于教学工作起到的作用非常大,能使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这些知识在他们今后的创业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还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往往会降低学生的创业热情,使这门课程成为为了获得学分而上的课。
4.缺乏重视,创业教育支持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很多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工作仅仅是由学校的一些不重要的部门来从事,加上学校在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创业教育的经费资金也相对不足,使创业教育工作获得的支持也不够。然而创业教育工作仅仅由高校单方面来支持,没有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以及社会上的企业来支持的化那样对于学生参与的覆盖面来说是很小的。目前高校中常见的校外支持的创业实践活动有“挑战杯”、“联想创业大赛”等,其覆盖面很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参与到其中。
三、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发展对策
针对目前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发展难题,要进一步发展创业教育活动,高等院校必须加大对创业教育的重视,摒弃错误的思想导向,立足长远,把创业教育当作主流教育的一部分,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精神的人才。
1.转变观念,明确创业教育的目的
教育部高教司最初设定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引导大学生来创办企业,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精神,形成积极的创业态度和精神。高等院校应该摒弃以就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工作,转变落后的传统观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生培养机制,使创业教育真正意义上成为培养大学生企业家的精神和意识,去除功利观念,使学生能真正意义上具备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精神,以及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从而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
2.引进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理论结合实践比较密切的课程,高等院校应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创业实践经历的教师。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目前师资队伍的培训,让具有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到优秀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双导师制度,理论部分由在校教师进行授课,然后聘请优秀企业家作为业务导师,进行创业社会经验传授,使双导师授课密切结合。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特色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的基础是创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创业课程体系也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并使之逐步特色化,才能更好的促进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课程在设置时要综合考虑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关系,既要保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大学生充分了解创业教育的目的,以及基本知识和常识,还要提供及时有效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此外,对于创业教育课程的授课方式,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使组员可以交换心得。还可以建立产学研的教学模式,学校应充分利用本校的科研所实验室,校办企业以及开展校企合作等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践培训基地,使学生能够利用学校自身的特点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4.全方位政策扶持,构建完善的创业保障体系
只有构建科学合理、协调有效的教育、组织、管理体系,为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与环境条件,创业教育工作才能顺利实施,否则,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高等院校应该整合学校的优势资源来支持创业教育,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创业教育工作,校办企业应该给予创业教育支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政府应加大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同时完善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例如:贷款、税收等。社会企业也应该加大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支持,在自己能力的前提下定期出资组织大学生参见创业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高等院校担负着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任务,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有利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创业教育促进创业型人才培养,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严毛新.高校创业教育的两难选择及展望[J]. 浙江社会科学,2009,(2).
[2]张勇.新形势下对创业教育的初步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
[3]李强. 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英才高职论坛,2009,(4).
[4]全力. 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意义、问题与对策[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9).
[5]王友勇. 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基本框架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1).
[6]吴东义. 提高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途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