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 后护理专业大学生择业就业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

2014-03-31胡静娴池建淮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毕业生我院基层

胡静娴,池建淮

(安徽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在近3 年的就业工作中,我们发现,90 后毕业生已成为求职的主力军,90 后大学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思想解放、求真务实、敢说敢干、独立负责,同时他们自我意识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功利心也很强,择业观和就业观取向呈多元化特点。大学生就业择业价值取向是人生价值观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的现实表现,这对大学生未来人生路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90 后护理专业大学生择业就业变化及原因分析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护理专业的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也备受各方关注。通过调查问卷,座谈等形式研究我院90 后大学生的就业择业价值取向,发现他们的就业取向有以下特征和变化。

(一)去向选择

“考研热”愈演愈烈,大多数同学选择毕业后考研,他们希望通过加强自身专业素养来提高未来的就业筹码。还有很多同学想通过自主创业来发展自身,但由于各种原因不敢轻易尝试。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今的社会支持条件还不够成熟,社会政策保障等还不完善,学校的创业教育力度还不足,毕业生欠缺创业能力,创业实践经验还不够丰富。

(二)地域选择

在我校90 后的护理毕业生中,有21.2%的毕业生愿意到基层和西部工作,这说明90 后的毕业生已经认识到基层和西部有更多的岗位,是他们实现自我发展和服务社会的广阔舞台。毕业生中有45.6%的同学也认为到基层和西部很有意义,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如果没有其他合适的就业机会,他们会认真考虑去基层和支持西部计划,他们将去基层和西部当做无可奈何的选择。毕业生中有19.5%的同学选择不考虑基层和西部,13.7%的同学明确表示不愿意过去,原因就是条件苦、环境差,无法忍受。因此要加大去基层就业、支持西部计划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地引导我们90 后的护理毕业生去基层、去西部,既锻炼自己又服务社会,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三)行业选择

90 后的毕业生中有9.5%的选择国家党政机关,63%的同学选择卫生事业单位,11.1%的同学选择进入国有企业,3%的同学选择当兵,5.7%的同学选择外资企业,4%的同学自主创业,其他企业的有3.7%。大多数学生在选择过程中,把专业对口作为首选,最好能去三甲医院,这就存在着就业单位有的人满为患,还有的压根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供需失调。我国1993 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的护士考试、注册、执业等相关内容,促进了我院90 后护理毕业生的就业。我院的大部分毕业生已经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这使我院的护理就业率达到100%。

(四)求职途径选择

90 后的护理毕业生中有83.6%的同学都认为应该依靠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机会,他们表示求职是自己的事情,求职就应该抓住一切就业的机会。毕业生有6.2%的同学认为就业是学校的工作,应该由学校推荐和帮助就业;有7.2%的同学认为工作是一个家庭的事情,依靠父母亲人和亲朋好友的介绍,3%的同学选择了其它途径。调查显示90 后护理毕业生中能够真正依靠自己的,能够积极主动求职的同学还不够多,他们不清楚国家的政策导向,对整个社会需求的认识也不到位,依然存在着依赖心理,靠、等、要的思想应该及早地转变。

(五)就业困难原因

毕业生中有28.4%的同学认为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得不到有效的招聘信息,25.3%的同学认为是他们的社会关系不足,19.7%的同学缺乏求职技巧,14.7%的同学认为是因为社会不公平,7.6%的同学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足,认为自己没有明确求职目标的占4.3%。我院的这项调查说明了为毕业生及时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训练他们的就业能力,对90 后的护理毕业生来说相当重要,我们应该结合护理专业的特色、特点,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帮助他们进行职业定位,指导他们掌握就业技巧。

(六)就业薪酬期望值

90 后的护理毕业生有着较为合理的薪酬期望,仅部分毕业生对待薪酬过于理想。他们表达了较高的薪酬期望,不能够正确地对待现实的社会需求,使我们90 后的护理毕业生面临了就业机会流失,就业难,进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学校应在这一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同学们较科学合理地定位自己。

把握90 后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变化的趋势,掌握他们择业和就业的相关信息,可以为实施就业政策、实践教育提供重要参考,给学校学工处和就业处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校针对性做好90 后护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及教育引导工作,解决具体困难,对90 后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择业价值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90 后护理毕业生择业就业的特点分析

我们从身边的同学进行就业择业价值取向调查的基础上,从毕业后的去向选择、地域选择、行业选择、求职途径选择、求职困难原因、就业薪酬期望几方面,综合考察我们安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90 后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势,通过老师的指导分析从而得出90 后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择业价值取向的研究结果。

通过此次调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90 后护理大学生在就业择业的价值取向上表现出:个体与集体之间更重个体,物质与精神之间更重物质,理想与现实之间更重现实,传统与时尚之间更重时尚。90 后的护理大学生既能正视就业的压力,又同时存在消极心态;既讲究个人事业的发展,又同时兼顾着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既看重经济因素,又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在就业意向上,城市化趋向加重,社会奉献意识淡化。总体上,我院90 后的护理毕业生就业择业的价值取向是积极健康的,存在的不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和消极的就业意识及盲目择业行为仍应引起社会的关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引导对策研究

如今青涩的90 后大学生已扛起求职者的大旗,社会各方都应该大力关注和支持他们的就业问题,不能仅靠学生个人来转变思想。具体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90 后护理毕业生自身定位

在面临就业的时候,不能盲目的投简历,不能过于依赖他人的建议、安排,应结合自身特点,合理地选择岗位。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其次了解所学专业适合什么样的岗位,明确自身对专业的掌握程度;最后应该积极地收集有意向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如何更好的展示自我和表达自身的优势,将个人特长与专业适度的融合,找准自己就业的方向,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就业时不随波逐流,立场坚定。进入工作岗位后,还应该脚踏实地的积累经验,从基层和小事做起,减少盲目、频繁更换工作的现象。

(二)学校层面

首先,学校应该在课程安排上适度地增加职业规范和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培养一批具有专业就业指导能力的教师队伍,传授大学生在就业中的面试技巧等,帮助毕业生们规范自己的就业方向,能够积极地引导大学生们提早地做好准备。第二,学校应建立网络化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为广大毕业生及时提供充分有效的就业信息。学校还应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学生进行与就业活动有关的心理测量、社会适应性测量,帮助学生更客观、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点、缺点,指导学生如何提高个人整体素质,加强多方面能力培养,同时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及辅导,调适心理状态。比如组织学生去社区义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劳动能力,锤炼学生意志品质,在见习、实习中更加系统进行抗挫折教育。

(三)社会和国家层面

国家应该运用相关政策的调控,来建立一个健康健全的就业市场,以学校为基础,让政府来主导,让服务、竞争和监管机制更加完善,提倡“人才竞争”,反对“关系竞争”,保证护理人才资源的合理配备。

[1]蒋毅芳.浅谈学分制下新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6(53).

[2]周燕. 新一代护士对护理职业的态度调查及护理专业职业前景分析研究——以独立学院为例[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 ,(19).

[3]丛一博. 不同年级本科护生就业择业观调查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2,(17).

[4]王帅,辛雪琼. 大学生就业观分析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6).

[5]胡维芳. 后危机下“90 后”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成因与对策研究[J]. 青海社会科学,2010,(6).

[6]谢恩. 浅谈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 ,(23).

猜你喜欢

毕业生我院基层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走基层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