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延伸社会服务功能的探讨
2014-03-31曹意
曹 意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早在20 世纪80 年代图书馆界就开展过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功能的讨论,新时期更是成了热门话题。国家教育部曾在2002 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就作了明确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开放”。高校的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而高校图书馆延伸社会服务功能的职责更是责无旁贷。2005 年7 月8 日在武汉大学举办的“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来自50 多个高校图书馆馆长就高校图书馆与其他单位合作延伸社会服务、强化社会服务功能问题进行探讨,最后形成了《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从此,高校图书馆在更大程度上融入社会、推动高校图书馆整体事业的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延伸社会服务的概念
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延伸社会服务主要是指图书馆在满足本校师生员工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面向社会的读者,采取有偿或者无偿服务方式对社会开放,接纳一些社会读者和一些企业和事业等单位,为他们提供服务。高校图书馆延伸社会服务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其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更充分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专业人才、图书情报和技术资源的优势,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无形中普及了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和充实市民的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广大市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从而有力的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延伸为社会服务的条件
(一)图书情报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是为本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高校学术水平的窗口和象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这里不仅有前辈们搜集、加工、整理、保存以及传承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有经过后来一线的工作人员不断创新、发展以及开发并转化成为新的知识成果的文献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不仅收藏着大量的各类传统类型文献,也收藏着大量的电子文献。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文献资源建设具有相当的规模,馆藏资源丰富,学科门类齐全,品位高、质量好。高校图书馆还拥有大量的稳定的知识型、研究型的教师和科研人员,他们一方面从事教学,另一方面不同程度地承担科研工作,他们的科研成果,如专著、教材、论文等都是图书馆宝贵的文献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资源也日益丰富。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不断的被落实,高校对图书馆的建设也显得日益重视,不断投入财力、物力和人力,对馆藏资源和馆设不断的进行丰富和完善。高校图书馆根据实际情况和使用需求,定期采购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源,如图书、期刊、数据库,还不断加强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极大地充实了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馆藏内容。这些都是高校图书馆逐步对社会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二)专业人才优势
高校图书馆经过不断的发展,拥有很强的专业人才队伍,他们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熟悉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的特点及其利用方式,掌握了图书情报专业技能。他们具备较强的文献信息获取、信息识别、信息加工和开发处理等方面的能力。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对招聘工作人员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一批学历高、素质高的专业人才不断的被充实到图书馆的各个工作岗位之中,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文献信息处理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这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高校图书馆延伸社会服务、开发信息资源的技术保障,对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能力,为高校图书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奠定了强有力的人才基础。
(三)技术资源优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与普及应用,高校图书馆在计算机硬件、软件开发与应用、数字图书馆建设等方面得到质的飞跃,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建立了馆网信息服务中心、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移动图书馆,建立联机数据库、网上学术报告厅等,既能开设文献检索课,又能举办专题讲座,更加方便的满足社会化信息服务的要求。而且,通过互联网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和地方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为每个读者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方便。读者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空间以及学习内容需要,通过网络多媒体视频合理安排学习。因此,高校图书馆在社会服务的技术上已具备了条件,这样可以更加灵活多样地为广大社会读者服务,并为社会读者终身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向社会开放奠定了良好的信息基础。
三、高校图书馆延伸社会服务的途径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高等学校图书馆建立之初,目的就是为本校的师生员工提供服务,无形中成了高校图书馆只能为本校的师生员工提供服务,这种思想观念严重阻碍了高校图书馆延伸社会服务。为此,高校图书馆要从封闭的服务模式向开放的服务模式转变,就是从向本校师生员工提供服务的同时,还要面向社会读者提供服务,把文献信息服务当作一种社会责任来完成。一方面要克服本位主义,要树立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思想,树立社会效益观念。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社会体制的影响,会有一些人认为高校图书馆是公益的非盈利性的机构,一切的社会服务只能是无偿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打破一切社会服务只能是无偿服务的观念。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不仅要有社会效益,还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信息资源服务会给服务对象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图书馆从中受益是理所应当的事。
(二)立足本校读者,服务社会大众
高校图书馆建馆的初衷是为本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但在新的时期,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延伸社会服务功能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正确处理好校内服务与校外服务的关系是高校图书馆延伸社会服务的前提条件。高校图书馆延伸社会服务,应该遵循“立足本校读者,服务社会大众”的原则,首先确保满足本校师生读者的需求,优先保障为校内师生读者服务的质量,然后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广大社会读者的需求。高校图书馆要开展为社会服务还必须赢得学校领导的支持与理解,并建立和完善图书馆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规章制度,尤其是为社会服务的配套制度。
(三)实行合作办馆,实现资源共享
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图书馆由于在服务对象、服务职能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图书馆的各自优势可以形成互补,双方的联手合作将为全社会读者提供更全面、便利、快捷、优良的服务,而且会在合作服务的实践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把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图书馆事业推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此,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图书馆应加强业务合作。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协助地方图书馆加强基础性的业务工作,如开展专题培训班等工作;协助地方图书馆建设具有本地方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实现高校图书馆和地方图书馆资源共享。
(四)支持科研创新,服务地方经济
1.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提高人的专业素质才是根本。随着农村的种植和养殖结构的战略调整,农民对先进的农业生产方法、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需求越来越高。对于有农学专业的高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农学文献信息资源,在满足学校师生员工的需求情况下,要尽可能的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农业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学生村官等提供文献资源服务。2008 年11 月宿迁学院图书馆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共建活动,为宿迁籍的大学生村官、市委选调生和省委选调生办理了读者证,为他们提供借阅服务等,有效的解决他们在农村看书困难的问题。
2.为企业事业单位提供服务。高校图书馆这样的举措既可以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提升图书馆自身的办馆水平。根据企业事业单位的需求提供服务,高校图书馆更加深入的挖掘和分析产品以及行业预测信息等,直接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供服务。例如,向企业研发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新的工艺等方面提供信息服务,使企业能全方位的了解这方面的情报信息,及时作出决策,可以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可以借助别人的研究成果避免重复的研究,缩短产品的研发时间,还可以为企业事业等单位开展定题、科技查新等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和事业等单位提供这方面的信息需求。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散中心,对提高企业、事业单位及农业发展中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在满足师生员工需求的同时,应逐步向社会各个领域开放,满足社会文化发展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只有这样,高校图书馆才能多方位和深层次的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才能更好的发挥高校图书馆自身的价值,这不仅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完善。
[1]唐晓应.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之我见[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6).
[2]沈黎萍,唐志豪.面向知识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机制研究[J].情报杂志,2006,(8).
[3]胡小军.论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J].丽水学院学报,2010,(6).
[4]肖红.高职图书馆社会服务功能探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4)
[5]赵戈.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功能再探讨[J]. 中州学刊,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