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策略研究

2014-03-31陈娜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大学生

陈娜

(石家庄经济学院 教务处,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策略研究

陈娜

(石家庄经济学院 教务处,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新媒体除了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和丰富的资源外,也存在一定弊端。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普遍缺乏信息的甄别与选择意识、自律与规范意识,部分大学生还远离传统媒体,沉溺于网络世界。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除了理念的调整还需要政府、媒介和学校相互协作,共建政府主导、媒介引导、学校教导的教育体系。

新媒体;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大众传媒在经历了印刷媒体时代和电子媒体时代之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进入了全新的数字化阶段。数字化时代的多媒体具有复合性、交互性的特征,已经成为人们快速、直接了解外部世界的媒介。互联网等媒介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先进的技术手段,更是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的重大变革。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个性走向成熟,人生观和世界观系统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大学生群体开始接受社会环境中的文化和道德规范塑造。数字化的传播媒介吸引着大学生群体并成为他们最重要的信息渠道。互联网环境下大众媒体具有多元性、娱乐性、互动性和虚拟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影响着大学生受众的行为习惯。[1]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是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和修养,也是大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体现。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目前,大学生是主要的网民群体,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介信息,大学生群体是否了解各种传播媒介的运行规律,如何科学认识、选择并运用传媒提供的信息,通过传媒信息有效地提升自我,提高媒介素养等,是当前值得政府、媒介传播者、教育者等关注的问题。

一、新媒体时代媒介环境的弊端

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比,新媒体体现出更加方便、快捷等特点,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

1.传统媒体的教育功能弱化,新媒体的教育功能需引导

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经过选择与筛选,在传播大众文化、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具有权威性,能够促进社会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并维持社会稳定。网络作为新媒体,其传播的信息内容纷繁复杂,而相关的政策法规等信息传播监管措施不到位,很多不符合社会发展主流的低俗、色情、暴力等信息充斥于网络信息中,给处于人格形成期的大学生带来错误导向。[2]现阶段,大学校园里传统媒体的教育功能逐渐弱化,由于网络媒体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娱乐性,大学生群体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新媒体中,忽略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因此,大学校园需要进一步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促进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并引导学生甄别和选择网络媒介信息,规范和引导新媒体的教育功能。

2.无意义低俗化倾向和消费主义盛行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为了吸引媒介受众的注意力,大众媒体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抢占市场、提高收视率,商业化竞争非常激烈。由于媒体监管的政策法规不完善、不健全,在商业化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环境表现出两种趋向:第一种趋向是媒体在信息内容的制作和呈现上表现出无意义和低俗化的倾向;第二种趋向是新媒体环境下,大众传媒引导着消费观念,在价值观的引导上出现错位,导致媒介消费主义盛行。

3.一系列道德和社会问题凸显

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传播方式所带来的虚拟化特性,使得大众在交流上实现了匿名化。新媒体环境中,人们可以逃避现实的压力,在匿名的网络空间里进行自由、开放的交流,可以随意地表达和评论,甚至不用顾忌他人的感受。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道德和社会问题,如信息污染、网络犯罪、道德失范等,这些问题更容易出现在大学生群体中。

对于中式点心的传承和发展途径,一方面是传统中式点心的式样、内容、制作方法上,利用现代化的制作工具和手段不断的创新发展,以满足更多人的饮食爱好和风俗习惯;另一方面是中式点心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其创新发展要具有文化特色,诱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回忆,实现中式点心的长久发展。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接触、使用新媒介还处于自发状态,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悟而形成媒介素养,在正确选择和运用媒体信息方面自身能力还存在一定局限性。现阶段,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信息的甄别与选择意识

新媒体时代各种传媒提供的信息种类繁多,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和自由度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量未经筛选、评价的信息置于大众面前。大众获取信息、了解信息的过程也是判断信息、选择信息和反馈信息的过程。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就是能够正确选择和认识媒介信息,将获取的媒介信息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

大学生群体在接受网络媒体传播的信息时,能够快速、便捷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但是对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缺乏分析、评价和反馈,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选择。受到年龄、经历和教育环境的限制,大学生群体缺乏信息的甄别与选择意识,媒介素养还处于浅层次、低水平状态,而且是自发的,信息选择具有盲目性。因此,在使用媒体的过程中,有选择地接触媒体并对媒体的传播方式以及传播内容作出相应评价的能力还相对欠缺。

2.远离传统媒体,沉溺网络世界

大众媒介的广泛存在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读报刊、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等媒介行为成为大众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社会中,大学生群体对社会的关注和互动意识增强,他们与媒介接触频繁,传统意义上的象牙塔已经不复存在。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主要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媒介。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增强,而传统的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日渐被冷落。他们把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放到网络世界中,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玩游戏、消费、社交等,在现实生活中与同学、朋友、教师的交流逐渐减少,导致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逐渐减弱。一部分学生沉浸在虚拟的网络自我世界中,脱离现实,把自我封闭起来。大学生阶段正是自我同一性的形成阶段,网络世界中角色的不稳定性,使得大学生无法形成统一的自我认知。当虚拟的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出现错位时,容易导致大学生自我角色混乱,形成多重人格障碍,影响了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弱化了他们的自我同一性和社会性。[3]

3.缺乏自律,媒体道德规范意识不强

面对丰富多彩、鱼龙混杂的媒介信息,大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媒介素养容易进入误区,部分学生因为被动接受信息而盲目效仿,导致行为失范,甚至出现刑事犯罪行为。

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没有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约束和人际关系制约,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媒介素养,容易出现论文抄袭、人身攻击、黑客行为等媒介行为失范现象。[4]大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传媒信息对自己知识结构、观点思维方面的影响,却忽视了对人格、价值观、道德水平等深层次的影响。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网络等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媒介,由于大学生网络版权意识淡薄而出现的论文抄袭和网络侵权现象层出不穷。从作业论文到毕业论文,大学生网络文献抄袭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虽然现在学校都有一定的措施来制约,但是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网络上很多文献、音乐、影视作品等资源都有一定版权,而现在的大学生在从网站上下载免费资源的时候大多没有考虑过版权问题;还有部分大学生通过黑客行为来检验自己的技术水平,网络法制观念淡薄。

三、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群体媒介素养教育要转变观念,从接受媒介信息转向参与媒介信息,相应的理念也要做调整。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除了理念的调整还需要政府、媒介和学校相互协作,共建政府主导、媒介引导、学校教导的教育体系。

1.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调整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在改变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促进了认识和理念的调整。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上,要求大学生增强对媒介的认识,了解媒介信息的产生、制作和传播过程;在获取媒介信息时,要加强选择性,建立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性意识和思辨能力;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与媒介信息互动的意识和技巧;还要强化大学生参与互动、传播媒介信息的自律和他律意识。

2.政府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来引导社会观念,建立起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氛围;另外,还要科学定位媒介功能,对大众媒体的传播行为进行约束,产业化经营模式下传播媒介既应注重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大众媒体具有为和谐社会提供舆论保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功能。政府应利用大众传媒的优势,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使社会各界了解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通过高校来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类课程体系中,并通过一系列方式强化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近几年才开始在我国引起重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多方协同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3.大众传媒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发挥引导作用

大众传媒在信息传播上具有舆论引导和教化功能。新媒体环境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媒体更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信息传播内容上严格筛选,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同时,也能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媒介从业人员也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遵守职业规范,恪守职业道德。大众媒介利用自身丰富资源普及和推广媒介素养教育知识,帮助大学生了解媒介信息的产生、制作过程,使得大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各种媒介。还要为学生营造社会和校园媒介信息平台,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媒介信息传播中,成为媒介活动的实践主体。

4.学校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发挥教导作用

高等学校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特点,因此,在高等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最有效的措施。高等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应从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方面展开。[5]课程设置上,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在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程中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还可以将媒介素养教育知识融入人文类课程教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师资上,采用“内培外引”的形式,“内培”就是有计划、分步骤地通过培训等形式提高各科类教师的媒介素养,“外引”就是通过引进传媒专业教师来发展新闻传播类专业。另外,还可以外聘媒介资深专家作为客座教师来学校讲座或者担任课程主讲教师。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养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发挥校园传播媒介的舆论引导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丰富校园传播媒介资源,通过校园广播、报刊、电视、网络等营造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氛围。

[1]覃川,王磊静,张嵩印,刘浩宇.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和媒介行为实证研究[J].当代传播,2007(4):64-68.

[2]梁东红.大学生传媒素养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4(1):42-43.

[3]韩银燕,聂英杰. E时代新媒体阅读应对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5):21-22.

[4]王飞.从浅阅读到瞥阅读——新媒体语境下阅读方式嬗变及解读[J].编辑之友,2014(1):32-34.

[5]宋爽.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2(3):19-20.

StrategiesforMediaLiteracy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inNewMediaAge

CHEN Na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Shijiazhuang, Hebei 050031, China)

The new media have some drawbacks in addition to bring convenient, fast and rich resources to people.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ly lack the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of screening and selection, consciousness of self-discipline and normative. Some students also indulge in the network world away from traditional media.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concept of adjustment, it needs the cooperation of government, media and school to build the education system with government leading, media guide and school teaching.

new media; college students;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2014-10-05

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特征及引导机制研究》(2014031924)

陈娜(1980-),女,河北易县人,管理学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G640

A

1008-469X(2014)06-0106-03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大学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书,最优雅的媒介
大学生之歌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