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有效途径探索——以90 后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为中心
2014-03-31陈劼
陈 劼
(福州大学,福建 福州 350116)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大学生活的第一课,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强化新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重要体现,新生入学教育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每位大学生的未来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十分重要。随着90 后学生越来越多的进入大学,强化大学新生教育管理,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探索当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新模式,努力构建起以“设计——内容——强化”三位一体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运用适应教育、规范教育、凝聚教育等多种教育模式,为新生创造融入大学生活的良好开局,有助于引导他们在一年级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保持积极向上心态,为他们的未来的大学生活乃至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重视制度设计,做好充分教育准备
高校应重新审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把此项工作置于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进行制度设计。对当前以独生子女为主的90 后大学生来说,大学生活是他们独立走上人生的第一课,如何实现顺利的过渡对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至关重要,为做好教育准备,高校在制度设计方面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对新生入学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建立两级领导机制。高校可建立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新生入学教育整体规划,学生工作部门负责宏观指导、监督,院系负责具体计划实施。二是必须制定新生入学教育实施规划,明确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重点对内容进行设计。院系应根据学校规划,结合本学院学生情况和专业特点,制定实施方案,确保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三是未雨绸缪,做好充分准备。新生入学教育在迎新工作后随即展开,面对较多不确定因素,高校应利用暑期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特别在迎新工作环节上,应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等有利条件,做好入学前教育工作,例如:通过主流网络SNS 平台开辟高校迎新专区,应用网络新媒体工具向已录取的新生初步宣传学校的校情校史和规章制度,并针对新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答疑解惑。
二、坚持以生为本、突出教育重点内容
内容是新生入学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针对大学新生当前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重点从适应教育、规范教育、凝聚教育、人生规划教育、自主学习教育等五方面入手,集中对新生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入学教育。
1.促进适应性教育,引导新生观念角色转变
“水土不服”是新生面临的第一问题,调节新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适应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当前,高校应以引导新生尽快的转变观念和角色为突破口,全方位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一是开展环境适应教育,引导新生主动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二是进行自主生活能力教育,指导新生尽快适应集体的生活方式;三是推进心理适应教育,开展新生心理团体辅导训练,开办了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有效提高了新生心理适应能力;四是开展人际交往适应教育,鼓励新生主动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和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做深入的交流。
2.实施规范性教育,督促新生学习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的规章制度是立校之本,学校按规章办学、学生靠规章管理。新生刚入校时可塑性最强,从入学开始根据规章制度进行教育有利于新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因而加强新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尤为重要。90 后新生入学后,高校应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教育:一是通过讲解、自学、讨论等方式,让新生全面熟悉学校各方面规章制度;二是要突出重点规章制度的学习,例如学生行为准则、学生管理规定、奖学金管理规定、违纪处分程序、住宿管理规定等涉及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让新生引以为戒;三是应对新生学习的效果进行考查,由相关职能部门统一组织新生入学教育考试,检验新生进行规章学习成效,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效。
3.开展凝聚性教育,加强新生集体荣誉培养
高校新生来自五湖四海,当前有许多新生在报到前对学校都没有太多的印象和了解,到校后缺乏归属感。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当前高校有必要开展凝聚性教育以加强培养新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增强对学校归属感。一是在回眸历史中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通过观看校史视频、熟悉校园建筑和环境,寻访先辈的光荣之路,让新生了解学校功勋成就,增强学生的爱校、荣校观念;二是在展望未来中融入高校未来的发展,通过让新生了解学校战略规划,了解学院发展历程,体会学科走向辉煌,可以邀请校院领导、退休教职工为新生讲述亲身经历学校发展的风雨历程,让新生认识到自己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的使命感;三是在新生迎新过程和开学典礼中树立新生的集体荣誉感,例如:艺术类院校在迎新过程中派出高年级优秀学生通过演奏交响乐欢迎新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潜移默化深化学生的集体认同感;学校通过精心筹备和设计新生开学典礼,由学校校长、知名教授、优秀学生代表对新生的殷殷寄语,使入校新生认识未来学习的目标和榜样,感受到身为新一代大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4.通过人生规划教育,推进新生人生规划意识养成
人生规划教育不仅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开展“三观”教育,引导新生加强自我认知,确立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到校为新生做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师生交流会、职业选择倾向测评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新生树立人生规划意识;通过加强新生抗挫折能力,在新生班级中召开主题班会引导新生正确对待人生挫折,珍爱生命;通过对新生进行恋爱观教育,组织观看电影和相关主题讲座的形式引导新生更加成熟起来,树立正确恋爱观念。
5.进行自主学习教育,帮助新生适应全新学习模式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大学的学习模式和高中迥然不同,除了学习态度之外,大学的学习突出专业学习、自主学习、思维创新,使部分新生很不适应。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通过新老生交流会、师生茶话会等形式做好本专业的介绍,让新生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重视对有专业情绪学生的疏导教育工作;针对新生班级配备青年教师和学业成绩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干部担任新生班主任,负责在新生班级中的学风建设工作,并在新生中重点开展大学学习特点和方法引导教育;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引导新生自主学习、自主思维和综合能力提升为核心,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充分认识专业学习重要性,使新生彻底摒弃对大学学习的错误观念和认识,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强化持续推进、保证教育成果巩固
笔者认为,新生入学教育周的结束绝不是新生入学教育的终点,对新生的教育成果的巩固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逐步形成、完善的过程,单靠短时期的教育引导尽管可以让新生形成某些习惯,但如果没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巩固,教育成效也会随之消失殆尽。强化巩固入学教育的成果期,可以从新生入学教育周结束参加正常的教学活动开始,直到一年级结束。为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成果的巩固工作,应着重做好几项工作:
一是应在入学教育周结束后进行全面、深刻的总结,总结应包括入学教育活动开展总体情况、取得经验与成效、存在的问题与原因,重点要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思路。在未来的一年,除了巩固入学教育周取得的成果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教育成效最大地融入到新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用以规范、约束新生的学习生活。
二是必须开阔视野,加强经验交流分享。对于不同高校、不同院系,新生入学教育具有很多的共性和个性,应该在学生工作职能部门的主导下,提炼新生入学教育的成功经验,深入各学院调研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施情况,召开校内甚至校际的新生入学教育经验交流会,分享实施过程当中所出现的成果和问题,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促进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是突出重点,进一步强化新生教育。以强化课堂秩序、晚自修制度、学术活动、学科竞赛、奖学金激励、基础课成绩评比等手段强化新生的学习;以严格管理制度、班集体建设、掌握思想动态、关注心理健康、运用新媒体工具、学生干部的培养等方面强化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以高品位的精品校园文化活动、高品质学术论坛充实新生的课外生活;以和谐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身心状态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
四是努力形成教育管理合力。学生辅导员应根据工作职责,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开展工作,开展精细化辅导,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推进相关单位指导学院新生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对各学院新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在新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让各领域、专业的专家和学者成为新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加强学院和家庭的沟通协作,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情况。通过各方相互协调,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针对90 后新生的大学入学教育是高校当前教育模式中的重要一环,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作。90 后新生刚入校时可塑性最强,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往往可以使将来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因此,构建起以“设计——内容——强化”三位一体的有效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运用多种教育模式营造校内良好的新生入学教育氛围并不断加以改进,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1]范冬姣.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7).
[2]韩国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J].学理论,2011,(12).
[3]王金剑.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3).
[4]郝秀芬.顶岗实习: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8).
[5]魏晓晓.基于新形势下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看法[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