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听力教学的调查和研究

2014-03-31刘正皓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语料库听力模态

孟 妍 ,刘正皓

(1.沈阳药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16;2.东北大学,辽宁 沈阳 110819)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化,英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工具和技能。但是,由于多年基础教学中“分”本位的影响,使得“聋哑英语”已经成为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弊端的代名词。早在若干年前,英语教学研究者就已经发现这一状况,如火如荼的展开了英语教学模式的第一轮改革,把多媒体教学融入到传统教学中。但是由于多媒体运用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在这一轮教学改革中,多媒体的功用并没有发挥到最大化。2007 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基于这样的一个形式,大学英语第二轮教学改革开始展开,而本轮改革目的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先导,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因此,笔者对于多媒体环境下多模态的听力教学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模态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以上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多模态。1996 年,以Kress & Leeuwen 为代表的学者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的基础上尝试用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分析非语言符号(如图片、声音、颜色等),以解释各种符号模态如何和谐并存并共同完成意义的建构,这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建立了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此后,多模态话语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欧美近十年来的热门研究课题,很多语言学家进一步发展了该学说。Matthiessen 主张从媒介和渠道两方面对模态进行研究。胡壮麟做了社会符号学中的多模态化研究。朱永生指出模态是交流的渠道和媒介等符号系统。顾曰国认为模态指人类通过感官跟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形式。对多模态理论研究探讨,推进了多模态应用的进程。

很多一线英语教师发现英语课堂上最大的难题就是无法解决真实语境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学生失去对英语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发现,其实学生主观意识有着更深入学习语言的意愿,但是由于所学知识无法运用或者并不知是否是地道英语从而不愿意进行课堂学习。因此,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多模态教学方式刚好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真实语境,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使得学生可以打下扎实的基础,并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能力。

笔者所在学校建立了多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听力教学的课题研究小组,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单模态和多模态的听力教学对比,在此研究中,在英语成绩相当的学生中,公平分成两组学员进行听力教学,一组采用的是传统听力模式,单一进行网络听力输出,而另一组则采用多模态听力教学,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平台,提供大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声音、图片、文字、影像、PPT、模拟口语练习等等,而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很多值得深究的问题。

一、学生的能动性

学习策略理论中最为强调的就是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在单模态和多模态两种教学方式中,学生能动性的强弱不言而喻。单模态学习组虽然也运用的是网络听力平台,但是在内容上,就是课本知识的输出,并且进行测试,记录分数。而多模态教学却是弱化了分数的功能,不断通过视频、音乐、脱口秀等各类综合英语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听觉、视觉、空间感觉、肢体语言等各种模态在语言习得中意义构建的积极作用。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电脑多媒体教学设施,搜寻了大量的音频、视频资料,内容涉及广泛,我们发现生活、工作、学习、社交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均能引起不同学生的喜欢,每个学生在之前的多年英语学习中,侧重点不同,因此,多样化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选择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进行学习,这样既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统一授课的方式所带来的弊病,也避免了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学不到东西的尴尬,这种能动性的发挥促进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性,这对于学习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笔者了解过很多大学生的心声,其实,每个学生都是有学好英语的意愿的,但是,由于以下的几个方面,使得他们丧失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首先,部分学校对英语学习作用的弱化。很多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仅仅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并不太了解英语对于将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

其次,课本的单一性。无论何种程度的学生,都统一使用一样的教材,知识点相近,趣味性相似,使得学生认为英语学习理论脱离实践,产生了有用的学不到,没用的不想学的思想。

再次,英语课堂的单调性。传统英语课堂,都依照课本知识为主线,以黑板粉笔为主要工具,即便是听力,也仅仅就是让学生听听教材的内容,鲜少有扩展,学生被动接受,单纯为了考试而上课,这样的教学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

而多模态的听力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这些问题都起到了很好的解决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这也是这个项目最值得推广的地方所在。

二、真实的语言环境

很多语言学家和一线教师都发现,英语教学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即便我们的广大英语教师接受再多的培训,进行再多的自我提升,在英语教学中,始终有一个条件是我们无法提供的,那就是真实的语言环境,这也是大多数学生更乐意上外教课的原因,学生需要的是地道的语言和真实的语言环境,像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这样的情况还会好些,而对于一些二线城市或偏远地区的学校来说,虽然教学设施和教师的职业素养很高,但是由于地域问题、外教奇缺、再或者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外国人进行授教,这种语言环境都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多模态听力教学正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它可以完全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音频、视频等资料全部来自于真实语言环境,并且,我们项目组请专业人士对多媒体技术进行了调整,掩盖住其中一部分对话的内容,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耳麦,让自己融入到音频或视频对话中,成为掩盖部分的角色,进行真实的对话,并且对此过程进行录音,设定评分系统,对学生的会话表现和反应能力进行测评,它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可以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方面的感官系统参与到语言环境中。而这种真实语言环境的提供也是多模态听力教学的特色,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日渐浓厚,这也从一定意义上,解决了英语学习中,很多学校外教资源少的问题,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推广开,尤其是对那些偏远地区的学校。

三、英语听力语料库和学生电子学档的建立

自从开展多媒体英语教学改革以来,语料库和电子学档的建立就是改革的其中一个方面,但是,很多学校的语料库大多仍旧以传统的题库为主,并没有进行细致的分区。而英语是一个可以细分为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的一门学科,因此,在语料库的建立上,我们的项目更采取了细致分区这一思想来进行,专门进行听力材料语料库的建立。

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语料库的建立,就以听力为主,并且采取练习与测试辅助的方式,根据实验班每个学生的课后反馈,对所采用的资料加以分类整合,划分为文档、音频、视频、多功能媒体等各个模式,并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形成网络平台,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在课下也会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和自我测评。

而学生电子学档的建立也不仅仅是单纯测试成绩的记录,而要记录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登陆次数,还有平时自我测试的分数总和,除了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希望用此形成一个鼓励机制,督促学生更多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四、教师素质的提升

多模态听力教学需要教师有更高的教学素养,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才能够真正做到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这对外语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和更多的要求。

首先,教师的备课已不应是单纯的课本备课,而更多的是寻求更多的对学生有益的听力资料,并进行调整和整合。

其次,教师要对每一个教学资料进行学习重点剖析,以更多的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教学帮助和方向指引。

再次,教师不仅仅是对单纯书面作业进行批改,并要研究学生的电子学习记录,发现学生的薄弱点,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指正。

以此,多模态听力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学术要求。

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水平不断提升,单模态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现今的英语教学。2007 年四六级试点机考至今,已有180 所高校的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因此,在平时教学中,采取多模态教学,使师生可以熟悉计算机介质测试,这也是多模态听力教学所具备的又一新的特征。

[1]Krashen,S. and Terrell,T. D. The Natural Approach[M]. Oxford:Pergamon,1983.

[2]Kress,Gunther & Theo Van Leeuwen. 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 London:Hodder Arnold,2001.

[3]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 外语电话教学,2007,(4).

猜你喜欢

语料库听力模态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Units 7—8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1—2 听力练习
把课文的优美表达存进语料库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由单个模态构造对称简支梁的抗弯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