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发展物流金融的SWOT 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4-03-31刘丹丹
刘丹丹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物流金融是面向物流运营的全过程,主要通过应用各类金融产品,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整合,不断的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物流金融是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也是一种新型的金融业务。
2009 年9 月《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公布,确立现代物流业是安徽省优先发展的现代服务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金融行业竞争加剧,需要创新金融产品。物流金融能够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促使金融业创新,实现供应链上多方共赢,因此安徽省发展物流金融迫在眉睫。安徽省发展物流金融能够促进物流业和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对安徽省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一、安徽省发展物流金融的SWOT 分析
(一)优势
1.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为物流金融创造了金融基础
安徽省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实力不断增强,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完善,金融改革开放稳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2012年,全省实现金融业增加值617.62 亿元,较2011 年增长22.58%,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1%。2013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6 739. 33 亿元和19 088.79亿元,增速分别为16.4%和1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 年上半年安徽省社会融资规模为2 625.2 亿元,占全国社会融资规模的2.5%,位列中部六省第三。各类金融机构蓬勃发展,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为发展物流金融创造了金融基础。
2.安徽省现代物流业的大力发展,奠定了物流金融的物流基础
安徽省具有发展物流业的良好区域优势,安徽省已初步建成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信息化网络已成雏形。物流业已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2013 年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为707.1 亿元,较去年增长8.75%。2013 年全省货物运输量达39.63 亿吨,比上年增长26.86%,其中公路水路运输量分别为28.45 亿吨和10亿吨分别增长9.8%和45.7%。货物运输周转量12 335.34亿吨,比上年增长25.64%。2014 年全省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测算,上半年安徽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3.9 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实现物流业增加值近600 亿元。物流业的蓬勃发展为发展物流金融奠定了物流基础。
3.物流金融试点实践取得成功
2012 年7 月安徽省启动了物流金融试点工作,主要面向产业集群专业镇中小微企业解决流动资金等问题。金融试点工作有序进行,首笔发放140 万元贷款,安徽省成功实施了动产质押融资,安徽省物流金融试点实践工作实现零的突破,这也是在国内首次成功实行了一对多的动产质押融资方式,开创了面向产业集群小微企业动产质押融资的先河,为解决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来源问题提供了有效快速的解决办法。此次试点实践工作的成功也为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积累了实践经验。
(二)劣势
1.安徽省开展物流金融面临多重风险
物流金融作为新兴的领域,不论是对物流企业还是金融企业都提出了更多更为严格的要求,开展物流金融面临着多种风险。对于物流企业,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包括从质押物确认、质押物入库、质押物监管到出库各个环节的风险。质押货物的实际价值的确认,受企业经营环境、市场环境的影响,是物流金融开展的首要风险。质押货物入库、监管、出库不仅面临市场风险,还面临着操作风险、信用风险、质押货物的安全风险以及监管人员的道德风险。对于金融企业,金融企业参与物流金融业务面临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
2.安徽省内物流金融人才储备少
安徽省物流金融服务起步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时间很短,物流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相对匮乏。物流金融发展需要精通金融、物流、法律等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由于物流金融的发展面临多种风险,尤其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金融人才,尤其是高级物流金融人才的培养对物流金融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3.物流金融业务的操作规范制度欠缺
安徽省物流企业在规模、经营管理水平、专业人才、服务水平方面都存在欠缺,需要更多的发展。很多物流企业缺乏金融服务意识,缺乏物流金融方面的管理制度和经验。各种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缺乏规范,没有相对统一规范的合同条款和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手续繁杂,耗时较长,严重降低了资金流的周转速度,影响了物流金融服务的效率。金融机构在信息系统上也没有实现与物流企业的有效对接。在监管过程中,难以保证业务实施中的风险监控和处理。
(三)机会
1.安徽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2010 年4 月为促进安徽省物流业的发展,安徽省政府出台了安徽现代物流业振兴规划,并规划即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物流企业的发展,譬如在用电、用水、用气、用地等价格上参照工业使用价格执行;购置设备符合相关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可享受税收优惠等。2012 年初,为促进安徽省物流业加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安徽省政府提出促进省物流业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
2.安徽省经济稳健发展,物流需求增加
经过多年的发展,安徽已经步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综合经济实力不断跨上新台阶。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为安徽省物流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需求空间。2013年,全省GDP 达19 038.87 亿元,增长率10.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 542.4 亿元,比上年增长14%,为近10 年来最高水平。2013 年进出口总额增加到455.55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96%。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物流业创造更多的物流需求,也为发展物流金融创造了宏观环境。
(四)威胁
国家虽然已经颁布《合同法》、《物权法》、《担保法》等法律,物流行业开始进行“营改增”试点工作,但是关于物流金融方面,仍然缺乏具体的相关法规体系。物流金融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缺少相应的物流金融政策体系和具体的规章制度,还不能完全满足开展物流金融的需求,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必将会制约安徽省物流金融业的快速稳健发展。
此外,市场竞争加剧,以及物流业之间的不当竞争,也会给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带来威胁。安徽省的物流业、金融业与东部发达地区及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在服务、技术等方面仍存在差距,无疑面临着市场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二、安徽省发展物流金融的对策
(一)安徽省政府促进多方合作控制风险
物流金融的发展需要物流企业、金融企业和其他参与企业共同进行风险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安徽省应该鼓励及扶持大中型物流企业的建设,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金融服务意识。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的行业分析、信息筛选控制信用风险,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贷前风险分析提供支撑;物流企业对质押物进行监管、评估和管理,能有效保证质押物的安全;物流企业提供担保,成为助贷机构,增加贷款企业的信用等级。金融机构可以引进西方信用评级技术,从供应链整体和担保品所涉及的贸易关系方面考虑对物流金融的动态风险控制。金融企业通过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缩短贷款时间,提高融资效率。
(二)健全物流金融立法体系,推动信用系统的建立
基于我国的现有物权、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国家应颁布物流金融相关具体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安徽省政府应出台地方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鼓励和促进物流金融的发展。此外,政府应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建立信用系统,实现数据的使用、披露的共享,构建物流金融发展的诚信环境。政府推动企业、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为其搭建沟通的桥梁,建立企业信用系统,完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建立相应的约束管理体制,积极鼓励和促进物流金融业务发展。
(三)规范运作,物流金融业务操作标准化
物流企业参与物流金融业务,重点防范信用风险与内部操作运营风险,金融企业参与物流金融业务,重点防范操作风险和担保品价格风险。对于操作风险的防范除了要提高操作人员的道德水平和专业素养外,还有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规范操作流程,制定物流金融中的相关制度和标准。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建立起一整套关于物流金融业务的规则体系,规范物流金融业务行为。
(四)加速培养物流金融人才
安徽省物流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必须培养物流金融人才。物流金融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首先,通过省内高校培养物流、金融、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加快相关学科建设和学科体系完善。其次,引进高级物流金融人才。通过引进高端人才机制能够加快物流金融的实践。第三,强化物流金融的职业教育。相关部门进行物流金融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加强对物流金融专业的职业化培训。第四,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鼓励金融企业和物流企业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
[1]谢圣涛,汤银英.物流金融问题研究与进展[J].生产力研究,2007,(18):149 ~150.
[2]李蜀湘.我国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经贸导刊,2010,(11):70.
[3]周雪莲.江苏省发展物流金融的SWOT 分析及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11,(3):75 ~78.
[4]孟魁.促进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J]. 经济纵横,2013,(10):75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