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适度缴费水平研究

2014-03-31郭远波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新型农村农村居民养老金

郭远波

(延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造成了我国特殊的民生国情,当然需要我们有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给我国老人,特别是占绝大比例的农村老人一个老有所依的社会保障,我国政府经过认真的分析国情、民情,严谨地反复考证制度的可行性之后,出台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来保障农村老人和城市老人一样,享有国家的养老政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证制度的一部分,虽然是新成员,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完善,也象征着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配合着前段时间在广东试行的不再区分农村户籍和城市户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也在养老方面模糊了农村和城市的界限,为我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缴费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缴费现状

20 世纪末,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革,为保障农民的基本养老,国家开始着眼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以前的较旧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抵触。老农保制度被迫转型,急需出台新的适合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首先,20 世纪90 年代初的时候,股市的飙红和为了大力促进经济发展而发行的国债券,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过热,银行的存款利率达到了历史最高,而随后存款利率的急速降低,使得还未及时调整的保费利率无法与之匹配,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其次,全国范围内发生的养老保险基金被挪用,甚至贪污等现象,更加重了基金的收支不平衡,直接导致了旧的农村养老保险系统的崩溃,旧的制度被迫停止。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彻底的调整,根据我国特殊的国情分析,建立了最适应我国社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缴纳制度。

(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缴费中存在的问题

1.新农保缴费档次整体设计偏低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规定,农村居民缴纳养老保险的额度分为每年缴费100 元、200 元、300 元、400 元和500 元五个档次。按照预期的缴费情况,应该是缴费水平大致平均分配在这五个档次中,但就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来,实施的效果并不乐观。我国农村居民特殊的居住情况,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钱还是放在银行里最为保险,并不认可缴纳高额度的保险金。另外,我国农村普遍生活水平不高,农民收入有限,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更多的人选择了最低档的缴费档次。不仅如此,他们也认为选择最低档的缴费档次,同样可以享受养老补助金,这是对他们来说最有利的选择。

2.农村居民普遍选择低档缴费标准

同职工养老保险一样,农村养老保险同样分为国家养老金补助和个人缴纳两个部分,虽然是由两部分组成,但缴纳养老金与否,国家养老金补助都是55 元。而且,无论缴纳养老保险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15 年,国家养老金补助依旧不变,都是55 元。国家这样的规定是为了体现社会标准的统一,不区分地区、参保人员身份,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农村居民参与到养老保险的缴纳中来。但问题出现了,由于国家养老补助的一致性,那么“多缴多得”的制度就仅仅区别在个人缴纳的部分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个人缴纳标准分为每年缴费100 元、200 元、300 元、400 元和500 元五个档次,差额并不多,“多缴多得”的差异并不明显,这也就使得很多人在参保时选择了最低档的100 元,丧失了选择高档次额度以求得到更高额养老金的动力。另外,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对基本养老条件的要求也不同,这就需要老人有不同数额的养老保险金。总体来说,过度统一的国家养老金补助,导致了参保人员选择最低的缴费标准,使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陷入困境,这个问题急需得到解决。

3.财政对缴费缺乏梯度的补贴机制

由于我国的财政补贴一样缺乏梯度补助机制,无论缴费者居住在什么地区,缴费金额多少,得到的财政补贴是一样的。试想,在本身对缴纳养老保险制度并不是十分认可的农村地区,人们更愿意把富余的金钱留给子女,不仅可以改善子女的生活条件,更能以这样的赠与关系加固子女对其赡养的义务,似乎比“素未谋面”的养老保险更加可靠。而且无论是选择最低档每年缴纳100 元,还是选择最高档每年缴纳500 元,得到的财政补贴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多缴多得”多出来的是缴纳者自己的钱,那缴费者当然不愿意了。所以说,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该调整为梯度补贴机制,对于不同地区的缴费者,财政补贴有所不同,消费水平较高的地区,要增加其补助金额,保证缴费者的基本生活;对于不同缴费金额的缴费者,财政补贴也要有所不同,对于缴费金额较高的缴费者,也给与较高的财政补助。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缴费者缴纳养老保险为了年迈时能够“老有所养”的初衷得以保证,更平衡了不同缴费档次,不同养老金的情况,实现了真正的“多缴多得”。

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适度缴费水平分析

(一)适度缴费水平的影响因素

1.农村居民个人收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农村老人意识到缴纳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行的初期,虽然了解缴纳保险是我国的利民政策,会给自己将来的老年生活有基本的生活、医疗保障,但受到收入水平的限制,对于收入较低的农村居民,他们放在第一位考虑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为了保证孩子的教育、生活有更好的环境,即使他们有参保的意愿,也不得不暂时放弃。由此看来,想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农村广泛推行,有更多的农村居民参加缴纳养老保险,就要先保证农民的收入大幅度增长,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孩子的教育、生活质量得到保证,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居民参与缴纳养老保险的能力,我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才能顺利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才得以完善,这不仅是针对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实行的现实状况而需要制定的措施,更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财政支出

要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得到根本认可和积极参与,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只有社会的公共财政支持度足够强,才能保证公共服务的均等性,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际效益,为广大人民谋取真正的福利。由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同于职工养老保险缴纳制度基础深厚,没有多年来的存储积累,想要保证缴纳者能够得到预期的养老金,那就需要国家财政部门大力支持,在财政支出方面对农村养老保险进行补助。当然,仅仅靠财政支出上的补助,不能完全解决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只有不断的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村居民从思想意识上接受并认可,才能逐步跟上职工养老保险的进度,另外,有了保险金的积累,也能减缓财政支出的补助数量。

3.个人因素的影响

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个人因素才是影响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行的最重要因素。就目前情况来看,在农村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更加能受到年纪较大的农村居民的支持。究其原因,首先,年长者即将面临着养老的问题,为自己考虑,多一份保障,他们是愿意的。而且,缴纳了养老保险也为儿女给他们养老减轻了不小的负担,所以年长者更愿意按政策缴纳养老保险。但年轻的农村居民还未面临养老问题,对自己年老时的养老问题也没有较多的考虑,这就导致了大部分的年轻人由于个人原因不急于缴纳养老保险。其次,年纪较大的农村居民经过多年的积累、子女也不再需要其抚养,有着较年轻人更为富足的生活条件,他们可以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按政策缴纳养老保险。但年轻人处于生活的上升期,考虑更多的是结婚、生子甚至还有孩子的教育、生活,导致他们的生活负担较重,缴纳养老保险会影响其生活质量,这个原因也制约着很大一部分年轻人不能如期缴纳养老保险。再次,按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农村居民和职工同样享有60 周岁开始享用养老金,也就是说60 周岁以上的居民在缴纳保险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养老金。相比较起来,更多的年轻人认为这样不“划算”,他们打算等到自己60 周岁时再缴纳养老保险。

(二)新农保适度缴费水平上限的确定

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缴费水平下限一样,缴费上限也是限定缴费金额的一个标准。下限是保障缴费者在缴纳后能够得到最基本的保险补助,而上限是为了保证缴费者在缴纳养老保险的同时,不会对其生活质量产生太大的影响。虽然社会学者经过对社会现状的分析,一系列的计算并辅以统计知识,得出了理论上的缴纳养老保险的上限数据,但这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农村居民,不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综合看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缴费上限应该与农村居民的年实际纯收入相结合,按照其一定的比例来缴纳。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社会背景下,老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也日趋重要,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出台,明显缓解了之前较为严重的农村养老问题,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问题得到了解决。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已经遗留了数十年的农村养老问题,还需要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居民从心理上接受并拥护养老保险制度,才能使其得到长足的发展。

[1]张瑞书,王云峰.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给付水平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3(12).

[2]梁永郭,王小春,于媛媛. 河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54).

[3]孙雅娜,王成鑫,王玥.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给付水平的适度性分析[J]. 人口与经济,2011,6(8).

猜你喜欢

新型农村农村居民养老金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绩效探析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
基于确定缴费型养老金最优投资的随机微分博弈
养老金也可“弹性”领取
养老金并轨之门缓缓开启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