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译英中文化因素的处理策略
——异化与归化 *

2014-03-31赵少旭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汉译英源语归化

赵少旭

(华中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一、文化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一定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文化包括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文学艺术等等,它对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的交流产生了翻译。“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两个方面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1]的活动。翻译就是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传递文化信息,翻译的主要目的也就在于文化交流。一方面,翻译促进了源语和译语文化的发展。源语翻译为目的语不仅弘扬和发展了源于优秀文化,而且也丰富了译语文化,很好地做到了文化交流。另一方面,文化又促进和制约着翻译。翻译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它必然要受到文化的制约。翻译往往选择优秀的文化,将选择影响力大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文化译为其他语言。翻译时,还应考虑到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如果源语文化过于深奥难懂,翻译为目的物晦涩难懂,因此将制约整个翻译过程。

三、文化因素的翻译原则

就翻译原则而言许多大家都提出过自己的观点。英国翻译家泰特勒提出三条原则:(1)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文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3)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我国的翻译家严复提出过“信,达,雅”的原则。然而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人们对翻译的原则有了进一步认识。翻译的原则就是要把源语的文化传递到译语之中。鲁迅先生曾经说,翻译要“保存原作的风姿”,也就是说要传达原语文化。汉语中有大量的特色文化,如典故,成语,诗词歌赋,歇后语,对联等等,而英文中没有对应的这些文化,因此汉译英的时候就以再现汉语的文化为原则。

四、汉译英中文化因素及其处理策略—异化与归化

中华文明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汉译英中,带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内容翻译成英文,翻译得当则很好的弘扬了中国文化,翻得不妥则会让译文读者觉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因此汉译英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尤为重要。在汉译英过程中,处理汉语文本中特有的文化,一般来说有两种原则:即“归化”和“异化”。归化和异化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语言符号的传递,更是文化层面的文化信息的移植[2]。归化就是以目的语为归宿,用符合母语的表达和文化的语言进行翻译,要以读者反应为中心,在各个方面都要完全纳入译文读者的文化范畴。异化是指译者可以不受目的语的限制,不考虑文体风格等,并保留源语的文化色彩,从而使译文读者体会到了原文别样的文化特色。下面就以具体实例来探讨处理文化因素时异化归化两种策略的具体使用。

1.归化策略

“他这个人挥金如土,真是个大户人家的公子哥,一点也不懂得积攥”。形容一个人铺张浪费不惜财,中文中便说“挥金如土”。但在译为英文时则是“he spends money like water”而不是照字面来译作“spends money like soil”。究其原因在于,中国有许多地方都深处内陆,早期又是靠种田为生,长久待在田地里,因此整天和土地打交道,而英语发源于英国,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都是水,从来都不缺水。所以基于这两种不同经历就产生两种不同文化,这文化就深刻反映在了语言里。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要将其归化成为读者熟悉的文化译文。

在周而复先生的散文《上海的早晨》中,“你别狗咬吕洞宾——不认好人心。我是好心劝你,倒粘到我身上来了。”词句中的歇后语,如果按照其字面意思翻译成英语会让英文读者一头雾水,首先不知吕洞宾为何方神圣,进而更加困惑的是为什么这只狗要咬他,这些都是来自中国的神话故事,英文读者很少有人知晓,因此翻的时候要将其归化,译为:Don’t snap and snarl at me when I’m trying to do my best for you. I give you my advice with the best will in the world and you turn round and lay the blame on me.这样归化译法,传达原文要表达的意义就简洁明了。

在夏丏尊先生的散文《中年人的寂寞》中,“真正的朋友,恐怕要算‘总角之交’或‘竹马之交’了。”此句中,‘总角之交’和‘竹马之交’在中国典故中都有其出处和涵义, 如果将其按照原意已出,译文读者很难理解其涵义, 中国传统文化也得不到传递,不如化繁就简,将其译为英文读者简单易懂的译文。此处张培基先生便将其译为Real friendship between two persons originates the time of life when they were children playing innocently together.[3]这样翻译虽损失了原句的文化特色,但却将原文意思准确译出,方便了英文读者理解,也避免了翻译“总角”“竹马”这两个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繁琐。“和‘顿首’,‘百拜’同是仪式的虚伪”。其中‘顿首’,‘百拜’皆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词汇,在英文中根本不存在与其对应的文化和词语,此时就必须采用归化策略来处理,故张培基将其译为“as hypocritical as the polite formula dunshou(kowtow)or baibai (hundred greetings)used after the signature in old fashioned Chinese letter-writing[3].”

在谢冰莹的散文《黄昏》中“好像另走进了一个草木青春的仙境,真正的桃花源一句。”“桃花源”出自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指的是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是一个典故,一般外国读者不知道这个典故,无法将其直接译出,张培基先生将其译为:we often felt as if we had entered a fairy-land with lush greenery—a real Shangri-la.此处张培基先生用shangri-la(香格里拉)代替了“桃花源”。Shangri-la英文意义为a remote or imaginary utopia(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翻译成中文有“世外桃源”之意,这不仅与“桃花源”意思一样,也能为外国读者所接受。

2.异化策略

“1991年起试行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了中国的住房机制。”[4]此句中“住房公积金”为中国文化特色词汇,是我国政府的一项政策,因此在翻译为英文是要保留其中国特色,故将其译为 “the system of public housing fund”。“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流行的女子旗袍是上海人的创作。”[4]本句中“旗袍”中国特有产物,饱含中国文化特色,因此“旗袍”也就进入了英语词汇,英文中“cheongsam”一词专指“旗袍”。

《浮生六记》中有一句:“今则天各一方, 风流云散, 兼之玉碎香埋, 不堪回首矣!”其中“风流云散”, “玉碎香埋”为典型的中国特色表达,为了充分体现其文化特色以便向英文读者展现中国文化,林语堂先生保留其“异味”,用异化手法直接将其译为:“clouds dispersed by a storm ”,“broken jade and buried incense”。

3.归化异化共同使用的策略

“钱钟书一岁时抓周,抓到了一本书,因此父母给他起名为‘钟书’。”此句中“抓周”为中国特色文化词语,英语中根本没有对应的词语,更不存在相应的文化背景。此时如果只用归化法将其译出,中文中这一传统特色则得不到传达,不能做到源语文化的弘扬。如果只用异化法将其译出,译文读者又无法理解。因此应采用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手法将其译为:At his first birthday, Qian Zhongshu was given the grabbing test in which he was asked to choose one article from among those laid before him on a table. He picked up a book, hence was named “Zhongshu”by his parents, meaning “book-lover”.先用异化法将“抓周”译为“grabbing test”,然后再用归化法解释为:“in which he was asked to choose one article from among those laid before him on a table”。这样归化异化相结合,译文读者自会一目了然,既符原文之意,又了解了源语文化,一石二鸟。

五、结语

汉译英中如果遇到含有文化因素的地方,可以采用异化和归化两种方法来处理,采用归化可使译文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原文,使用异化则可以更好的传达中国的特色文化。在英译汉中,译者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使用这两种策略。通过使用归化和异化的使用,更好的做到文化的传递和交流。归化和异化是相对立的两种方法,好的翻译就是在这两种方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做到使译文通顺达意也能传递源语文化。

参考文献:

[1]华先发.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武锐.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3]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

猜你喜欢

汉译英源语归化
【汉译英参考译文】The Inner World of a Great Man (Excerpt)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汉译英参考译文】Reflections Before the Buddha (Excerpt)
On Home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