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中意境美的营造
2014-03-31刘声超
刘声超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音乐系,湖南 娄底417000)
一 何谓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辞海对“意境”一词这样解释——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抒情诗及其他文学艺术创作中一种艺术境界。由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成的意蕴或形象,特点是描述如画,意蕴丰富,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有着超越具体形象的更广的艺术空间。
意境萌芽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老庄哲学思想,《诗经》中就有不少富有意境的诗歌,在此以后才逐渐有了意境理论的生成与发展。据一些文艺史论专著记载,在《易经》中开始出现了“象”的范畴。魏晋南北朝以后,陆机等著名文论家提出“意象”、“滋味”等理论,推进了意境说的形成。到了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他所作《诗格》中,把诗分为物境、情境、意境三境。至此“意境说”正式确立。南宋试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兴趣”说“象外之象”加以发挥,对诗歌提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要求。此后,明清两代艺术家普遍采用意境范畴来解释艺术现象,丰富了意境理论的内涵。到了近代,王国维集合各种前人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把不同人文与地域的意境说加以结合,对艺术境界理论做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明确的把“意境”定为中国美学的最高范畴。
意境是艺术作品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而舞蹈作为一种表现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对于意境美的追求也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那么什么才是舞蹈的意境美呢?著名舞蹈家贾作光对这个观点有很独到的论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交融,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意完善结合。”我认为“意”就是舞蹈中的艺术形象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而“境”就是这种思想感情的载体。只有将主观的思想情感表现在客观的舞蹈形象中,通过形象化的艺术特写和描绘,把观众引入到想象的天地去寻找并获得到的审美感受,把“形”与“神”相统一、“情”与“景”相统一,才能创造美的意境。
二 营造意境美
一部具备意境美的优秀舞蹈作品所描绘的生活表象与表现的情感是统一结合的,这种有机的统一能使人在观看舞蹈的时候通过舞蹈描绘的表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在理解舞蹈所表达的情感。想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就要求舞蹈创作者在舞蹈编导的开始就要牢牢的把握好舞蹈的意境美创造,而要想使创作出的舞蹈具备悠远深切的意境美,则要求创作者要具备独到的眼光,能从我们平凡的周边生活中发现一事一物所蕴含的不平凡的一面,抓住这些不平凡的闪光点用舞蹈的语言使其成为用肢体语言可比表达的一种审美形式,从而展现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和熠熠生辉的舞美意境。舞蹈意境的营造,主要是通过舞蹈中所表现的表象与舞蹈索要表达的感情相互结合,使观众通过观看舞蹈而与平时的生活进行结合,从想象的角度出发去欣赏舞蹈和享受舞蹈。舞蹈意境的营造就是一个情景的交融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景、情、形、象、境逐步塑造的过程,同时也是舞蹈的结构层次。
(一)在“景”中营造舞蹈意境美
景是舞蹈作品的特定时空,是舞蹈作品中触发人物情感的外部环境。所谓“见景生情”,景是触发人感情的因素。舞蹈作品中的景的表现,主要是依靠舞者的舞蹈动作和舞姿的使用和变化来进行描绘,同时也使用道具、灯光、布景等因素来衬托。在舞蹈的过程中,舞者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造景、叙事、抒情。由刘玲编导洪红首演的舞蹈《水中月》,编导采用傣族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小竹凳作为舞蹈道具,在女子婉若云转飘忽的姿态变化中巧妙的辅助出傣族少女的风姿流韵。舞蹈的意境是通过月夜中傣族少女的翩然起舞的旋转而展现的,少女站在小竹凳上起舞,把身体重心放在凳子上的“场景”是“生活场景”的艺术化表现。编导在傣族舞阴柔之美中诗性的注入了一种更为开朗的色彩,表现了更深的审美蕴含,阴柔中显现出夸张的动作力量、闪动这生命的耀眼和光芒。
(二)在“情”中营造舞蹈意境美
情是舞蹈的原动力,亦是舞蹈作品中驱动人物行动的内在动力。人物之所以会有舞动动作的产生,是因为其动情。感情是舞蹈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舞蹈创作者和舞蹈表演者如果没有感情的产生和抒发就不能创造和表演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舞蹈形象所传达出的感情是连接舞蹈与观众的桥梁,就像树干连接着树枝与树根,没有树干的连接,树根的养分的达不到树枝,同样,没有情感的连接,舞蹈的意境就无法传达给观众。高宾、丁红主演的舞蹈《长城》就是一部情真意长的舞蹈诗。又如李恒达编导,李恒达、李忠梅首演的双人舞《梁山伯与祝英台》都蕴藏着舞蹈家和舞蹈演员的真挚的情感,这些情感的产生与表现是舞蹈意境美营造的基础。
(三)在“形”中营造意境美
形,即人体的外部形态。舞蹈编创者见景生情、情随景动,继而在动作上宣泄人物的感情,但是这种随行而动的动作是随心所欲的,没有规范,缺乏美感。舞蹈编创者所要做的就是在这种最初的动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加工与提炼,使其具有艺术化的形式,让人看到后产生赏心悦目的感觉。由吕玲编导的《庭院深深》舞蹈在表现深宅大院的就是女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生存状态时,编导通过对道具“一把椅子”的合理而缜密的安排,让人物与道具的关系体现了一个只有一个人的世界。这把椅子是舞蹈中女子现实里走不出门槛的羁绊,同时也是她幻想中踏春划船的工具,舞蹈者围绕这把椅子而形成动作引领观众游走在古老的庭院中,使整个舞蹈传递出一种传统的韵律般的“情”,将观众引到一种油画般的境界。舞蹈借助古代深宅大院中女子渴望自由的情景,阐释现代人被桎梏的感觉,让人在观看时有着无穷的回味。
(四)在“象”中营造舞蹈意境美
象,是形的凝练与升华,能准确鲜明刻画人物个性的外部形态。在舞蹈作品中,“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舞蹈意境,决定着舞蹈的成败。“象”是以人体为载体的,在舞蹈表演中,通过人身体动作的巧妙运用,对人体外部形态进行提炼和升华,来表现一种内在情感和精神,这种动态形象通过动态表象呈现出来,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形象。对于“象”之一境,当代舞蹈家袁禾在《中国舞蹈意象论》中作了详尽的论述,简述下来即“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生硬的一个概念,它是多变的,正是由于它的多变给舞蹈者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去营造它,同时也提供给观看舞蹈的人更多的想象空间,通过联想从整体上把握整个舞蹈的情感以及意境。”
(五)在“境”中营造意境美
舞蹈中的境是情与景之间的相互交融,其能够引起观众丰富的想象和联系,产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和想象,使舞蹈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舞蹈“境”的创造和“形”“象”的创造是具有同等价值的,所以舞蹈家们在创作过程中不仅会用大量的精力去塑造舞蹈形象,亦会极力的追求一种“象外之象”,即舞蹈意境,它能使舞蹈更具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来看看由邓林、苏东梅编导的舞蹈《珠穆朗玛》,在悠远的的歌声中,我们被带到了“梦境”眼前是皑皑雪山。古老的神话,神奇的雪峰,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了。听,潺潺的流水,春天来了,珠穆朗玛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展露出巍峨的身姿,迎接这藏族姑娘的朝圣。那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那是一次情感的荡涤,她旋转,她歌唱,她赞美,她挥袖而舞,她把自己融入雪山中。这就是《珠穆朗玛》所营造和表现的舞蹈意象和意境。这是一部既具有生动艺术形象和鲜明艺术个性,又蕴含丰富思想内涵和深刻哲理思想意义的舞蹈佳作。
三 结语
舞蹈是一种身体文化,是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生活表象和内心思想情感相统一的一种艺术形式,而舞蹈意境美则是舞蹈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意境美营造的成功与否,是舞蹈能否成为上乘之作的关键之所在。舞蹈的意境美不是一个单一的片面问题,单一的动作美、造型美、构图美等并不能体现意境,舞蹈意境是舞蹈的核心和灵魂,意境美是舞蹈创作者在进行舞蹈编创时灌入了自己情真意深的感情;舞蹈表演者深入独到理解和入木三分的表演;舞台设计的恰到好处;观众对舞蹈的用心体会等多方面因素所共同体现的。富有深邃意境的舞蹈使人眼前一亮,心旷神怡,是观众和编导以及演员相互交流沟通的桥梁,舞蹈意境是舞蹈的灵魂和精髓,是舞蹈艺术所追求的真谛。我们应该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孜孜不倦的追求、探索和实践,去挖掘艺术中的意境美,去营造舞蹈的意境美,从而使舞蹈作品的质量不断提高,推动舞蹈艺术不断向更高的层面提升。使每一个舞蹈都具备深邃而悠远的意境,让全世界都感受到中国舞蹈意境的最高境界,让中国舞蹈艺术屹立在世界艺术之巅。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6.
[2]庄英邦.浅论舞蹈中的意境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26-138:.
[3]王岚.舞蹈作品中意境美的体现[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9):121-123.
[4]袁禾.中国舞蹈意象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37.
[5]吴晓邦.新舞蹈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