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资本的伦理规约和理性超越

2014-03-31张祖华

理论导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伦理资本

张祖华

(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北京100037;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宜兴214206)

在我国传统经济伦理学中,将资本理解为只追求价值增殖而不择手段的“不道德的资本”,以至于形成“资本无伦理”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是可以完全无视道德? 毋庸置疑,一种必要且必需的伦理资源和道德支撑,是健康的市场经济能够顺利运作和持久运行的前提之一。现代资本理论以大量的实证和数据证明,最有效的和最能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是那种既能满足经济主体的个体利益、又能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市场制度。资本伦理作为经济伦理的分支应运而生,它主要研究资本与伦理之关系,其在资本与道德的冲突中日益凸显出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一、资本伦理的现实意义

资本伦理是指“在资本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为了调整资本运行中所产生的资本与自然、资本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道德规范的总称。从层次上来看,资本伦理可分为两层:一是处理人与资本之间关系的规范;二是处理资本条件下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规范”。[1]资本伦理致力于研究资本与道德之冲突及解决方案,寻求社会发展与资本应用的合理限度,寻找解决资本与道德困境的合理路径。

1.资本伦理有助于人们对资本的重新认识。在我国传统经济伦理学中,对资本的研究,更多偏重对“资本”野蛮性的深刻揭露和批判,认为资本是最“肮脏的东西,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2]829是“最下流、最龌龊、最卑鄙的”,[3]268而忽略了“资本的文明化”趋势,以致造成对资本理论的片面理解。为此,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系统分析资本的野蛮性与文明性,是深化资本伦理和推进企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前提。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经济学手稿中,对‘资本’进行了否定和肯定即资本的野蛮性与文明性的双重评价。”[4]他明确指出:“每一种经济关系都有其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5]马克思坚持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看待资本,既看到了资本的野蛮性,即资本的不道德性;同时,也看到了资本的文明性,即资本的道德性。简言之,资本具有野蛮与文明的两面性。

2.资本伦理有利于资本自身的健康发展。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寻找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的支柱,明确中国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有必要对资本进行道德追问、道德反思与道德审视,对市场经济参与者们的道德合法性与伦理合理性进行反思,有必要对资本进行伦理批判和道德审查。对资本进行道德约束决不是要限制资本自身的发展,而是要让资本规避可能的和潜在的风险和缺陷,规导资本的经营者过度追逐资本增殖的不良行为,使资本自身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更加合理地存在,使其褪去野蛮、残酷、罪恶而趋向人性、合理和至善的境界,从而获得道德上的合理性,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真正实现资本高效合理健康的发展。

3.资本伦理有利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资本逻辑的可怕后果是:由于过度地追逐价值增殖导致资本的道德危机。“资本的本性是逐利性,资本在追逐‘利’的过程中,不断的舍弃‘义’,使得‘义利相悖’,导致企业的道德危机。”[6]中国今天所凸现和暴露出来的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文化矛盾等问题,实际上就是资本“罪恶性”的写照。如,由于资本对劳动力的掠夺性使用,造成工人生命体的摧残,造成严重的人伦危机;由于资本的扩张和剩余价值的生产必须通过对公共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侵占与耗费来实现,由此产生严重的生态伦理危机;在资本逻辑宰制下,资本的强势者总是千方百计地把各种资源集中到自己手中,对大众所拥有的小额资本进行掠夺,造成资本强势群体与资本弱势群体之间的冲突,引发严重的社会人伦危机。资本逻辑导致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严重失衡与冲突。对于这一问题的追问,就是资本伦理自身的承载和期许。它不是限制社会的发展,而是强调发展的本质是关怀人、尊重人、关注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强调社会的发展应当是全面、公平、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求协调发展,在经济和道德共同发展中寻找平衡度,在资本和伦理中寻求最佳的契合度,“使资本与道德‘相悖’的两者达到‘义利统一’、‘义利兼得’”,[7]从而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资本与伦理的关联

事实上,自“资本”诞生之日起,就与“伦理”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这里,笔者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历史的维度对资本与伦理的关联略作分析。

1.从作为生产力范畴的资本来研究,其总体上是“向善”的。首先,从作为社会发展所必须的“物质资本”来说,资本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在总体上是“向善”的,是一种能够推动和服务于人类物质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财富”。在中世纪的拉丁文中,“资本”用来指牛或其它家畜等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存在物。在这里,“价值增殖”是一种向善的道德评价与取向,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作为能够带来“价值增殖”的“存在物”,资本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物质必需,“物质资本”对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它在道德评价上是善的。其次,人类社会文明的起步离不开资本的作用,资本极大地强化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前景。再次,对于作为生产力第一要素的生产者来说,在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中,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增加工人自由支配的时间,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8]资本创造出资产阶级社会,并创造出社会成员对自然界和社会联系本身的普遍占有,由此产生了资本的巨大的文明作用。

2.从作为生产关系范畴的资本来研究,其也有“进步”作用。马克思说,“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特有的社会性质。”[3]577资本在社会生产关系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其在道德属性上的关键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呈现出“善”的力量,这无疑在道德评价上是善的,是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进步的一种社会存在物。资本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还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起着历史性的进步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说,“正像马克思尖锐地着重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各个坏的方面一样,同时他也明白地证明这一社会形式是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这样高度的水平所必需的:在这个水平上,社会全体成员的平等的、合乎人的尊严的发展,才有可能。”[3]596商品经济自由交换的本质赋予人具有独立的人格,市场交换的扩大打破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克服了国家和民族的偏见,使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更加普遍和平等,人的全面发展的完整性得到极大提高。其次,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人民是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资本,其根本价值在于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而服务。

3.从作为历史范畴的资本来研究,其具有巨大的“革命”作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离不开资本的作用,资本极大地强化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前景,并创造出一个高于以往一切社会阶段的全新的社会关系。资本不断地打破一切既有的陈旧体制,不断地引发既有体制的革命化运动,在破除那些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中实现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为新社会储备着积极的不可取代的物质能量,这是资本的“伟大文明”作用的典型体现。资本由于自身的扩张本能使得其在运行过程中矛盾重重,而资本主义制度却不能消除这些矛盾,原本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的危机便会扩展到政治和国家层面,推动着资本主义社会向更高级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同时,资本推动着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世界历史的形成使得单个人摆脱了民族局限和区域局限,克服了国家和民族的偏见,使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更加普遍和平等,人的全面发展的完整性得到极大提高。这种“时空的脱域性”致使全球化态势得以形成,并为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准备着条件。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伦理规约

“资本并不天然具有道德属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作为资本价值实体的生产要素和劳动力,还是资本实现价值增殖的目标,本身都不具有善恶属性。但是,资本终究由人掌握、使用和管理,因此,资本所有者和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善恶评价及由此形成的道德判断和行动,必然对资本的形成、使用及增殖的实现产生影响。换言之,资本所有者和使用者应当通过种种‘道德化’的方式作用于资本,从而以‘道德的资本’实现对资本逻辑的伦理规约和理性超越。”[9]人性的本质内涵、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法律制度的规约等促使资本向“道德化”趋势发展,资本“守德增殖”已成为社会所推崇的谋利方式。

1.人性的本质内蕴了对人格化资本的伦理要求。无论是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还是作为生产关系的资本,都需要有人去占有它,资本不管以何种样态存在,都是人格的化身,离开了人就无所谓“资本”。既然资本的存在本质上是人格化的,而人的基本属性是自然属性,人的欲求冲动性和自保自利性是人的生物特性,正是人的这些看似低级的倾向性使伦理的产生成为必需。人的感性欲望所诱发的趋利性和自利性,造就了个人行为的任意性。不难想象,若任由个人自行其是,必然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矛盾、冲突和仇杀等。人类的智慧就在于能够寻求预防和减缓矛盾和冲突的方式,伦理道德就是其中方式之一,即通过伦理道德提供融合整体利益的行为方式和恰当路径,而不使人的为我任性行为破坏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同时,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和精神性内蕴了对人的道德诉求,道德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的必要条件,社会成员都有道德的需要,尽管这种道德需要有时是“迫不得已”的,但它是人们正常生活的一种必需,有人可以违反它,却没有人能逃避它。道德的基本行为方式能够为人们提供人际交往的安全感和心理沟通的信任感及其社会性的肯定和自赏性的满足,是满足人的归属、爱、尊重、自我实现等精神性需求的重要方式,是人获得心理宁静、精神愉悦及人的本质实现的根本保证。一切社会成员都有道德需要,都要讲道德,不讲道德的人,只是徒有人形而无人性。

2.市场经济的内在合理逻辑要求资本“守德增殖”。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生产为基础的,商品不是用于自己消费而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正如马克思所说“谁要生产商品,他就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社会的使用价值。”[2]54商品经济活动运行的正常秩序要求商品生产者必须以使用价值为基础来谋求商品的价值,必须通过满足他人、社会需要而实现自己的私利。商品生产的为己与为他的伦理二重性决定了市场经济的为人与为己的统一,这是市场经济内在合理逻辑的规定。“它之所以是统一的,是因为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只有在其产品具有为他性、服务性,能够满足他人和社会对其产品的使用价值的需要的条件下,才能达到其为己性、谋利性的目的,实现其产品的交换价值,谋得其所追求的利润;反过来,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产品的为己性、谋利性的实现又能转化成为一种动力,推动他们继续进行和扩大这种产品的生产,并促进其为他性、服务性的品格的提升。”[10]市场经济的这种“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特点要求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树立诚实守信、正当谋利的经营观。换言之,赚钱也要合乎人类和社会的“义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中国不能接受“资本无道德、财富非伦理、为富不仁的经济理论和商业实践”。资本增殖是其本性使然,同样,资本守德增殖也合乎天理人伦。道德已经成为资本增殖得以持续发展的一种保护机制,资本一旦超越基本道德的约束就会疯狂,而资本一旦疯狂就会出现自我毁灭,美国安然公司、中国三鹿集团等的轰然倒塌就是最好的例证。所以,市场经济的内在合理逻辑要求资本守德增殖。

3.法律制度对“经济人”的约束使资本增殖具有道德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法制经济,不能把“经济人”的道德困境单纯地归结为道德因素,其实它与法制建设的滞后性密切相关。因此,在解决道德困境的问题上,不能持以道德建设解决道德问题的单一思路,同样,它也需要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同步并举。“经济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化身”,其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方式,既可能以利他性为基础而追求利己,也可能不顾利他性而单纯追求利己,“经济人”选择何种谋利方式,除了与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自律相关外,在很大程度上,也与社会的法律体系对资本谋利方式的规约相关。资本虽携带贪婪的基因,但并不意味着它必然发作,关键在于社会有没有制约其贪婪的法律制度和道德环境。可见,“经济人”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活动,既与资本贪婪的天性相关,也与社会的法律制度相关。换言之,一旦弄虚作假、投机钻营受到法制的严惩,“经济人”就会被利益得失引导而走正道,合理正当谋利,以至于资本守德增殖逐步成为社会所推崇的谋利方式。

[1]余达淮,程广丽.资本伦理及在中国经济伦理发展中的地位[J].理论探讨,2012,(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王淑芹.资本与道德关系疏证——兼论马克思的资本野蛮性与文明化理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1).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16.

[6]张祖华.义利关系视域的道德资本研究[J].前沿,2012,(13).

[7]张祖华.功利主义义利统一观视角下的道德资本探究[J].理论导刊,2013,(5).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25.

[9]王露璐.道德与资本的冲突与整合[J].哲学研究,2011,(9).

[10]唐觊麟.伦理大思路[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O00:51.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伦理资本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市场经济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