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经济收入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2014-03-30赵玉娜陈长香李淑杏田苗苗
赵玉娜 陈长香 李淑杏 田苗苗
全球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而中国老龄化尤为严重。老年阶段属于一个特殊的时期,也是一个极易出现心理问题的阶段。国内外学者对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的不良心理状态会引起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健康长寿[1,2]。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会对多数家庭造成困扰,增加自身心理、生理多方面的疾病。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颇多,但是经济状况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情况,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为相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促进老年人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2年9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对唐山市路北区乔屯办事处下属的各居委会所属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疾病或言语障碍不能配合者)进行调查。调查人员由在读大学生、研究生志愿者组成,在实施调查工作之前这些人员均经过了统一培训,以便能对调查工作流程进行的顺利规范。社区共有1 717名老年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1 581人,回收有效问卷1 500份,回收率94.88%。其中男760人,女740人;年龄60~98岁,平均年龄(70±8)岁;文盲79人,小学328人,初中296人,高中专197人,大专及以上600人;未婚5人,老伴健在1 167人,离婚或丧偶者304人,再婚者24人。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评测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共9个分量表,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SCL-90统计指标因子分:共包括10个因子,每一因子反映受检者某一方面的情况。每项症状的严重程度按1~5级评分,分值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2]。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社区老年人月收入情况 结果显示近一半的老年人收入在1 000~3 000元,其次是3 000~4 000元和500~1 000元。见表1。
表1 社区老年人月收入人数比例例(%)
2.2 社区老年人月收入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月收入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评分,随着收入的增加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而得出收入越多心理越健康。见表2。
表2 社区老年人月收入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s
表2 社区老年人月收入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s
心理健康月收入情况(元)0(n=68)<500(n=28)500~(n=2 204)1 000~(n=727)3 000~(n=310)4 000~(n=137)5 000~(n=28)F值P值躯体化6.37±5.355.35±7.515.41±5.373.96±4.373.43±4.133.83±6.201.89±1.817.6600.000强迫症状5.82±5.435.16±4.884.42±6.303.74±4.133.20±3.973.03±4.572.32±2.438.1410.000人际关系3.85±4.853.19±6.172.52±3.711.87±2.891.45±2.971.49±3.440.50±0.838.2410.000抑郁5.79±7.535.35±8.094.88±5.743.36±4.742.90±4.793.14±6.711.11±1.316.7550.000焦虑4.03±5.293.04±4.232.69±5.932.27±3.401.82±3.282.20±5.020.57±0.995.4620.000敌对2.18±3.511.85±3.891.64±2.721.19±1.890.91±1.890.89±2.020.16±0.735.3250.000恐惧3.59±4.622.11±3.071.73±4.431.52±2.671.22±2.341.50±3.780.64±1.197.7680.000偏执2.21±3.111.81±2.591.65±3.751.18±2.041.00±2.110.85±1.930.54±0.996.4170.000精神病性10.50±6.367.08±5.762.94±4.212.12±3.341.13±2.301.20±1.640.00±0.006.2960.000其他6.50±4.955.92±4.153.43±3.152.84±2.791.91±2.152.20±1.640.00±0.004.0310.001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不断的提高,加上医疗卫生的不断完善,全国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当我国卫生保健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需要解决躯体健康问题,还需要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从多方面解决全面的健康。而老年人这一人群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被试者的自我症状评价,是目前较好的评价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理想指标。本研究采用的SCL-90,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更能准确刻画自觉症状的特性等优点,分析也相对地复杂一些。
上述数据提示,老年人的月收入越少心理健康问题越严重,且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都表现出随着收入的增加评分降低,心理健康情况较好,有统计学意义。躯体化因子主要反映主观的身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肠胃道、呼吸道系统主诉不适和头痛、脊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当老年人收入过少时影响老年人就医频率,从而会增加老年人身体不适感。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躯体疾病增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社会交往减少,对家的依赖性增加,身体健康、家庭、社会支持将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3]。我国学者认为“生活质量就是环境提供给人们生活条件的充分程度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是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社会成员对自身及其自身所处的各种环境的感受和评价”[4]。物质基础是老年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需要金钱来支撑,所以月收入过少必然会影响老年人的健康。而在其他方面,如强迫症状中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人际关系敏感中的自卑感等表现,都受着经济因素的影响。当老年人收入多时,可以增加应酬次数,扩大交际范围,参与各形各色的社交活动;而收入少的老年人就要择优进行,甚至会因为收入过少而拒绝参加社交活动,当没有收入时这种情况会更加严重。没有收入的老年人需要依靠儿女的赡养,老年人心理状况部分取决儿女赡养情况。当没有收入时,儿女或者社会给予的支持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外来资源的支持,可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资金,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但收入增加依然是提高老年人幸福感的手段[5]。因此,提高老年人退休后的收入可以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1 解登峰,葛明贵,谢章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99-301.
2 何伋,李浒,贺敬义,等主编.精神分裂症.第1版.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7.210-218
3 陈长香,李淑杏,赵雅宁,等.河北省老年人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566-4567.
4 周长城主编.全面小康:生活质量与测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87.
5 亓寿伟,周少甫.收入、健康与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公共管理学报,2010,7:1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