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区级医院灾害护理管理体系的构建

2014-03-30蓝顺琼关伟群欧宝仪廖飞娥

护理学报 2014年23期
关键词:护理部灾害救援

蓝顺琼,关伟群,欧宝仪,廖飞娥

(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 护理部,广东 佛山 528500)

灾害是一种超过受影响地区现有资源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1]。近年来,发生在世界各地的灾害较频繁,例如:2001 年美国“9·11”事件;2003年波及世界范围的SARS;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其护理任务都非常艰巨。国际灾害护理协会将灾害护理定义为系统灵活应用灾害护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以减轻灾害带来的健康危害和生命威胁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2]。由于灾害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世界灾害护理学会南裕子原会长提出,人类必须接受时刻与灾害进行战斗的现实,今后灾害的救援将会变得很平常[3]。我院是佛山市高明区唯一一所综合性三级医院,也是本区的急救中心。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对本区域各种突发事件的现场急救、协调和指挥[4]。为此,必须建立一支具有灾害护理能力的救援储备团队,以便在灾害来临时迅速做出反应,高质量完成救援任务。我院护理部自2008年起建立灾害护理管理体系,并对备灾护士实施培训、现场紧急救护演练等,一方面开展常态下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另一方面当发生突发性灾害事件时迅速、高效、有序开展对灾区的紧急救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建立灾害护理管理体系

1.1.1 成立灾害护理管理小组 由护理部主任1名,急救中心护士长及急诊专科护士共3名,ICU护士长及危重症专科护士2名,大内科护士长、大外科护士长、儿科护士长、妇产科护士长各1名,共10名组成灾害护理管理小组。负责对灾害护理救援进行系统性培训、管理和指导,做到统一指挥、统一协调。

1.1.2 建立备灾护理队伍 建立三级应急救护梯队:一级院外现场救护,主要由急救中心负责;二级院内救护,由各临床科、ICU负责,主要是危重患者的救护;三级成立全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梯队,负责应对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及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紧急救护,由护理部主任担任队长,负责护理人员的调配、协调、指挥及管理。

1.1.3 灾害救援护理人员选拔 由各科室推荐或自荐报名,急救中心和ICU护理人员4~5名,其他科护理人员2~3名,要求工作5年以上,熟练掌握危重患者抢救知识和技能,协调沟通能力强,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好,居住在医院附近。全院挑选了60名为灾害救援护理人力资源储备库的成员。当灾害发生时,护理部根据灾情和救援状况,从人力资源储备库中统一组织和调配人员,及时参与医疗救援。

1.1.4 救援装备配备齐全 医疗设备配置方面选择轻便、抗摔打、防水防潮,适合在野外使用的便携式急救设备。每天检查设备完好性,用后及时补充,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1.1.5 采用常备不懈、平急结合的运作管理模式 根据灾害综合性管理原则及灾害管理的具体流程[5],一方面在没有发生突发事件的平时,满足危急重症和特殊患者护理要求,同时做好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知识宣传、普及和培训等工作;另一方面当发生突发性灾害事件时,迅速、高效、有序开展对灾区的紧急救援,做好伤员现场验伤分类、救治、转运和重症伤员救治等工作。灾后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总结、评价,不断完善及持续改进。

1.2 制定灾害救援相关制度、职责、预案、流程 建立防火灾、防爆炸、防破坏应急预案,突发事件护理应急预案,突发事件护理人员调配预案;制定灾害救援流程,护理人员快速反应流程,灾害条件下各种急症、创伤救护流程等,形成一个较为科学、完整的灾害事件紧急救援应对模式[6],提高护理人员灾害护理准备的能力,使救援人员明白自己的职责,灾害救援工作有规可循。

1.3 进行灾害救援护理培训,提高护士灾害护理知识及能力

1.3.1 根据灾害活动周期设置灾害护理的培训内容1.3.1.1 灾前以备灾、防灾宣传教育为主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道路交通事故、水灾、风灾、地震、火灾、踩踏事件、突发重大传染病伤害的原因、伤情特点,从而引起对灾前防灾的重视。还包括灾害急救时常备的药物和物品准备,对社区居民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宣传和培训,在灾害发生时能顺利开展自救和互救。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灾害应对准备能力。

1.3.1.2 灾情发生以救灾技能为主 无论是何种灾害或紧急状态,护士实施救灾的措施和程序也是相似的[7]。主要教会护士掌握以下技能:(1)寻找伤员,使伤员脱离险境;(2)配合医生迅速对伤情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类,即预检分诊,填写伤情识别卡,并进行有效佩戴;(3)对危重患者实施现场救护,尽最大努力防止发生感染和致残;(4)联系救灾指挥中心,及时、安全的对伤员进行转运;(5)书写救护记录。

1.3.1.3 灾后以预防、制止流行病的发生,对人群开展心理干预及人文关怀[8]。主要包括:(1)脆弱人群护理,例如灾后产妇、儿童、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精神障碍人员护理。(2)灾难心理护理,如灾害时的心理反应,心理干预技巧,人际沟通技能,常见灾后心理障碍救护等。(3)灾害公共卫生干预,例如灾后疾病的流行病学监控及预防处理、健康教育等。

1.3.2 培训的方式

1.3.2.1 理论知识的培训 (1)学习有关灾害护理学的相关知识,将灾害护理学的内容纳入医学继续教育项目中[9],由护理部统一安排培训。(2)选送备灾骨干参加各级灾害护理专业的学术会议和红十字会师资资格培训,以掌握灾害护理前沿知识及技能,再由骨干开展层层培训。

1.3.2.2 技能培训 (1)对全院护士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要求掌握灾害现场常用的急救技术,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抗休克、气管插管、伤员安全转运等急救技能。(2)专科技能训练,急救中心、ICU按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系统培训。

1.3.2.3 轮科培训 有报道称,经2个以上科室工作的护士,其护理基础知识及专科技术较全面,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强[10-11]。启示我院采用护士轮科培训,专科护理与全科护理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一专多能”的备灾护士。由护理部制定轮科培训计划并统一安排,确定轮转科室包括内科、外科、急救中心、ICU等,每科轮转1年以上。要求培训对象重点掌握转科室的专科护理、急救护理、危重患者的护理、病情观察及护患沟通技巧等知识和技能,经科护士长考核合格才能出科。经培训合格的护士由护理部建立备灾护士技术档案,作为备灾储备库的成员。

1.3.2.4 举办现场应急救护演练 我院每年举办1~2次应急救护演练,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制定模拟演练计划并组织实施,并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多项应急演练。通过技术培训、模拟情景、实际演练,提高备灾护士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训练一支能打硬仗的应急团队。

1.4 开展社区备灾、防灾宣传与培训 当发生灾害时,正确开展自救、互救,做好专业救援人员到达前的即时有效救治,是减少院前死亡和残疾的关键。我院有4名备灾护士经常与区红十字会人员到工厂、学校、社区开展急救技能培训。

2 效果

2.1 提高了备灾护士的急救能力和专业水平,培养出护理实用人才,促进了临床护理工作 经过培训和轮科培训结束后,护理部再次对备灾护士进行灾害护理知识和急救技能考核,达标率由培训前的75%提高到93%,她们在临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中,急救技术、团队合作能力、现场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等大幅提升,临床专科护理水平也明显提高。在60名备灾护士中,有近一半成为科室骨干、护理组长,有4名走向护理管理岗位。2013年我院参加高明区急救技能竞赛获团体第一名,2014年有2名备灾护士撰写的论文于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学术会上大会交流。

2.2 灾害护理管理体系的构建,在成功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作用凸显 例如:2008年多个省份出现手足口病疫情,安徽阜阳累计报告病例3 321例,22例死亡,而高明区是广东省手足口病最重的疫区,5月有2名患儿死亡,一天就有几百名儿童和家长涌入医院检查,在社会和群众中造成恐慌,我院即起动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灾害救援护理队伍,做好手足口病预检分诊、治疗、宣教和消毒隔离工作。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终于使手足口病的疫情得到控制,将近200名患儿治愈出院,无出现院内感染,我院抗击手足口病的工作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2009年我院成功救治了广东省第1例H1N1重症病例,在甲型流感、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作用显著。

2.3 灾害护理管理体系构建,有效提升了本地区应对各类灾害及突发事件的救援能力 我院近几年对突发性灾害、批量食物中毒及群发车祸伤等事件的处置,能采取有效的应对,实现了快速反应,备灾护士在最短时间实施了有效的救护,确保了伤员的救护质量,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人员伤亡。

2.4 培养了灾害护理教育师资队伍 我院先后派出6名备灾护士参加全国、省市灾害护理专业培训班,派出4名备灾护士参加省市红十字会师资培训,并取得了红十字会师资资格,兼任本地区红十字会培训师。2013年,护理部主任成为广东省灾害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急救中心护士长成为佛山市和高明区急救技能竞赛的评判,她们将成为医院灾害护理教育的生力军。

2.5 培育了灾害护理优秀团队 我院急救中心在多次历经的大型交通事故、工厂暴炸、沉船等突发事件医疗救援中,备灾护士反应敏捷、训练有素、技术娴熟、有条不紊,出色完成了任务,并获得社会的认可。近5年,我院到公安、工厂、学校、社区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近50场,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及好评。提高了居民自救互救的能力,成绩显著,为此我院急救中心护理团队,于2012年荣获广东省工人先锋号和佛山市“青年文明号”称号。

3 讨论

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无时不在。社区是突发事件的源头,社区和区级紧急医学救援措施是初级紧急医学救援保障[4]。科学、高效地处理突发事件的大量伤员,使其第一时间能得到有效地救治,是衡量一间医院乃至一个国家应急管理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根据国际护士会提出参与防灾、减灾、备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是每位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需尽快加强灾害护理专业体系的建设及灾害护理教育的发展[5]。因此,建立某区级医院灾害护理管理体系十分必要,通过针对性对护士进行实用型灾害护理培训,开展现场紧急救护演练,全面提升护士灾害救护能力,训练和储备一支精锐护理救灾队伍,以快速高效应对各种灾害,使护理人员在灾害医疗救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院护理部探索灾害护理管理体系的构建仅是在某区级医院做了些探讨尝试,尚有许多不足的问题,例如灾害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及能力培养机制等工作,有待完善和改进。

[1]胡秀英,龙 纳,刘祚燕.灾害护理学科的构建与发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125-127.

[2]田莉梅,宋晓英.高职院校基于能力培养的灾害救护课程建设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4):12-14.

[3]南裕子.灾害的预防准备及重建:灾害前沿护士的职责[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061-1064.

[4]王声湧,田军章,等.紧急医学救援理论与紧急医学救援体系[J].伤害医学,2012,1(4):1-7.

[5]李斯俭.灾害管理原则及对灾害护理专业发展的启示[J].护理学杂志,2014,29(2):1-3.

[6]田 丰.护理人员灾害救护核心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5):4331-4332.

[7]李 贞,周晓丽.加强灾害护理教育的必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667-668.

[8]游睿芳,陈文芳.我国灾害护理教育与培训的现状[J].护理学报,2010,17(2B):5-7.

[9]赵小玉,林 琳.护理专业加强灾害护理教育的思考[J].护理学报,2009,16(8B):7-8.

[10]王 婷,王晓庆.我院成立灾害护理救援团队的探索与思考[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9(2):211-212.

[11]赵光昱,朱兴莲.灾害救援护理备灾体系的构建与管理[J].护理学报,2013,20(12A):19-21.

猜你喜欢

护理部灾害救援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紧急救援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3D打印大救援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
救援行动
新时期下护理部干事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