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014-03-30吴福连朱佩兰王美兰

护理学报 2014年23期
关键词:微泵右心室心源性

吴福连,朱佩兰,王美兰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内科,浙江 温州 325000)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是指累及右心室壁的心肌梗死,通常不会单独发生,常合并左心室下壁及后壁心肌梗死。低血压状态是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症状,是休克前期的表现,严重患者可发生心源性休克,与死亡率密切相关。低血压可造成冠状动脉灌注压明显下降,血流减慢,血栓形成,导致严重后果。因此低血压的及时发现和纠正对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对2009年3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18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低血压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54~86(69.5±15.5)岁,其中合并下壁心肌梗死 13 例,合并左心室正后壁、下壁心肌梗死4例,合并前壁、正后壁、下壁心肌梗死1例,无单纯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

1.2 诊断标准 低血压状态是指收缩压低于9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低于 60 mmHg,或收缩压下降大于30~40 mmHg,无末梢循环障碍征象;若低血压并有末梢循环障碍为休克状态,表现为意识淡漠、四肢湿冷、呼吸困难、冷汗和发绀,尿量<20 mL/h。本组18例低血压者,血压64~88/40~50 mmHg,1例发展为心源性休克。

1.3 结果 本组18例患者入院后均予低分子肝素、阿斯匹林、氯比格雷、他汀类等治疗,出现低血压后均予扩容治疗,日输液量500~1 000 mL,其中8例经扩容治疗后血压仍低,予联合升压药物治疗;1例发展为心源性休克;3例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予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均在1周内恢复正常心律,未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本组6例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10例低血压纠正后,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2例因高龄及经济原因,拒绝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积极抢救治疗及精心护理后,17例好转出院,1例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严重无法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转胸外科行冠脉搭桥术治疗。

2 原因分析

2.1 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由于右心室心肌梗死后,右心室顺应性和收缩性下降使右心室排血量减少,从而经肺循环到达左心室的血量下降,左心室充盈量下降,导致左心室排血量减少而出现血压下降,严重时出现心源性休克。本组18例均出现低血压,1例发展为心源性休克。

2.2 血容量不足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后,由于剧烈胸痛刺激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恶心、呕吐、胃纳差、出汗等一系列症状,在摄食过少、补液不足、失液过多的情况下易造成血容量不足而引起低血压。本组10例患者有胃纳差,摄食过少,其中2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2.3 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 由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于右冠状动脉,所以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易出现严重的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1]。严重心动过缓可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心动过缓并发低血压状态比较多见,称心动过缓—低血压综合征[2]。本组3例出现心动过缓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2.4 药物影响 右心室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不同于左心室心肌梗死,原则上禁用硝酸酯类、利尿剂和吗啡[3],因为应用这几类药物,可使心脏前负荷降低,心排血量下降,使血压继续下降,加重心肌缺血,扩大梗死范围。本组2例予硝酸甘油针0.2~0.5 μg/(kg·min)微泵注射,后因血压显著下降予减量停用。

3 护理

3.1 血压监测 一般低血压在急性心肌梗死4 h最明显。血压下降时间最早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72 h,75%患者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 24~48 h[4]。护士应严密监测血压变化,监护仪测血压低时,注意排除干扰因素(如体位、袖带松紧度等),勿过度依赖机器测量,应与手测血压比较。对原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应特别注意,有时血压值还在正常低限范围内,但对于基础血压高的患者而言已经是低血压状态。本组低血压发生距起病时间24 h内5例,24~48 h 13例。原伴有高血压病史8例。

3.2 心率监测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甚至室性停搏,危及生命,需密切观察,备好除颤仪及抢救物品以备急用。用临时起搏治疗时,注意固定导管,防止移位,观察有无起搏信号、起搏器工作的情况。本组3例心动过缓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接受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均在1周内恢复正常心律,未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3.3 评估心功能,避免加重心脏负荷的因素 除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外,还严密观察意识、面色、呼吸及颈静脉充盈情况,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必要时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观察中心静脉压,为评估心功能提供客观资料。当出现意识障碍、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湿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则提示心源性休克。本组3例予血液动力学监测,1例发展为心源性休克。

患者第1周绝对卧床休息,做好生活护理;避免情绪波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用力排便,必要时给予通便药物,使患者尽可能在稳定的情况下接受治疗和护理。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常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症状,故应患者鼓励进食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勿进食过快,避免饱餐。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可按医嘱予胃复安口服或肌内注射等。

3.4 用药护理

3.4.1 减量或停用引起低血压药物 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时,若出现低血压或收缩压下降大于30~40 mmHg,立即报告医生,予减量或停用。在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时,要特别注意有无首剂低血压效应,可引起严重不良后果[5]。本组2例予硝酸甘油微泵注射 0.2~0.5 μg/(kg·min), 后因血压显著下降予停用。本组5例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2例因低血压予减量,3例予停用。

3.4.2 应用扩容药物的观察 补液治疗时避免输液过快,既要补充血容量,又要预防左心室前负荷过高并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当血压上升至收缩压≥100 mmHg且相对稳定时,减慢输液速度,以血压稳定在正常低限范围为目标。病情观察时,警惕左心功能衰竭症状,如呼吸急促、咳嗽、心慌、心率增快、肺底湿啰音、咳粉红色泡沫痰等,一旦发生,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遵医嘱使用速尿和扩血管药物等。警惕心源性休克症状,如血压持续不升伴面色苍白、冷汗、尿少等。本组均予扩容治疗,3例予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补液,日输液量500~1 000 mL;10例扩容治疗后,血压稳定在90~105/55~65 mmHg;8例扩容治疗后,血压仍低,其中4例出现左心功能衰竭症状,1例心源性休克。

3.4.3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观察 若给予输液500~1 000 mL后,患者的低血压状态仍未改善,治疗上会给予联合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加压素,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微量泵注入,以维持有效的血流灌注。用该类药时,根据血压调整剂量;药液用尽时,提前备好药液,微泵残余报警时即予更换,以免药物注射间断引起血压骤降。本组8例经扩容治疗后血压仍低,遵医嘱予多巴胺以5~8 μg/(kg·min)静脉微泵注射;2 例联合多巴酚丁胺 3~5 μg/(kg·min)静脉微泵注射;1例予去甲肾上腺素0.1~0.6 μg/(kg·min)静脉微泵注射,8 例血压维持在 100~125/60~75 mmHg。

[1]Gumina R J,Murphy J G,Rihal C S,et al.Longterm Survival after Right Ventricular Infarction[J].Am J Cardiol,2006,98(12):1571-1573.

[2]兰银花.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35例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2):164-165.

[3]潘宝安,李永光,宋海滨.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8):1686-1687.

[4]陈玉兰,孙 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关低血压原因及护理对策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09,30(22):2867-2869.

[5]Spinar J,Vitovec J,Pluhacek L,et al.First Dose Hypotension after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Captopril and Angiotensin II Blocker Losarta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Int J Cardiol,2000,75(2-3):1971.

猜你喜欢

微泵右心室心源性
右心室评价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勘 误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新生大鼠右心室心肌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一种微泵悬挂装置的设计和应用
利用体块PZT制备膜片式压电微泵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新策略―肺部超声“彗尾征”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