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安职业指导思想摭谈
2014-03-30柳靖,柳桢
柳 靖,柳 桢
(1.河北师范大学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24;2.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71)
潘文安(1894—1970),字仰尧,号仰安,上海嘉定人,著名教育家,在职业指导领域享有盛誉。他在长期对职业指导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撰写了大量论著,为建构我国早期职业指导理论体系和开展职业指导运动作出了卓著贡献。
一、职业指导的实践
1.投身实践
1920年3月,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职业指导部,3月23日召开的第一次临时会议通过了潘文安拟定的“成立宣言书”,指出职业指导是一项重要的事业:“提倡职业指导,不能空谈空想,要切切实实从根本上做,下一番彻底研究工夫,实地去试验,所以特地组织了这个职业指导部。”[1]决定先从以下几方面实施职业指导:
第一,调查各地的重要职业,使学生有所准备。
第二,调查毕业生的年龄、学业、品性、能力和志愿等,引导他选择最适宜的职业。
第三,征集实业家对毕业生的条件,供师生参考。
第四,学生毕业前,职业指导部派人演讲选择职业的要点,详细列出调查结果,使学生有所心得。
第五,介绍毕业生进入相当的学校,提高其学力以适应日后的需要。
1923年职业指导部扩充为职业指导委员会,1924年“一星期职业指导运动”期间,潘文安经常到各地演讲。担任中华职业学校校长时,他大力推行职业指导,学校设有职业指导委员会,在机械工场仿制德国心理测验器多种,以便测验新生及工徒的需用。1926年根据职业指导原理,曾办择业预科一班,结果极佳。1927年9月10日上海职业指导所成立,潘文安担任副主任,1929年5月—1931年6月,潘文安在各教育局、职业指导所和中学进行职业指导相关主题演讲70余次。
2.引介职业指导
潘文安著有《日本职业指导概观》、翻译了日本人山根真柱的《作义主义与职业指导》和《关于小学校的职业指导》等。《日本之职业教育》列“日本最近之职业指导”专章,论述日本职业指导的发展情况,介绍文部省中央职业指导协会、“大日本职业指导研究会”和“中央职业绍介事务局”等职业指导机关。
潘文安与杨崇皋、管瑞之合译了日本人增田幸一的《职业指导与个性》,包括“个性问题之开展”“个性之意义”“小学校中之个性问题”“个性调查之范围与方法”“性能调查法各说(一)”“性能调查法各说(二)”和“各种个性调查式样”等七章内容。
潘文安与蒋应生合译了美国人葛恒(I.David Cohen)的《职业指导之原则与实施》,介绍了职业指导的概念、历史、组成部分、原则、范例、方法和实施等内容。校订者沈有乾、陈选善均认为其“理论实际,双方兼顾,足供国内研究与实施职业指导者之需要”。[2]
二、探讨职业指导理论
1.撰写职业指导论著
在躬身职业指导实践的同时,潘文安及时反思、总结,出版了《职业指导ABC》《青年职业指导》《职业指导》《小学职业指导》等论著。其中《职业指导ABC》是根据自己主办职业指导的经验,参考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制度和最新学说撰写而成的。阐述了职业指导的意义、价值、范围,以及中国实行职业指导的紧迫性、欧美及中国职业指导的历史与现状,论述了职业指导与民生主义、中小学教育、中小学课程、大学教育、女子教育、成人教育、就业指导和职业训练的关系,指出职业指导的实施手段是考察个性、心理测验、职业分析和职业介绍。
潘文安认为,“职业一面为个人谋生,一面为社会服务。指导的意思就是立于客观的地位,用科学的方法,精细的功夫,测验的手续,谈话的方式,就我们的经验见解,切切实实地引导人家,入于正当的途径,适宜的地位。所以职业指导就是根据这种原则,采用这种方法,尽力协助青年解决职业上所有的问题的。”[3]职业指导包括指导青年选择、预备、加入、改进和改选职业,从小学职业准备起,到青年离校后能在职业界自立的时候为止。
2.重视学校的职业指导
潘文安认为职业问题是青年最切身的问题,职业指导在学校的各个阶段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职业指导,在小学已占极重要之地位……即可于小学毕业生之出路上证之。今日小学毕业生之出路,据最近教育部之统计,升学者占65%,就业者占35%,无论其为升学,为就业,而需要适当之指导。……最近自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实施职业指导办法以后,各地各学校均已注意于此,并多积极从事于升学与就业之指导者。”[4](序)
(1)小学的职业指导。小学教育是国民根本教育和生活教育的起点,因为小学生的游戏里几乎都蕴涵着职业的意味,所以十分需要职业陶冶和职业指导。但小学职业指导不同于中学和大学,只要根据“学”就是“做”的原理,避免虚空抽象的教育,使小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养成为个人谋生、为群体服务的习惯即可。
小学不必开设职业课程,但是各门课程都要含有职业的意味,应职业化,需注意以下几点:1)使儿童认识社会的性质;2)使儿童晓得社会上各业的内容;3)使儿童扩充学习的观念——不在乎获得分数,——要存服务社会的观念;4)养成儿童服务的习惯;5)测知儿童对于职业的倾向,做将来就业升学指导的根据。[5](P49-52)
潘文安认为小学职业指导的实施应设立指导委员会,制定实施计划,搜集相关材料,进行职业的调查和分析。实施步骤可分为:1)特定职业指导周;2)准备毕业生的各种调查表;3)实行升学指导;4)实行就业指导;5)继续调查。
(2)中学的职业指导。“中学教育是完足普通教育和开始专门教育的时期。学生非常复杂,有的志愿升学,有的不升学,有的聪敏,有的愚笨,有的境况好,有的境况不很好。……假使不问学生的来源,志趣,一律给他们同样的教育,那么结果便格格不入,教的人和学的人都要受到无形的损失的。要补救这种损失,就要施行教育指导、升学指导、择业指导、生活指导等相当的指导。”[6](P58)
潘文安高度重视中学的职业指导:“初级中学为升入高中之准备,一切学科,多含试探青年心理智力之性质,与其未来趋向至有关系。故青年不论升学就业,认为紧要关头,率于此时决定方针,以定选择学科之标准。其需要职业指导之急切,在各种教育阶段中为最甚。至高级中学,虽已分科,且多以升入大学专门为目的。但同时有一部分学生,因经济环境之影响,不能不早早服务者。又于职位之选择,智能之准备,及一切职业上之训练与修养,在有赖于职业指导之帮助。故职业指导在中等教育上,确占重要之位置。”[7]
中学的职业指导可通过成立职业指导委员会、个别谈话、设置考察表、参观、调查职业、专家讲演、升学指导、联络家庭、设立职业指导课程、服务指导和智力测验等方法进行。
(3)大学的职业指导。由于大学生的选科大多出于家长的希望、朋友的劝告或某校某科的设备、师资等原因,而没有考虑到个人的才能和性格。为了不埋没天才,造成个人和社会的损失,大学需要通过职业指导寻出大学生的真正才能,调查社会真正的需要。
大学里应该设立职业指导部,利用标准测验、中心能力测验、经验测验、模仿测验和分析测验等各种测验获得客观材料,作为指导的参考;增加师生共同生活,采用动教育,给职业指导增加助力;通过详细考虑,精密计划,精细调查,完全明了社会的真正需要;大学应该切实联络,调查和举办与职业有关的事业。作为最高学府,大学应成为文化中心,不能“袖手旁观”,应该联络别的机关,多方扩充指导事业。[8](P67-71)
三、关注职业训练和服务指导
1.职业训练
潘文安认为职业指导不是一时的而是继续的,不是局部的而是整个的,不是片段的而是有组织的,不是盲从的而是科学的。职业指导的工具是心理学和职业学,但仅凭这两种工具不能培养适应职业界的人才,要使学生具有尊老敬长、互助合作的精神必须依靠职业训练。
职业训练应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的真义在服务社会,养成艰苦勤劳的习惯,培养职业兴趣,训练适于某业的健康体格,养成适于所要进社会的正当习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2.服务指导
职业指导实施的时期,是从小学职业准备的时候起,一直到青年离校以后的确能够在职业界自立的时候为止的。所谓确能自立的时候,并不是青年得到所介绍的职业,就算确能自立,乃既经介绍相当职业之后,还要时常到青年做事的地方,问他服务的状况,帮助他解决困难的问题。如果他的学力还没有充足,要替他筹划补习的方法,一直要等到没有困难,没有危险,不必指导帮助,可以自立,然后指导的责任,才算完毕。这就是服务指导,是职业指导最后的一步。
服务指导是指导已经加入职业界的青年怎样尽心尽力去做工作,使得事业得到相当改进的;就他们顶觉短缺的地方,或痛苦的地方,想法补救或排除的;怎样利用业余的时间,补习应用的知能,以谋本位的向上或成功。[9](P96-97)
在长期从事职业指导实践的同时,潘文安全面、系统地探讨了职业指导理论。他认为职业指导要运用科学的方法、精细的功夫和谈话的方式,因人而异地引导青年选择与自己兴趣、能力相宜的职业。职业指导的工具是心理学和职业学,成功的职业指导应通过职业训练培养学生艰苦勤劳的习惯和职业兴趣、训练适于某业的健康体格、养成社会需要的正当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互助合作的精神。职业指导是一项长期、继续的事业,从小学职业准备起,直到青年离校后能在职业界自立的时候为止,即使在青年获得职业后,还需要进行服务指导,帮助他解决职业上的困难。职业指导不仅要在职业指导所内进行,而且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职业指导。在各个学龄阶段实施职业指导,有助于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他们明了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方向,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由于目前我国的小学和初中还没有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学生在择业时缺乏职业方向,潘文安倡导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都进行职业指导的主张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宜的职业,对我国当前职业指导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本部创设职业指导部宣言[J].教育与职业,1920,(4).
[2](美)I.David Cohen,著.职业指导之原则与实施[M].潘文安,蒋应生,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2.
[3]潘文安.职业指导[M].上海:中华书局,1930.
[4]潘文安,陈重寅,喻鉴清,编.小学职业指导实施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
[5][6][8][9]潘文安.职业指导 ABC[M].上海:世界书局,1929.
[7]刘湛恩,潘文安.中学职业指导方案[J].教育与职业,1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