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细胞免疫治疗的护理

2014-03-30陈晓薇周春兰刘梅娟

护理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细胞液回输针头

陈晓薇,周春兰,刘梅娟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 广州 510515)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在全世界每年有62.6万人患病,死亡58.9万人,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仅次于肺癌,且有上升趋势[1]。目前,肝癌的治疗涉及内科、外科、介入、放射等多个学科,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或肝移植)、局部消融治疗、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及分子靶向治疗等。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属于第3类医疗技术,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中的研究热点。肝癌的免疫生物治疗是肿瘤放、化疗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促进患者免疫重建、消除残留病灶及骨髓净化都具有良好效果[2]。我中心自2012年1月开始,使用细胞免疫对肝癌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 胞 (dendritic cell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DC-CIK)免疫治疗法,现就其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1月,在本中心接受DC-CIK治疗的患者123例,其中男性111例,女性12例,年龄24~81岁;肝功能分级:A级71例,B级37例,C级15例,均满足治疗条件。预计生存期≥3个月,卡氏评分≥60分,血小板计数≥40×109/L,白细胞≥3.5×109/L,血红蛋白≥100 g/L,淋巴细胞百分比20%~40%。

1.2 操作流程

1.2.1 细胞的制备方法 采集患者外周血100~150 mL,在符合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条件的实验室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123例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到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量平均为1.41×108[(0.3~3.52)×108],然后用贴壁纯化法诱导培养DC细胞,同时收集非贴壁细胞,用多种细胞因子(如白介素-2、白介素-1α等)刺激诱导培养。第8天,将抗原并促成熟的DC与CIK进行混合培养,以进一步刺激CIK的增殖和分化;第14—第18天,在严格质检合格后,将DC-CIK回输给患者。DC-CIK治疗整个疗程约20 d,常需连续使用4~6个疗程。

1.2.2 质量控制 实验室管理符合GMP要求,每例细胞收集后,除留取部分标本送检验科行细菌、真菌、支原体检测外,实验室工作人员还需在回输前24 h内,对培养的细胞进行细菌、内毒素自检测,结果均合格后,方可给患者输注,以保证细胞治疗的安全性。

1.2.3 采血及运送 采用电子测量仪、一次性采血袋,准确抽取患者100~150 mL外周血,将血液和知情同意书一起送实验室。细胞培养期间患者可回家等待,回输前2 d通知患者到病房回输细胞;运送细胞要求温度在4~37℃,1 h内不用特殊处理。超过1 h、或外界温度≥37℃时;须冷藏运送,外界温度≤4℃时,须保温运送。运送过程中,尽量避免剧烈震荡,以免造成细胞损害。

1.2.4 疗程要求 治疗的前半年,1次/月,半年后1次/2~3个月,要求患者至少连续治疗3个疗程以上,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1.3 结果 本组123例患者抽血后,经过12~22 d(平均16.8 d)的体外细胞培养,在约定时间一次性回输细胞液,回输细胞量达(3.03~13.0)×109,平均 6.76×109;共进行293例次细胞回输,平均2.4例次(1~9例次)。本组只有2例患者在回输后发生畏寒、发热反应,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2 护理

2.1 健康宣教 DC-CIK免疫治疗是近几年才兴起的肿瘤生物免疫治疗方法,因培养条件严格,目前开展此类项目的医院主要集中在三级甲等医院,覆盖面不高,宣传力度不够,患者及家属对其缺乏了解,加上单次治疗费用较高,患者易产生顾虑[3]。治疗前,详细讲解细胞治疗方法、原理、优点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等,在患者及家属理解的基础上,签署知情同意书。在采血前1日的3餐和当天早餐,均可以正常进食,但尽量少食油腻食物,以清淡为主。让疗效显著的患者现身说法,打消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在患者集中的区域,张贴或摆放细胞治疗最新资料,向患者传达他正在接受的治疗是目前全球最新的医疗手段等信息,提升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信心和积极性。同时,指导患者认真填写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存留相关资料,以便后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门诊治疗的患者,要求在抽血前1周内检查血常规。进行生物治疗前抽血时,出示结果,供医生判断能否进行细胞治疗,并预测治疗效果。

2.2 给予无痛穿刺,控制细胞回输的速度和量 门诊患者返院回输细胞时,先挂号,由医生开细胞治疗单,经2名护士、患者三方查对无误,方可执行。由于采血量大,本科室使用的采血针头类似于献血针头,比较粗,痛感较强烈。患者一般需穿刺、抽血3次进行细胞培养和输注。为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要求所有护士掌握无痛穿刺技术,包括:选择肘部粗、直大血管,选用锐利的针头,在血管上方呈45°快速、直刺血管,穿刺皮肤后直接进血管,避免针头在皮下走行(会加重疼痛),一见回血即放平针头进血管。安排高年资护士采血,确保穿刺一次成功。从静脉回输时,选择普通双头输血器,使用7.5号头皮针,先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引导,然后输入约200 mL的DC-CIK液。开始输注时,速度宜慢(<30~40 滴/min),观察 5 min,患者无不良反应后以80~100滴/min速度输注,60 min内输完。细胞输注过程中,间断轻晃细胞回输液,避免细胞凝结成团,影响疗效。输注前,叮嘱患者遇到寒战、呼吸困难、胸闷等不良反应,及时报告。输注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细胞收集袋和输血器并回输,保证回输的细胞足量。

2.3 不能及时回输细胞液的处理 收集后的细胞在室温下不能存放过久,尽量立即使用。若患者临时有事耽误了及时回输,能在1 h内输入,则将细胞液存放在室温下,每隔5 min轻轻摇动,避免细胞凝集成团;超过1 h,应立即联系实验室人员,将细胞液送回实验室培养箱存放。等待时间不宜超过3 h,以免细胞凋亡,失去疗效。本组1例患者因有事不能及时回输细胞,1 h后将细胞液送回实验室保存至第2天输注,回输后患者感觉良好。

2.4 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置 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发热反应。输注期间,严密观察记录患者的反应,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调慢输注速度或停止输注,并报告医生处理。在细胞输注过程中,有极少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可给予苯海拉明20 mg肌内注射;细胞输注结束后,约15%患者会出现寒战、发热反应(37.0~38.5℃),一般发生在治疗当日[3]。 嘱多饮水,2 000 mL/d,注意休息,一般在2~6 h体温恢复正常。极少数出现体温较高,超过39℃时,需采用物理降温或给予解热药治疗,但禁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影响疗效。本组患者有2例分别在输注细胞后5 min、60 min,出现寒战、高热,体温超过 39℃。立即给予保暖、低流量吸氧、肌内注射非那根25 mg、物理降温并口服百服宁等处理,约2 h,体温恢复正常,患者精神状态良好,在后期的细胞治疗中无类似反应发生。本组无1例发生过敏反应。

[1]陈建国,陈万青.中国2003-2007年肝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6):547-553.

[2]金 钊,刘显智,李剑平,等.CIK与树突状细胞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4):314-316.

[3]卢英洁,张 媚,张 燕.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2):131-132.

猜你喜欢

细胞液回输针头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颍上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自体血液回输技术
基于新课改下高中生物课本中“细胞液”概念学习
消化液回输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浅谈植物生长与细胞液浓度的相关性
“流鼻涕”的大葱
大型脊柱手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复合自体血回输的效果研究
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