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北圈带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4-03-30肖玉明
○ 肖玉明
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打造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新的重要支撑而作出的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必将对推动我国经济协调均衡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长江沿岸的重要省份,湖北省已经形成“支点建设”领航、“两圈两带”全覆盖的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实践证明这个战略体系是科学有效的,应长期坚持下去。与此同时,面对国家布局建设长江经济带这一新的重大战略变化,湖北需要有积极的战略应对,否则,不仅难以抢占战略先机、难以充分分享战略蛋糕,甚至可能再次重演与重大战略机遇擦肩而过的历史。为此,一方面,湖北必须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与湘、赣、皖等省一起合力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以下简称“中三角”),东接“长三角”,西连成渝经济区;另一方面,必须加紧练好内功,特别是要优先支持武汉城市圈与湖北长江经济带融合发展(以下简称“圈带融合发展”),以赢得更大的战略空间和利益。
一、优先推进湖北圈带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所谓优先支持圈带融合发展,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在整合圈、带资源的基础上,省级层面优先安排和实施一批跨区域的重大工程,使圈带之间的产业和基础设施有机连接、要素自主流动、市场统一融合,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不断提升经济关联度和耦合度,形成带动湖北约1/2国土、75%人口的强大发展新动力,推动圈带整体联动、一体化协同、可持续发展,走在整个长江经济带前列。优先支持圈带融合发展,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是国家新的战略态势使然。
(一)圈带具有发展效率比较优势,支持圈带融合优先发展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经济发展通常有均衡和非均衡两种形态和方式。现代经济学已经证明,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寻求加快发展的不发达国家或地区而言,较之均衡发展方式,非均衡发展方式是更为有效的选择。其原因是:在发展资源和条件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前者不能使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而后者通过选择可以支配或影响全局的优势地区、优势产业加以重点发展,快速形成重要增长极,进而通过增长积累以及增长极的辐射、扩散效应支持和带动其他地区乃至全局发展。也就是说,非均衡发展更有利于形成总体发展的帕累托最优,因而,它也成为一国或区域经济寻求超常规发展所采用的基本方式。
优先支持圈带融合发展,实质上就是一种非均衡发展。从湖北的实际来看,采用这种发展方式具有客观必然性。一方面,湖北属于后发地区,省内自有发展资源相对有限,且优质资源的流出大于流入;另一方面,省内地区间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圈带在发展效率上具有比较优势,这种优势可从其对全省经济的贡献及其与人口的比较中得到佐证:2013年,武汉城市圈 GDP为15574亿元,湖北长江经济带GDP为17669亿元,分别占全省GDP(24668亿元)的63%、71%;城市圈9个市加上长江带中另外3个市州的GDP、地方财政总收入、常住人口分别约占全省的82%、77%、75%;圈带内的武汉、宜昌、鄂州、潜江的人均GDP分居全省17个市州(直管市、林区)的前四位。在这种条件下,优先支持具有比较发展优势、带动面广的圈带做大做强,不仅所投入资源的产出可趋于帕累托最优,而且同等投入对周边地区所产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最大。换言之,优先支持圈带融合发展,最有利于推动全省快速发展。
(二)圈带具有战略地缘之便,支持圈带融合优先发展是分享国家战略机遇、赢得战略主动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国家先后作出了打造“中三角”(区域性战略)和建设长江经济带(全局性战略)的战略部署。从建设长江经济带来看,它横贯我国东、中、西部,覆盖东起上海、西至云南的11个省市,能有效将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可持续发展贯通,将对促进生产要素流通和资源优化配置起到巨大作用。从长远看,围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和空间主轴这一主线,长江经济带将在未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并为西向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东向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奠基壮行。从打造“中三角”来说,它横跨长江中游湘、鄂、赣、皖四省,必将对长江中游地区的快速崛起产生重大影响。可以预见,围绕抢抓这两大战略机遇,相关省市之间必将展开新一轮激烈竞争。在这种新的战略态势下,湖北的战略应对既要考虑已有的发展基础,还须考虑战略性潜力。在湖北“两圈两带”中,武汉城市圈与湖北长江经济带除了发展基础较好和具有发展效率上的比较优势,还同处长江沿线,位于建设长江经济带和打造“中三角”国家战略版图的核心地带,其巨大的战略性潜力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以优先支持圈带融合发展作为与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打造“中三角”的一种战略对接,是当然的不二选择。这样做更有利于在建设长江经济带中占据先机、赢得主动,获取更大战略利益;更有利于将拥有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武汉的湖北打造成为推动“中三角”发展的战略支点,发挥龙头带动辐射作用——这正是近年来国家将武汉由原来中部地区重要城市的定位升格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意图所在。
(三)圈带具有战略叠加之利,支持圈带融合优先发展最有利于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
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是党中央赋予湖北的重大历史使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步伐将是湖北改革发展面临的总课题。从理论上说,以非均衡方式选择优先发展战略重点,以形成总体发展上的帕累托最优,是解好这道题的基本要义和关键所在。就湖北“两圈两带”整体战略布局看,打造武汉城市圈处在建设“两型”社会、“中三角”、长江经济带,从省域内、区域内再到全局性的三个国家战略的叠加位置,无疑是“两圈两带”战略的核心,而建设湖北长江经济带既是“两圈两带”战略的主轴,同时也是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武汉城市圈和湖北长江经济带在湖北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另一圈一带则不具这种地位),二者实际上成为湖北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目标的主要战略空间。此外,二者在地理空间上高度重合,意味着它们融合发展具有叠加性的战略优势和条件。在地理分布上,武汉城市圈9个市与湖北长江经济带8个市州中有5个市重合。据统计,2013年,圈带重合的5市GDP达12979亿元,分别占城市圈的83%、长江带的73%。圈、带在湖北乃至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及其高度重合这一现状,决定了优先支持圈带融合发展,既是顺势而为的科学选择,又是行之有效的必然选择。只有这样选择,才更利于形成总体发展上的帕累托最优,加快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
二、推进湖北圈带融合发展的基本着力点
(一)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新支撑带,推进湖北圈带融合发展,都需要加快建成富有效率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此,要进一步加快全省尤其是圈带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建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统筹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有机协调发展,形成覆盖省内主要城市,畅通“中三角”,通达全国主要经济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快捷、安全、高效、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此,要突出解决好以下问题:沿江铁、水、公、空有机衔接不够、集疏运体系不完善;部分航段“梗阻”较严重,航道通航能力不够;港口建设滞后,现代化、专业化港口数量偏少,港口生产能力不足,分工不够合理。
(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联动发展
产业始终是经济的支撑。打造长江经济带,势必对国家未来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推动圈带融合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科教和人才优势,主动对接国家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战略需要,实施科学有效的产业优化发展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联动发展。为此,重点要在解决以下问题上取得新突破:产业结构不合理,各地产业结构雷同严重,差异化不足、互补性不强;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聚集度不高、关联度较低,产业链不够完善,产业协同发展效应不足,产业层次总体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
(三)健全完善城镇网络体系
推进圈带融合发展,必须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在产业集聚、城市功能等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沿江城市群,健全完善城镇网络体系。要下大气力解决以下问题: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城镇结构体系不够完善,大中小城市与城镇体系缺乏梯次层次,发展的协调性不够、互补性不强;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人口城镇化滞后。
(四)打造沿江绿色生态走廊和生态文明示范带
长江生态安全关系全局,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切实转变发展方式,避免边发展边污染。要坚持“生态功能不退化、资源环境不超载、污染物排放总量不突破、环境准入不降低”四条“红线”,确保湖北圈带社会经济发展不突破区域生态环境底线的目标,走出一条绿色生态发展新路,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同步发展,将圈带打造成为沿江绿色生态走廊和生态文明示范带,为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永续利用作出湖北贡献。当前,必须加紧探索解决环境污染物超标排放、环境生态违法成本低以及生态补偿缺失等问题。
(五)推进全面全方位深度开放
面对国家推动长江全流域开放开发的新形势,必须坚持实施开放先导战略,推进湖北特别是圈带深化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以全面全方位深度开放将圈带打造成内陆开放高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为此,要重点解决发展环境不优问题:政策环境的稳定性、透明度不高;市场环境统一性、开放性尚存不足;行政环境存在规范性、公正性不够,效率不高,外资内资进出便利化程度不高。对此,要大胆对接、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将湖北圈带的市场、商务、政务、法治环境打造成内陆乃至全国一流。
三、推进湖北圈带融合优先发展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尽快形成对优先推进圈带融合发展的战略共识
要深化战略认识,从新的更高的战略层面认识加快推进圈带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家打造“中三角”、建设长江经济带,对湖北而言是重大的战略机遇,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则是一个重大挑战。无论是抢抓机遇还是应对挑战,都需要全省上下产生更加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形成强有力的应对策略。如上所述,合适的选择就是优先支持圈带融合发展,以圈带融合与加快发展来应对战略挑战、抢占先机。对此,要加快形成共识并迅速予以实施。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抢抓战略机遇,赢得战略侍机和主动,加快湖北发展步伐。
(二)组合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对圈带融合发展的推动作用
加快推进圈带融合发展,必须运用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使市场的力量和政府的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充分发挥作用。就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配置来说,必须放手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就政府掌握的资源而言,同样应最大限度地通过市场来进行配置,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为此,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市场化步伐,坚持让包括省级层面优先支持在内的各类资源以市场为主来加以配置,另一方面,必须厘清与精简政府职能,政府要自觉按经济规律办事,更加善于发挥市场的作用,更加注重发挥好自身在战略规划、组织协调和宏观调控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加快推进圈带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加快构建推进圈带融合发展的组织机制
推进湖北圈带融合发展,一方面,要加快构建从上到下的纵向组织机制,另一方面,要构建横向的互动机制,即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形成市场体系统一开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新机制,而其核心是探索构建推进圈带一体化发展利益共享机制。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使圈带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取得突破,走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前列。当务之急,可考虑将现有圈、带协调机构和力量整合在一起,设立新的、高规格的圈带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其职责主要是:跟踪研究国家长江经济带和“中三角”战略及其政策变化态势,抢占政策先机;加强战略规划,统筹实施跨区域的重大工程,协商圈带重要资源整合等问题,指导圈带合作共赢发展;研究部署圈带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协调建立一体化政策体系;及时总结推广圈带各地之间加强协作发展的探索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