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有效教学的教师个人知识*

2014-03-30

当代教育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情景教育教师

● 罗 超

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将人类积累的精神文化教授给学生,而学生能否有效的接受知识,则取决于“有效教学”。倘若教师只凭书本知识的讲授,难以有效的应对灵活与复杂的教育教学情境问题,教学便谈不上有效性。建构教师个人知识,情景性地处理各种教育教学事件,这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和基础。

一、基于有效教学的教师个人知识

(一)何谓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概念有两种主要表达。一种是立于教师角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1]一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将有效教学的内涵局限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学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学好。因此,有效教学是教师以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2]有效教学并没有忽视学生的主观需求,而恰恰相反,承认和提倡学生的主体性,只是把它们纳入到教师的整个教学的组织安排中。

(二)教师个人知识的概述

教师教学离不开教师对知识的掌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教师知识的研究进入“黄金”时期。由于学者们对教师知识的不同理解,提出了教师知识分类的各种看法。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属舒尔曼(Shulman,L.s.),他指出教师教学要有七种知识: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性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生及其特征的知识、教育情境知识、教育目标、目的、价值以及教育哲学与历史基础知识。[3]但是,“这些知识构成是从外部出发界定的,假定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从而在教师教育时培训教师形成这方面的知识”。[4]教学是一种情景性的活动,从外面界定的知识只能作为教师教育的基础,无法有效处理个体在实践中的教育教学问题。

近几年,后现代主义的发展与知识观的传播,给个人知识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开放性,变革性,整合性及个体主观体验的重要性。”[5]“在知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上,知识并不是对认识对象的‘镜式’反映”,“在认识领域中,根本不存在对认识对象的终极解释。”[6]再加上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课程观的影响,更加深化了对事物的“内在发展”的思想的研究。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个人知识》一书中指出,“个体也是一种个人事实,而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它是不可言传的。”[7]同时,康内利(Michael Connelly)和柯兰迪宁(Jean Clandinin)提出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见解。他们认为,个人实践知识存在于教师以往的经验中,存在于教师现时的身心中,存在于未来的计划和行动中。个人实践知识贯穿于教师的实践过程,也即,对任何一位教师来说,个人实践知识有助于教师重构过去与未来以至于把握现在。[8]概言之,教师个人知识,就是一种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在教育情景中,教师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维以及以往的知识体系建构新知识。

(三)教师个人知识:有效教学的奠基

教学有效性的实施依赖教师个人知识的发挥。首先,教学是将人类积累下来的各种符合传递给学生,这些符号包括,语言、艺术、历史、科学技术等。[9]在人类长久的历史时期,符号代表着意义上的知识,并形成了编码完善、规则合理、稳定的认知符号知识表征系统。所以,教学不管是直接的传递过程,还是通过教师为中介的传授,都需要以一种容易理解的符号知识与人类进行接触,习得这方面的知识。从这个方面上说,教学离不开知识。其次,当教师接受或获得这些符合的意义,也就是,教师从外界获取符号性的知识,然而,在教学之中,把这些符号经过处理,传授给学生,教师少不了对符号性知识的再加工,这个过程与其说是技巧性的处理,还不如说是知识的一种再创造。换言之,教师还要把这些符号有规律地传递给学生。这就要利用教师知识(以上提到的分类知识)。再次,有效教学符合学生的利益,满足学生的要求,能够提高他们对学习的乐趣。所以,提倡有效教学,对教育教学的实施意义重大。有效教学是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教师用新课改的精神理解教学,解读课本,根据具体的学生,利用以前的实践性教学经验,有效地设计课程,而整个的教学过程从教师备课、策划、组织等课前的事务到课堂的教学事件的处理,始终处于临时的情景中,与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密不可分。[10]可见,教师个人知识对促进有效教学实效显著。

二、教师个人知识有效教学的表征

有效教学中的教师个人知识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教师的个人知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能产生实效,对教学、教师发展有促进作用,而错误的知识能阻碍教师教学。教师个人知识仅指正确的教师个人知识。第二层,不论教师个人知识的正确与否,作为整体的个人知识的有效迁移部分,这部分知识是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其重点是如何建构和发展有效迁移的那部分个人知识,也即教师的个人知识有效性。本文讨论视角取第二层含义。

教师个人知识的表征方式是运用以往的知识处理当下的教育教学中的事件,从思维的构思到具体的表述,以及其它所涉及到的情境方式,它旨在提供学习参考,便于在以后的实践情景事件处理中,供教师自身或他者借鉴。

(一)临场语境的思维

教无定法,教学随时能改变它所处的环境,先前的具体情景中进行教学的知识,不能用于当下。教学没有固定教学模式,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同样,教师的教学知识不是尘封不动的,也要随时空的转移而改变。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最大的不同,不是在于知识的高深,而是面对众多的不确定性的教育教学条件,优秀教师能作出较快的反应与解释,在思考后,采取特定的情景化的行为。

(二)实践经验的表述

个人知识的获得不外乎两种途径,一是对外界所说的结构性知识的内化;另一种是在实践之中的积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因此,实践的途径更加有意义。教师作为“普通教育中的知识传播者”,教师的行为离不开实际的教育教学,平常的工作积累,存储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而这些经验都是在具体的情景之下学习的,受到个人的计划、目的、人生经验的影响,并包含丰富的个体化语言来表达。[11]面对各种具体的场景,教师能迅速回忆起知识库中的经验,形成个人新旧情节性知识的连接,以提取满足当前条件的实践知识,并以实践经验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来传递或解决此时此刻的教育教学问题。因此,当教师个人知识去表达教学问题时,将是采取实践处理后的知识表述。

(三)多元资源的整合

教师的个人知识是综合性的知识。从纵向来看,个人知识的表述要受以往知识的影响,包括教师学生时代的学习、教学经验积累等,这与当前的情景知识密切相关。从横向而言,教师个人的理想、信念、能力以及教育目的、途径等相互关联,共同作用于教学。它们纵横交融,整合为教师的个人知识,而且这种整合没有丝毫痕迹,不分你我,形成“融合体”。处理教育教学问题,所运用的知识便是“融合体”的共同知识。具体的说,教师个人知识有效部分的提取,就是“融合体”的体现,不过针对具体的情景,并不是“融合体”知识的全部,而是它的一小部分,视具体场景,提取不同的“融合体”的一部分。因此,教师个人知识有效行为的应用,须与教师内心深处的资源整合,用自己的整合部分解决情景问题。

(四)教学手段的操作

教学手段作为教育的中介物质,发挥着巨大的教学辅助作用。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手段被认为运用教学活动,能有效地处理呆板的知识传授,让死气沉沉的课堂顿时活跃,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实,教学手段还是一种知识。这种手段的范围就比较大了,并不局限在物质的教学手段,还包括教师的语言、眼神、举止行为等。比如,摇头表示“不”,点头表示“是”。“不”与“是”明显的表达出来个人的认知结构。在语境明朗情况下,也就是学生能够接受这套认知结构,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带有着不同意义的知识,而且这种手段的发挥,往往带有个人的成分。针对情景性的教学,教师根据临场需要,采用合理知识手段,淋漓尽致地发挥手段的作用,使教师个人的知识与手段合二为一,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

三、构建教师个人知识的策略

教师个人知识是有效教学的命脉,也是教师个人知识存在的基础。因此,建构教师个人知识,应立足于有效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探讨有效地促进教学的教师个人知识。

(一)教育教学反思

“人们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这实质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12]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长期积累的经验不会像一叠叠废纸,它需要经过某种方式的组合,形成便于查询的笔记本;在新旧知识的融合与情景的处理中,个人经验知识也不是简单的 “搬运”,他将是有机整体地协调各种资源。反思将各种零碎的东西整理,以迅速、有效处理各种情景之下的教学问题。实质上,反思的结果是形成教师独特的教育知识体系,教师的教学反思性过程和教师的个人知识的建构过程具有同一性。教师对个人实践经验的审视,也就是对教学的反思,指向于促进教学的合理性,便于教学知识有效传递。总之,反思的过程即教师知识的有效储存过程,在处理教学具体问题时,教师个人知识有效性的建构过程同样是教师教学的反思过程。

教师反思的方法很多,比如,教育日志、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后记、档案袋等,都能有效的发挥反思的作用,利于在实践中生成个人的知识体系。

(二)理解学生,生成教学个性知识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性的存在,对教师临场知识的应变与个人知识的积累维持着生成的动态性与生命性,赋予教师个体以创造精神。因此,教师承认学生的存在,理解学生,顺导他们的理想、兴趣,发挥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平时言行举止行为是精神世界的射影,充分地凸显了他们的个性思维,而对他们的教学,已不是本体性知识的敷衍,而是基于学生的理解,有针对性地教育教学。观察学生,记录他们的点点滴滴,在众多的现象背后,分析出他们的内心动态,为教师教学知识的生成打下基础。

(三)构建教学共同体

“教学共同体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彼此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目标、共同行为准则的教育群体。”[13]在教学共同体中,教师可以把同伴的知识迁移或借鉴到自身,内化为自身的实践性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也”,不管是新任教师,还是优秀教师,他们身上都闪现着教育的“智慧火花”,为每位教师提供源源不断的共享资源,为教学提供有效的实践经验。另外,教学共同体还能够进一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构筑教师有效的教育教学处理方式,间接地促使教师个人知识的形成。教学共同体展现出教育的集体智慧,更容易凸显教师有效教学的能力,让生成的教师个人知识更准确,更有效。

教师个人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提升和理论升华,它能帮助教师情境性地处理教学事件,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知识,它构成了有效教学的核心要素,为教师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构建教师的个人知识是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教育教学,在教学共同体的群力下和充分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为教师知识的生成铺好一条有效的道路,生成教师的个人知识,并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师生教和学的需求,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1]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5):37-40.

[2]姚利明.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21-27.

[3]Shulman,L.s.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J].Harvard educationalreview.1987(1),1-22.

[4][12]姜勇.论教师的个人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转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6):58.

[5]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4.

[6]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2.

[7]波兰尼(Michael Polanyi)著,许泽民译.个人知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509.

[8]D.琼·康内利 (Michael Connelly),F.迈克尔·柯兰迪宁(Jean Clandinin),何敏芳译.专业知识场景中的教师个人实践知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2):6.

[9]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人伦[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10]罗超.从知识到知识教学:论教师教学观的演变[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1):57.

[11]申继亮.新世纪教师角色重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8.

[13]王现军.新课程需要建立教学共同体[J].教学与管理,2004(4):36-37.

猜你喜欢

情景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情景交际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楼梯间 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