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两型”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4-03-30赵晖
赵 晖
(湘潭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 湘潭411100)
新课程实施已有多年,湘潭市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发生了一些良性变化,同时仍存在不少问题,对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在课堂教学实践上也缺乏一些基本的、科学的教学模式来规范我们的教学行为。
1 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用以引导和规范教学活动、教学行为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中学语文“两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构建,就是要用科学的框架和程序的范式,使得我们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更加“节约”。由于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内容没有任何确定,以致于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走向了泛语文化,甚至非语文化。因此,目前确定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1]。同时,使得我们的教学活动的氛围更加“友好”——包括师生、生生的和谐共长,学习者与文本与社会生活的良性互动。
“两型”课堂教学模式,衍生于“两型”社会理念。中学语文“两型”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构建一种低耗高质、和谐共长的中学语文课堂。“两型”语文课堂,能够为师生可持续发展导引航向,能够为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提供保障,能实现师生真正的“和谐共长”,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在和谐共长的“两型”语文课堂中,师生之间能进行通畅的信息交流,拥有交融互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彼此形成学习共同体,形成动态、生成、发展、和谐民主而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从国外研究现状来看,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主要有: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前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模式”、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专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德国教育学家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等。
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国外成功的探究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也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其中影响较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有两大类:一类是以追求课堂高效为目标,按预习、展示、反馈三板块结构课堂,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强化展示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如杜郎口中学的“336”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许市中学“五环渐进式”模式、昌乐二中“27l高效课堂”、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另一类是定位于以人为本,强调和谐发展的课堂理论与模式,如本色课堂、和谐课堂、生态课堂、绿色课堂、人本课堂等。
综上可见,随着“课标”的不断落实,“课改”的不断推进,新的教法倒也出现了不少,比如“以学生展示”为主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全国各地竞相学习借鉴。令人遗憾的是,除了创立者,这些教学方法的推广与运用,似乎也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有不少地方只是昙花一现,转眼即逝[2]。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在理论探讨方面较为完整,但缺乏实践的运用检验;有的有实践基础,但科学性和理论性不够,缺乏不同层面的分析与提炼;有的则过于注重形式,缺少针对性,忽视或弱化了语文课堂高效的策略研究,其成果在实际中难以推广,产生实效。例如从“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走向“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追求学生应试能力为重点的“高效”,到过于追求课堂“原生态”的“绿色”“和谐”等。
2 中学语文“两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1 研究过程
“湘潭市中学语文两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策略”课题研究,时间周期为3 年,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在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研究任务,进行子课题学校开题论证;在课题实施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开展课题专题竞赛活动,进行课题中期评估;在课题结题阶段,组织课题结题、验收评估,开展课题成果推广活动。
2.2 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2.2.1 流行文化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湘潭市一中课题研究的专题是“流行文化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课题组全体成员在教学、教研中努力使语文教学与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相适应,实现课内和课外、老师和学生的和谐教学,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低耗,和谐共长”。他们的研究立足课堂,延伸课外;教师引导,学生主体;他们及时整理,总结反思。他们研究了网络流行语对中学生语言表达的影响,流行歌曲与中学生写作,网络流行小说与中学生阅读,流行的影视作品与文学经典的比较等主题。
2.2.2 散文教学之主体实践性阅读教学
湘潭县一中为实现语文课堂的低耗高效,在阅读课堂教学的研究实践中发现,问题是阅读教学的起点,不仅包括老师的提问,更包括学生的疑问。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有合理而适当的问题指导并引领学生去学习去探究。在实施阅读教学时,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课文与学生的实际,设计出具体的可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的问题。联系学生实际,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为设计问题的基础和出发点;联系课文实际,以课文为依据,深入研读思考,精心设计问题。
2.2.3 古诗文赏析课“五读三赏”教学
雨湖区湘锰中学课题组,就联系学校的语文教学实际,把研究主题确定在古诗文赏析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上。经过3 年的探索研究和反复实践,湘锰中学课题组成功构建了一种“五读三赏”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课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两型”课堂理论指导下,期望形成具有一定独创性的教学模式,以读带赏,以读促赏,用以指导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课的“两型课堂”教学,提高古诗文赏析课课堂效率。通过导读、自读、范读、赏读、背读及赏语、赏情、赏艺,以实现“低耗高质”与“和谐共长”的古诗文赏析课教学效果,力求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兴趣和能力,从而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和饱满的精神气象,在学生的心田里培育一颗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2.3 课题研究的反思
中学语文“两型”课堂教学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民主性:人格平等,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因为“两型”课堂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环境友好”。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是因为教学氛围的民主而友好,生生因为合作交流而友好,学生与文本因为探究而友好,课堂内的语文学习与社会“大语文”因为相互联系而友好,所以,传统的沉闷的语文学习就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开展“两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实施后,湘潭市一中的语文教学氛围变了:学生变得爱学语文了,语文教师的“粉丝”多起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明显提高;同时,教师的教学理念、角色定位也变了,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中学语文“两型”课堂教学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促使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规范共性,发展个性,相得益彰。应该说,语文教学的共性,是长期的母语教学实践积累沉淀下来的优良传统,是那些被历史检验后传承下来的好的方式和做法。这种“共性”,也是语言教学的基础性、工具性决定的。只有守住了“共性”,语文教学的基础性才能落实,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但是,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也呼唤课堂的开放,需要照顾到学生语文学习个性的发展。我们的“两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就是充分地重视了语文教学活动程序和框架的规范性,同时,又不是僵死的、一刀切式的机械要求,给师生的教与学留出了足够的自由驰骋的空间。例如湘锰中学的“五读三赏”古诗文鉴赏模式,虽然大体明确了诵读次数,也规定了鉴赏的三个方向,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他们视文本与学情的不同,只使用“五读”来体现古诗文教学中“诵读”的重要性,什么时候读,什么形式读,读多少遍,是有差别的;同样,“三赏”也并非平均施力,也会视具体情况有所侧重。这样,语文教学就有了规范性与开放性的统一。中学语文“两型”课堂教学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也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双向性:互动共享,情感交流,各抒己见。“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3],这是课程标准对我们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在实践“两型”课堂教学模式的语文课堂上,资源节约了,师生教与学的负担就将大大减轻,成长的步履就将更为轻快;特别重要的是,在实践“两型”课堂教学模式的语文课堂上,环境友好了,对话可以更为平等直接,交流可以更为真诚平和,表达可以更为自由开放。
3 结语
“两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进一步探索,更需要信心和勇气,还需要坚持与推进。课题研究开始以来,各实验研究学校的语文教师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花费了不少心血,但就目前情况而言,“两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离真正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科学地构建中学语文“两型”课堂教学模式,并真正以科学、可操作性的一系列模式引领湘潭市的中学语文教学,还将是一项长期、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1]庄平悌.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J].语文建设,2011(2):8 -8.
[2]陈凤茹.探求常式与变式的融合之美[J].语文建设,2013(9):1 -1.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