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程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2014-03-30周红军谭小刚
周红军,谭小刚
(湘潭市第十二中学,湖南 湘潭411100)
课程文化建设既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培养多样化人才的突破口,也是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元素。近几年来,我校一直秉承“尊重生命个性,构建鲜活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办学理念,坚持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实施,努力破除“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教育同质化现象,打破应试教育单一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拘一格育人才。以特色求发展,将学生从繁重的学习压力中解放出来,化全面发展的“苦学”为自我追求、张扬个性的“乐学”,努力使学校成为他们自由发展的乐园。
1 明确育人目标,促进课程研发和实施
1.1 明确育人目标,引领课程研发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根据学校办学实际情况确立了课程研发的育人目标。让学生在课程育人目标的引导下,正确认识人生和社会,探索规律和真理,形成体验和感悟,获得成功和自信,成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人格健全、善于合作、积极探索、勇于担当、富有责任的高素质人才。
1.2 构建育人体系,研发特色课程
课程育人体系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而变,动态发展。学校因地制宜,自主研发并开设了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高度融合的、富有特色品牌的校本课程。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校目前研发和构建了五种特色课程品牌:一是阳光体育课程,主要有:篮球、羽毛球、排球、足球、扇子操、跆拳道等;二是文化类课程,如外教口语、文学社、动漫制作、国学经典诵读与赏析、数学外语分层教学等;三是艺术类课程,如舞蹈、素描、话剧、播音主持、声乐、吉他、笛子社、手工制作等;四是综合类课程,如疏散演练、遇险自救、圣诞英语节、元旦文艺汇演等,五是德育课程,如德育大讲堂、心理健康、最美中学生评比等。
2 优化办学条件,保障课程研发和实施
2.1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资源的研发和建设者。安迪·哈格里夫(Andy Hargreaves)在谈到教师发展时指出,教师发展即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这种观点相信教师的教学策略与学科知识是提升学生成就的关键[1]。为了尽快让教师适应和掌握如何研发校本课程这一新课题,学校组织了老师进行校本培训,每年要聘请四五位专家和学者来校讲课,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观。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各类国家级培训,学成之后回校开展教研组内培训。以此来统一认识、更新观念、激发热情,使老师们尽快掌握课程研发的基本技能,提高对校本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的能力。同时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老师编写如《安全知识读本》《心理健康读本》《外语口语交流训练》等校本课程教材。当然,有些课程如吉他、舞蹈、播音主持、话剧、动漫设计、围棋等是学生自愿强烈要求学校开设的,但学校没有专业的老师,怎么办?学校利用城区的地理优势,主动联系附近的湘潭广电艺术团,聘请了一些专业老师来校进行辅导,尽可能地满足不同个性学生快乐成长的需要。在课程文化研发和实施过程中,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得到快速提升,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涌现了获得全国赛课一等奖的王娜老师,获得省级赛课一等奖的沈爱武、丁晓峰、宋 茁、赵永华、肖 俊、宋健、李 玲等教师,获得全国论文一二等奖的陈艳、刘晓明、王雅湘、罗丽君、胡瑛等老师,获得市级政治学科带头人的廖和平老师。
2.2 拓展校本课程资源
凡校本课程资源建设需要的开支,学校千方百计提供条件,保障课程的顺利开设,学校在完善体育馆、声乐美术等功能室的基础上,增设外教口语教室、吉他教室、舞蹈教室、德育大讲堂等场所,添置教学设施设备,满足师生教学的需要。学校还尽可能地拓展校外社会资源,每年5 月,全校学生到附近的东方红广场举行“五月的花海”合唱比赛,带领美术素描课程的学生到齐白石纪念馆欣赏美术大师的作品展,组织学生到湘江进行环保考察,到社区开展义工活动,以多种形式拓展课程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在体验中感悟,使校本课程开设和社会紧密相连,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人文素养。
2.3 将校本课程纳入课表
为实现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高度融合,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将校本课程全部纳入学校常规课程表,每周三和周四下午第七节课用于开设阳光体育和艺术类课程,七八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外教口语课,综合类课程和德育课程每学期开展一到两次,使校本课程开设有了时间和制度的保障,实现了常态化开展。
3 开设特色课程,构建学校文化特色
3.1 开展阳光体育,增强学生体质
学校以“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 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为口号,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每天第二节课后的大课间时间,全校学生在音乐与广播的指挥下进行趣味体育、扇子操、广播体操、长跑4 项锻炼内容,形式新颖,环节紧凑,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大课间活动成了我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市政府和教育局领导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吸引了全市很多兄弟学校来观摩学习。我校的大课间活动被湖南省选送到国家教育部参加“全国阳光体育样板校”评比。
3.2 创建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素质
学校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成立了羽毛球、排球、足球、舞蹈、动漫、素描、话剧、声乐、英语口语、吉他、笛子社等不同类型的社团,扩展、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为同学们建立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培养和发展自己健康的爱好和特长,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让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动手、动脑中得到启迪,在快乐中得到感悟,在实践中得到升华。每年的市级艺术类比赛中,我校都有几十名学生获得“艺术百佳”奖;学校先后涌现出了联合国宣传画竞赛中国赛区特等奖获得者金亚骏、彭亦柳,全国少年围棋冠军丁一舟、省围棋冠军刘志坚全省英语风采大赛总决赛一等奖获得者黄斐、陈李捷,省艺术展演一等奖获得者罗拉、周雅倩、唐勇等优秀学生。
3.3 加强安全教育,打造和谐校园
我校每期都举行消防疏散演练,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遇险自救能力。我校在湖南省的消防疏散演练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竞赛,获得二等奖。组织学生参加市教育局“安全知识抢答赛”,连续3 年均获一等奖。我校还荣获“综治维稳”和“遇险自救”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国家综治委检查组的专家对我校的安全教育给予高度评价。
3.4 举行文化艺术节,丰富校园生活
每年元旦前后,都是我校学生最快乐的时节,我们都会举行为期一周的艺术汇报活动,美术、手工各类作品展览,舞蹈、声乐、话剧等社团的学生都会排练精彩的节目,在舞台上展示多姿多彩的才艺和青春活力。每年十月,学校都会举行秋季运动会,除了跑步、跳高、跳远、投掷等传统的田径项目,还增设牵手跑、跳绳等趣味性体育项目以及羽毛球、篮球、足球等比赛项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活动,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每年圣诞前后,学校外教和英语老师都会和学生一起装扮教室,渲染节日的氛围,设计很多的英语文化活动,如英语口语比赛、英语情景剧、英语单词接力游戏等,让学生尽情体验圣诞文化的魅力。
4 完善评价机制,确保课程建设持续发展
4.1 过程评价
评价是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对课程规划中各种方案进行价值判断,并对课程实施本身进行价值判断。评价的标准应该建立在学校课程规划的最初目标和愿景之上[2]。学校在各类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参与情况采取积分制评价,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学科带头人为小组长的督查小组,对课程实施情况实行推门听课,当面评价,每两周及时公布督查评价情况。确保过程管理的落实和过程评价的实效性。
4.2 成果评价
根据不同校本课程开设的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成果考核形式,如每年举行美术作品、动漫作品、手工作品、话剧作品成果展示,举行作文、舞蹈、篮球、足球、英语口语等各类校园比赛对校本课程开设情况进行考核,根据学生表现和成绩评出等级,期末表彰大会进行奖励。校本课程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年终考核和评优晋级的一项重要依据,能激发老师实施、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热情。
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实现人的生命价值而进行的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合适的教育能够“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我们将不断地进行探索、实践、完善和提高,坚持推进课程文化建设,让每一个孩子在校园内都能快乐学习,自由发展,健康成长,坚持走“开放自主创新,多元优质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特色之路,一路前行,任重道远。
5 结语
以课程文化为核心来建设学校文化,保证了学校育人功能的发挥,整合了学校文化的功能,从而使之高速地运转,为办特色学校、张扬学校个性指明了方向。尽管课程的实施与研发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以课程文化为核心来建设学校文化,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发展的方向。
[1]靳玉乐,董小平.论学校课程的规划与实施[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08 -114.
[2]靳玉乐,董小平.论学校课程的规划与实施[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08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