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结构演变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基于河南省1981~2012年数据

2014-03-30何宇鹏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变动增长率比重

何宇鹏,孟 刚

(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3.郑州科技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一、引 言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1]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分布状况不仅反映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跟经济的增长有着密切联系。区域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2],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否,已成为评价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正确认识和评估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对于科学认识和理解现实的经济发展以及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1]

二、理论综述及分析方法

截至目前,有关产业结构演变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多数采用测算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方法,通过从生产函数角度测算、从投入产出角度测算和从产业结构统计数据角度测算等方法[1],进一步测算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特别是第三种测算方法,由于数据良好的可获得性及结果较为准确,一直以来是这方面学术研究习惯采用的方法。例如高更和等人以河南省(1952~2003年)为例,对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时间演进进行研究,认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下降,大体服从Growth函数,具有长短波符合变动规律。[3]杨家伟等人采用产业经济学与地理学的相关指标和方法,分析河南省1986~2011年产业结构特征,得出河南省产业结构呈现高级化趋势、三次产业结构非均衡化明显、产业内部结构较为单一、产业结构域就业结构并不协调等特点。[4]

关于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日趋同质化,而对于产业结构演变对经济发展贡献的研究不是太多,主要原因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过多,难以把所有的影响因素考虑其中。本文通过实证分析1981~2012年32年间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分析随着生产总值的增加及三次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来定性三次产业的分布结构及突出特点。关于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本文采用生产总值数据及年增长率数据、居民的经济福利指标、城镇化水平等衡量指标综合分析经济结构演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近32年来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变特点分析

产业结构作为经济发展的借鉴指标,不仅反映过去的经济发展状况,也为未来经济政策的制定给予经验借鉴。本文选取河南省18个市作为分析单元,采用1981~2012年间的数据,数据来源为《河南统计年鉴》。结合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中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河南省近32年间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及特点。

1.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分析

根据《河南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采用SPASS统计软件,分析河南省近32年间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如图1。借鉴杨家伟运用Arc GIS9.3得到的1988年及2011年产业结构演变区域分布空间[4],见图2、图3。

图1 1981年~2012年河南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曲线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根据河南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情况(如图1),可以将1981~2012年河南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分隔成三个阶段:1981~1985年、1986~1991年、1992~2012年。其中,在1981~1985年,三次产业所占比重波动细微,曲线走势平稳,三次产业呈现“一二三”的产业分布格局;在1986年~1991年,三次产业发展较为均衡,其中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三次产业呈现“二一三”的产业分布格局;在1992~2012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三次产业呈现“二三一”的产业分布格局,根据三次产业所占产值比重的波动情况,该时间区段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成两个小的阶段:在1992~2004年,该区间三次产业发展较为均衡,产值增长缓慢;在2004~2012年,三次产业发展比较迅猛,产值增加比较迅速,其中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较快。

综上,在1981~2012年共32年间,河南省产业结构的演变由“一二三”发展为“二一三”的产业分布格局,再由“二一三”发展为“二三一”的产业分布格局。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演变逐渐高级化,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也在逐步高端化。

图2 1988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空间结构

图3 2011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空间结构

2.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变的特点分析

随着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变的逐渐高端化,演变过程中有如下特点:

首先,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渐降低。由图1可知,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1981年的38.3%增长到2012年的65.1%;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由1981年的42.5%降低到2012年的12.7%。

其次,伴随产业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平稳发展且略有提高。在1981~2012年32年间,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发展为“二一三”至“二三一”的产业分布格局过程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平稳发展并略有提高,由1981年的19.2%增长到2012年的31%。

再次,由图2及图3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发展态势但局部出现衰退现象。比如,河南省北部地区的三次产业分布由1988年的“二一三”逐渐发展为2011年的“二三一”结构,相比周口的三次产业分布由1988年的“二三一”逐渐发展为2011年的“二一三”结构。

四、近32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经济发展指的是摆脱过去贫穷落后的状态并走向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过程。经济的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也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选用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镇化率三个指标来衡量地区的发展进步水平。其中,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图4);居民消费水平是衡量居民的经济福利指标(图5);借用区域城镇化率来反映教育、文化、卫生健康等人类发展的现代化水平(图6)。

图4 1981~2012年河南省年国民生产总值及年增长率

图5 1990~2012年河南省居民消费水平及指数

图6 2000~2012年河南省城市化率与城市化边际增长率曲线

由图4可知,在1981~2012年的32年间,河南省生产总值由249.69亿元增长到29599.31亿元,增加了118倍之多,年均增长率为11.1%。三次产业变化中第一、第二阶段国民经济规模较小,且年均增长率波动较大;第三阶段国民经济规模增长迅速,且增长率波动较小。在三次产业三个阶段变化前后,经济增长率变动较为明显。比如,第一与第二阶段过渡期,经济增长率由1985年的13.5%降为1986年的4.6%。第二与第三阶段过渡期,经济增长率由1991年的6.9%增长到1992年的11.7%。

由图5可知,在1990~2012年间,河南省居民消费水平由523元增长到10 380元,增加了将近20倍,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均值为109.3。在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第三阶段的前半期,居民消费增长缓慢,主要体现在该区间居民消费水平曲线较平坦;后半期,居民消费增长迅速,主要体现在该区间居民消费水平曲线较陡峭。

由图6可知,在1990~2012年间,伴随产业结构的演进,河南省城市化率由2000年的23.2%增长到2012年的42.4%,年均增长1.48%。其中2006年前,城市化增长波动较大,2006年之后的城市化增长波动较平稳。

五、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5]。通过以上对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及每个阶段所表现的特点分析,以及对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分析,发现产业结构的演变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重要关系。

第一,经济发展伴随着三次产业结构配置的高级化演变。经济发展过程体现在产业结构由低级化向高级化的渐进过渡。参照国际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变经验,三次产业结构表现为由“一二三”向“二一三”、“二三一”至“三二一” 演变。由图1可知: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阶段,三次产业结构为“一二三”;在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第二产业迅速发展并超过第一产业,三次产业结构为“二一三”;在市场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第二产业的迅猛发展,第三产业也快速崛起并超过第一产业,三次产业结构为“二三一”。综上,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三次产业结构配置的高级化演变。

第二,产业结构的变动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演变产生影响,同时,产业结构的变化也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在产业结构变化前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负面的,随着产业结构变革红利的释放,对经济的影响逐渐增强。由图4显示,在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二一三”转变的1986年前后,经济增长率由13.5%降为4.6%,经过调整后经济增长率又回升到10%以上;在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向“二三一”转变的1991年的前三年,经济增长率处在均值为6%的低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的1991年之后,经济增长率又回到两位数增长水平,并持续较长时间。而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5年间,在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产业比重快速调整的过程中,经济增长率由1997年的两位数水平降到最低8.1%水平,波动2.3个百分点。2003年之后,伴随第三产业的平稳发展,经济增长率保持高位增长。

第三,产业结构变动之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一定的周期且贡献逐渐递减。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是一条波动的曲线,每个波动区间会出现波谷和波峰,即波动表现一定的周期性,并随着时间渐远影响渐弱。以三次产业结构的第三阶段为例,在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向“二三一”转变的1991年之后,经济增长率由调整之初的6.9%增加到最高值15.8%,又逐渐降低到最低点8.1%,前后持续了9年时间,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也由1990年的103.2升高到最高点118.4,又逐渐降低到1998年103.3的水平,前后持续9年时间,两者所表现的特征相似,且两者的曲线走势均是倒U型(如图4、图5)。该阶段的第二次调整发生在2004年前后,表现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快速增长,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渐降低。经济增长率由2004年前一个波谷最低点8.1%的低位逐渐升高到2006年的最高点14.6%水平,并高位持续运行到2012年,而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同样由2004年之前的波谷103.3水平增加到2008年的114.3的水平,且两者的曲线走势均是到U型(如图4、图5)。

六、结 论

产业结构的演变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同样,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演变。通过上述分析,结论如下:

第一,河南省产业结构的变动符合产业结构高级化演变规律。通过第3部分内容解析及数据实证分析,河南省产业结构经历了“一二三”、“二一三”、 “二三一”的两次、三个阶段的演变,随着经济的发展,笔者预测,未来河南的三次产业结构会向最高级化演变,即第三次演变,成为“三二一”产业结构分布。

第二,产业结构演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相对的,在演变前后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作用,但产业结构演变后释放的红利,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第三,产业结构的演变对经济的影响有一定的周期,且对经济的影响是边际递减的。

第四,从三次产业演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来看,第三产业的演变之初对经济增长阻碍最强,第一、第二产业的演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强。

作者文献:

[1]高更和,李小建.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分析[J].经济地理,2005,(3):72-76.

[2]李 悦,李 平.产业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高更和,李小建.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1):50-55.

[4]杨家伟,乔家君.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与机理探究[J].经济地理,2013.

[5]王洪丽.经济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上海经济研究,2002,(8):9-15.

猜你喜欢

变动增长率比重
2020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2019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变动的是心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