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癌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2014-03-29蔡振颖

河北医药 2014年22期
关键词:空洞肺结核肿块

蔡振颖

肺部疾病临床发病率高,严重者可能致命。肺结核属于常见的传染类疾病,近些年来发病率有增长趋势[1]。肺癌属于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态恶化,肺癌的发病率也出现了上升[2]。本质上,肺结核与肺癌均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如二病并发,则更加大了患者痛苦,增强危害性,也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影响预后。随着医学理论的不断进步,目前普遍重视早期诊断对疾病预防与施治的重要性[3]。CT影像学检查是肺癌及肺结核临床诊断的重要和有效手段,本文探讨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的CT摄片影像学特征,希望为临床早期发现疾病、尽早制定合理治疗手段、提高预后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我院CT室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间罹患肺癌、肺结核、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6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低热、咳嗽、咳痰、气喘、消瘦、胸痛、盗汗、痰内带血等不良症状。肺结核诊断以痰样本实验室检查结核杆菌阳性为确诊,肺癌诊断以手术治疗或纤维支气管镜取组织病理样本实验室活检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组,包括肺结核组30例,肺癌组32例,合并组(肺癌合并肺结核)24例,3组男女比、年龄、病程、吸烟史和有无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肺部CT扫查,应用德国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 CT扫描仪,层厚8 mm,层距8 mm,电压120 kV,扫查范围为整个胸腔部位,重点对膈肌和肺尖进行扫描,对疑似部位将层厚改设为2 mm再行扫查。常规扫查后行增强扫描,增强扫前15 s行高压注射用的碘普罗胺30。

1.3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合并组影像学特征 本组共对24例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CT扫查,肺癌和肺结核病灶于同侧者14 例(58.33%),同侧但不同叶者 5 例(20.83%),异侧者5例(20.83%)。结核病灶多见于2个或2个以上肺叶累及,以双侧上叶和同侧下叶居多。影像学检测可见淋巴结肿大者20例(83.33%),肿块者17例(70.83%),为出现率最高的影像学特征,其余特征还包括毛刺状结节或弥散性结节、卫星灶、胸膜凹陷、胸腔积液、阻塞性肺炎、空洞、肺不张和条索。见表2。

表2 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CT影像特征统计

2.2 影像学特征比较 合并组与肺结核组比较,肿块和毛刺状结节比例较高,空洞和斑片影比例较低(P<0.05),但弥散性结节和条索影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与肺癌组比较,肿块、弥散性结节和斑片影比例较低(P<0.05),但毛刺状结节、空洞和条索影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影像学特征比较 例(%)

3 讨论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肺癌合并肺结核的发病在肺癌患者中可达7.4%,尤以陈旧性肺结核合并肺癌者最多[4]。肺结核的发病机制为结核杆菌感染所致,以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多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情况下感染发病[5]。肺癌主要发病于运气管黏膜上皮,为恶性肿瘤[6]。肺癌与肺结核的发病机制不同,施治手段也不同,临床必须准确诊断才能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避免误治、漏治。但在临床表现方面,两种疾病均表现出咳嗽、咳痰、低热、痰中带血、消瘦等不良症状,无特异性,给诊断带来困难,如无其他特异性诊断方法配合,易致误诊、漏诊,延误患者病情。

肺癌与肺结核尽管发病机制不同,但均对肺部组织产生危害,均为慢性发病,且二者间可能相互影响,如联合发病,危害性更大,且易加快两种疾病的病情进展[7]。影像学是肺癌和肺结核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检出效果较满意,但当两病合并发作时,可能引起像学特征的特异性,造成判断上的模糊,影响病例确诊。基于肺癌合并肺结核的危害性及影像学检验的重要性,探讨和比较CT扫查对肺癌合并肺结核、单纯肺结核及单纯肺癌的影像特征对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意义重大,有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8]。

本文对我院CT室病例共86例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肺癌合并肺结合患者的肿瘤和结核病核以同侧肺最为常见,且结核灶多累及2个或2个以上肺叶,尤以双侧上叶和同侧下叶为主。从影像学特征来看,淋巴结肿大、肿块、毛刺状结节或弥散性结节、卫星灶、胸膜凹陷、胸腔积液、阻塞性肺炎、空洞、肺不张和条索均为主要征象,其中以淋巴结肿大和肿块的出现比例最高,本组中分别为83.33%和70.83%。一般情况下,肺结核病灶多发于肺上叶尖后段和肺下叶背段,同时可见渗出、纤维化、增殖等病变,部分可见空洞,较常见条索状炎性阴影,经抗结核治疗后,各种病变特征可逐渐吸收消失;而肺癌则以肿块最为多见,且肿块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有毛刺或切迹,但肺癌的肿块经治疗后变化较小。因此,如果临床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肿块仍无明显变化,应高度警惕是否存在癌变。

在对3组疾病影像学特征的比较方面,合并组患者肿块的发生率高于肺结核组,低于肺癌组,单纯观察肿块情况对诊断无明显的指导意义。毛刺状结节较肺结核组发生率高,与肺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其在诊断肺癌病发时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弥散性结节较肺癌发生率低,与肺结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其在诊断肺结核时有一定价值,但对是否合并肺癌无指导价值。空洞和斑片影发生比例明显低于肺结核组,但空洞与肺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片影较肺癌组明显低,提示空洞仅对肺结核有诊断提示,对合并肺癌诊断意义不大,而斑片影可能在两种疾病的诊断中均有较好的提示作用。因而,患者如存在如下影像学特征,则应高度重视肺癌发病的可能性:(1)经常规的抗结核治疗后,影像学仍可见肿块或有新发结节性病灶,胸水增多;(2)颈部淋巴结肿大;(3)空洞偏心性,可见组织壁厚薄不均,可见结节;(4)患者临床不良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影像学发现结核的病变程度有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肺癌合并肺结核临床诊断应与单纯肺结核区分,对经抗结核治疗后肿块无明显变化、有新发结节性病灶、淋巴结肿大、空洞壁结节或厚薄不均患者应格外重视肺癌的发生可能性,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1 高媛,秦军.老年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影像学特点分析.新疆医学,2013,43:56-58.

2 孙振涛,梁吉平.肺癌合并肺结核临床分析.中国保健营养,2012,8:2456-2457.

3 李传资,陈向红,黄清慧.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表现及其肺内占位CT特征对比研究.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401-2403.

4 董琼雄,郑浈浈,黄钥潘,等.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CT影像学特征.中国 CT 和 MRI杂志,2011,9:40-42.

5 朱琦,孙学智,曾洁.76例肺癌合并肺结核临床特点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33-1234.

6 蒋潮涌,曹晶杰,程琼,等.68例肺癌合并肺结核回顾性临床分析.中国医药科学,2012,2:190-192.

7 曾祥丽,李新华,马红昌.肺结核合并肺癌33例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中国临床研究,2011,24:680-682.

8 张爱军.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2-83.

猜你喜欢

空洞肺结核肿块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锻造过程中大截面塑料模具钢中空洞缺陷的闭合行为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空洞的眼神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用事实说话胜过空洞的说教——以教育类报道为例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
82例初治与复治肺结核患者HBsAg携带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