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

2014-03-29徐舒畅杨丽华华雪君李淑荣张惠利薛秀娟

河北医药 2014年22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急性期神经功能

徐舒畅 杨丽华 华雪君 李淑荣 张惠利 薛秀娟

目前,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它不仅导致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同时也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压力而造成心理障碍,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我们临床工作中常能发现脑血管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表现,且对生活质量及后期康复有一定影响。为此,我们对新发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调查,以做到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利于患者的后期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秦皇岛市中医医院住院新发脑血管病患者96例,包括脑出血、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其中男70例,女26例;平均年龄(64±12)岁;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5±6)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5±4)分。病种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脑血管病的定义,即突发的局灶性或全面性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征象,并且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征象持续时间超过24 h,持续时间不足24 h为TIA。包括脑梗死,脑实质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溶栓治疗后症状缓解的脑梗死患者也应纳入)。脑血管病发生的时间距就诊日期14 d内。排除其他非血管性原因(如原发性脑肿瘤,脑转移瘤,硬膜下血肿,癫痫发作后麻痹,脑外伤等)造成的脑功能障碍。排除因视力,听力,语言表达,意识及理解障碍无法完成检查者;拒绝参与调查者;既往抑郁症,焦虑症及睡眠障碍病史者。

1.2 评估方法 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脑血管病发作次数,婚姻状况,既往病史,性格特点,失眠家族史,临床诊断等。

1.2.1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评定采用NIHSS评分。

1.2.2 参照ICD-10中有关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诊断分类,结合DSM-IV中有关诊断标准。

1.2.3 采用HAMD评定:HAMD24项版本,按照Davis JM的划界分,总分超过35分,可能为严重抑郁;超过20分,可能是轻或中等度的抑郁;如小于8分,患者就没有抑郁症状。

1.2.4 HAMA:总分超过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超过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超过14分,肯定有焦虑;超过7分,可能有焦虑;7分者考虑焦虑,如小于7分,便没有焦虑症状。

1.2.5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PSQI用于评定被试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每个成分按0~3等级计分,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2.6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MOCA表从不同的认知领域进行评估,以及定向力。每份MOCA表限制在10 min内完成。总分为30分,≥26分为正常。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血管病急性期焦虑和(或)抑郁的发生率情况脑血管病急性期焦虑和(或)抑郁共48例,占50%。见表1。

表1 脑血管病急性期焦虑和(或)抑郁的发生率情况比较

2.2 与脑血管病后焦虑和(或)抑郁的相关因素 抑郁与 NISS评分呈正相关(r=0.2297,P<0.01),与PSQI呈正相关(r=0.3733,P<0.01),与 MOCA 评分无相关性(r= -0.102,P>0.05)。焦虑与 NISS评分无相关性(r=0.0784,P>0.05),与 PSQI呈正相关(r=0.3024,P<0.01),与 MOCA 评分无相关性(r=0.0169,P>0.05)。96 例中,首次发生脑血管病者 55 例(57.29%),再发者 41 例(42.7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22例(22.9%),脑卒中者74例(77.1%),脑卒中占比例较大。内向随和者39例(40.63%),外向急躁者57例(59.37%)。

3 讨论

脑血管病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高致残率(50% ~70%)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种因素有关,其发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至今仍不清楚[1]。脑血管病患者除有明显的功能障碍外,正常的精神状态也会受到影响,可导致焦虑抑郁的发生,而焦虑抑郁往往给医疗和康复带来很大障碍,无形中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因此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的发生应引起临床医生足够的重视。

目前国内外对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研究多集中在脑血管病恢复期,但缺乏对脑血管病后急性期的相关研究报道。关于恢复期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国外文献报道发生率在40% ~50%,轻、重度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4%、26%[2]。国内龙洁等[3]在脑血管病患者大样本调查中,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4.2%,其中轻度为20.2%,中度为10.4%,重度为3.6%,大部分为轻至中度抑郁。而本研究对于脑血管病急性期焦虑和(或)抑郁结果显示:焦虑和(或)抑郁状态共48例,占50%。其中单纯抑郁状态8例,占8.3%;单纯焦虑状态12例,占12.5%;焦虑抑郁状态28例,占29.16%。考虑急性期焦虑抑郁发生率与恢复期发生率相似。考虑其机制可能与大脑损害引起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之间的平衡有关。脑血管病后其通路受到损害,导致神经递质的相关功能低下而引起抑郁[4]。故在临床工作中,应同样重视脑血管病急性期焦虑抑郁的筛查。

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影响脑血管病后焦虑和(或)抑郁的相关因素,发现焦虑和(或)抑郁与NIHSS评分具有相关性,这提示了神经功能缺失越严重者,焦虑和(或)抑郁发生率越高。分析原因可能为:脑血管病后患者活动能力降低,失去独立生活能力而产生担心、不安,从而导致焦虑抑郁的发生。有研究表明,焦虑、抑郁障碍使原有疾病加重或恶化,延缓康复,增加社会功能缺陷和自杀危险[5]。这也向我们提示,临床工作中应尤其对于神经功能缺失严重患者的情绪变化予以更多关注。

另外本研究中还试图寻找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患者是否首次发病、患者性格及认知功能程度与其焦虑抑郁的相关性,但均未发现显著性差异。尽管我们推测这些因素可能具有相关性,如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或)抑郁发生率较TIA高,反复发作患者较首次发病者发生率高,外向急躁者发生率更高,MOCA评分高者发生率更高,但出现阴性结果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

本科研调查还显示,在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中,焦虑和(或)抑郁与睡眠质量评分之间同样具有相关性。这提示存在焦虑抑郁的患者睡眠指数高,也提示失眠是焦虑抑郁的临床症状表现之一。

我们发现,在本研究调查的发生焦虑抑郁的47例患者中,仅有7例采用药物治疗。表明目前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目前并没有引起神经科医生的高度重视。同时,国内研究表明,对于脑卒中的治疗,临床上只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而忽视了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而心理治疗效果不亚于药物治疗[6,7]。

在临床工作中,临床医生往往只注意运动功能的恢复,忽视了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对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特别是脑血管病后抑郁的误诊、延诊或漏诊将延误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甚至有的患者走向自杀之路。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开始时间越早,其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预后也更好[8],因此,神经内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对脑血管病并发焦虑和(或)抑郁抑郁,要有足够的认识,并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常规筛查,尽早对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情绪障碍进行识别、干预,以减少脑血管病患者的致残率,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1 王素平,温秀莲.100例左右两侧基底神经节梗死致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8:41-42.

2 Tcrja P,Anter L,Irina S,et al.Frequency and clinical determinants of post-storke depression.Stroke,1998,29:2311-2315.

3 龙洁,刘永珍,蔡焯基,等.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145-148.

4 仲婷,朱沂.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7,15:682-685.

5 陈敬,聂方华.脑卒中患者发生焦虑和抑郁障碍的诊疗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86-87.

6 田永梅,任爱玲.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焦虑与抑郁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齐鲁护理杂志,2010,16:6-7.

7 祁芬.脑卒中372例心理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8,14:76-77.

8 荆晓蕾,胡伟,赵淑霞,等.卒中后抑郁对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259-2260.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急性期神经功能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