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究
2014-03-29刘翠芳梁富强
刘翠芳,梁富强
(郑州华信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强,IT技术不断得到普及,原有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已经不再适合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新一轮的计算机技术改革势在必行.计算机网络在中国的普及,也要求计算机技术向着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规范成熟的方向发展.近年来,伴随着相关法律性文书和意见的推行,国家教育部开始重视我国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大学作为培养高精尖科学人才的园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制改革势必对大学教育体制和计算机技术突破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制改革课题的开展是每个教育科研工作人员都应深刻思考的问题.
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方面,随着我国计算机事业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我国各个大学普遍意义上都设有大学计算机课程,这也是我国计算机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对普及计算机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一项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大学教育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趋势.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实践性科学.从一般大学课程设置角度看,现代课程设计普遍重视理论教育,在实践和创新方面具有较为狭隘的涉及.在计算机技术飞速更新换代的今天,计算机基础教育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基础教育是一切高端技术的基础,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是学习知识重要手段.但是,理论建设比重过大,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脱离实践,做不到学以致用的课题要求.
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非计算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和其他必修课程相比,具有较为显著的教学领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2.1 大学生自身计算机水平高低不一,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性
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不断推广,同时还有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等优惠政策的实施.也就导致同一班级中学生的水平高低不一现象甚是明显.水平的参差不齐也就为教学大纲的设计增加了难度.由于部分学生来自发达地区,计算机基础比较好,而来自偏远的贫困地区,其网络运用能力就比较低,使得教学进度难以得到统一.
2.2 教学内容步伐缓慢,社会需求和学校教学进度难以统一
科技的进步导致网络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提升,同时学校由于经费不足,办学条件上的软件和硬件技术都很难得到更换,就严重导致学生技术的习得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产生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隔阂情况.在当代社会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学生拥有毕业文凭却找不到一份好工作,而毕业文凭也只是一纸空文的存在.这种现状的由来就是当代教育体制的弊端,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而尤其针对计算机这个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其他理论学科和文书性科目.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满足很容易导致学生所学知识进入社会很快就被淘汰,而且,目前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麻痹了学生的求知神经,不利于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
2.3 计算机基础技术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老化
目前非计算机专业院校主要教授大学生计算机技术主要局限于office程序和相关的vb等简单程序设计,达不到现代用人单位要求的c语言等较高技术水平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使得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虽然教育改革也涉及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要真正实现教育体制全盘的改革是很艰难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高校学生,本着“会用”的教学原则,在教学技术指导上很难实现突破.一般来讲,教育的革新重在思想,而在教职人员普遍没有当代计算机发展的严峻意识的情况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技术革新是不可能的.
2.4 计算机基础技术教育过分注重理论,实践比重较低
计算机基础技术教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现在教育体系中,对理论的教育往往大于对实践的要求.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学成之后不能有效地利用其所学的知识,教学资源产生浪费的现象也较为严重.大部分学校本着“理论第一,实践第二”的原则,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解决.但是这种弊端严重影响着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在学生的学习设备建设中,学校忽视了实验课的设置;在教学大纲中,也忽视了实践教学的比重.认为只要适合当今教育体制的考核形式——考试即可,但是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考试的灵活度也越来越强,同时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最终大学生进入社会的一项必须措施.
3 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制改革的建设性建议
3.1 强化实践教学的比重和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视度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有着很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着重注意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结合,把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自学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一定的设计能力和相关的美学欣赏能力都落到实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即进行试验汇总和实验演示的过程对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提高作用,同时在学习态度方面,培养学生一种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精神也是实践教学应有的功效.
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并不是我们任何一个时期重要突破学习就能掌握的,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教授,是学生不仅能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还能举一反三,掌握具体的学习能力,在未来计算机更新换代速度惊人的条件下,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做一个社会型人才.
3.2 在教学中不断引进教学案例,形象生动的传输知识
在教学中进入案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称作案例驱动教学,其基本做法是,在教学的活动中不断进行理论的灌输,然后再从实际的例子入手,最后将实际例子中出现的问题和知识要点再上升到理论的程度进行总结分析.这种教学的模式主要是能够将枯燥的教学概念和教学理论上升为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一部分,又将实践动手能力中理论部分进行针对性的升华,从而在循环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一方面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学案例的引入也激发了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一定的合作创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一种“寓教于乐”观念的创新实践.
3.3 分层次教学的进入
在上述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中也有表示,现代基础教学面临着生源层次不合理情况.现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是一个“非零起点”性质的课程,学生的家庭背景、起点各不相同,在教学设置上也就存在很多问题.教学大纲设计的较快,导致部分学生学习跟不上,学习兴趣降低,教学大纲设计的较慢,就会使得教学资源在一等程度上浪费.不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分层次教学法的进入是针对这一情况很好的解决,在教学环节上注重明确性,在教学对象上区分层次性,在教学方法上由浅入深、深入浅出.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4 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计算机课程大纲的设计要根据该课程在培养方案和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来设计它的教学内容.由于计算机行业发展及其迅速,既有极强的变化性和灵活性,要求在教学设计中和基础教育体系中不断地更新其知识内容,进行新知识的补充和旧知识的丰富,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3.5 加强师资力量和硬件建设等方面的改革
在大学教育中,课程设计不仅仅要符合教育部颁发的教育大纲,还要符合学校师资匹配、教学硬件设施、教学规章制度等方面的规定.只有立足于综合角度才能更好地对单一学科实施建设,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3.6 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一定意义上讲,教学方法改革是对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前提下,教育方法和教育质量的联系十分密切.可以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第一,注重全面推行“问题式”教学.
现代教育制度主要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发现、解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此种方法,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强大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要围绕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计算机运用的强大兴趣.
第二,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光是“听”和“读”是不够的,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实践课程的建设,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手段进行实践课建设.
(1)加强习题练习,强化基础.
(2)强化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3)采用多媒体教学,不断提高教学的感染力.
(4)加强监督考核环节的设置,给予学生适度的压力.
4 结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是大学教学课程中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现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性人才必须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术.针对现代教学领域出现的中理论轻实践的现状以及教学目标和社会需求相互脱离的情况,教育部门和广大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人员应该提高改革的紧迫性,从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创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1〕汤志贵,黄洪超.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思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2〕罗省贤.对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3〕李海燕.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6(17).
〔4〕孙克忱.高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有关问题的研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6).
〔5〕刘建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搞好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