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在我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中的应用研究

2014-03-29李慧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交流思想

李慧娟

(宁德师范学院 艺术系,福建 宁德 352100)

伴随着新媒介的兴起与发展及微博世界的不断壮大和冲击,我校党建工作原有的交流传播途径遇到了新的挑战,一场关于如何利用新媒介提高工作实效的热潮愈演愈烈.对于高校党建工作来说与时俱进、创新高效无疑是最本质的内涵;坚定党的先进性、顺应党建工作的信息化、严谨高效的做好党建工作是每一个党建工作者始终坚持的准则.本文通过几个方面谈谈微博在我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中的应用研究.

1 微博的兴起

自2009年8月新浪网首次推出“微博”服务以后,以个性、便捷、实时、传播高效为特色的微博便风靡全国.据有关统计,到2013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用户数将突破4.6亿,较之2012年将增加1.8亿.其中30岁以下人群占据主流,另外据CNNI数据显示,在微博庞大的使用群体中,年轻大学生约占四分之三左右,微博无疑成为了新一代年轻人日常生活的必须品,成为了一种潮流文化,一种新型的时尚生活方式.

1.1 微博的特点

纵观现实生活中的“微动力”世界,“短和快”的运行模式成了人们最关注的焦点,紧张的生活节奏让我们几乎丧失了闲余时间的拥有权.既有的社会结构被微博强大的“催化作用”颠覆了,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微博究竟有怎样的魔力:

1.1.1 大众化的传播主体

零星的碎片文段,日常的细节记录,加之三言两语的“口无遮拦”,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微博世界强大的低门槛和草根形象.琐碎的记录,既能毫无章法的挥洒,但又不失真意,弥漫在生活的点滴过往中,终极无限制,操作一键式,成就了其大众化的传播主体.

1.1.2 广覆盖的传播范围

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心情瞬间布告天下哪?百里传音伴随着“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口口相传,早已隐匿于网络四起的骄阳沙漠;曾经的一时洛阳纸贵,也伴随着微博世界的一语既出“望尘莫及”了.“一望无垠”的传播途径,星罗棋布的传播范围,让我们的心情瞬间“无节操”的浸入到了中华大地的每一台电脑,一语即落便已流入万千寻常百姓家,成就了其广覆盖的神话.

1.1.3 多样性的传播内容

还记得那些个五彩斑斓的天空吗?还记得那些个成长的印记与快乐的喜悦吗?还记得那些个美好的瞬间与记忆的定格吗?还记得那些个放肆的人生与繁杂的生活吗?无论在哪里,只要我们喜欢,想起,看到,甚至只要我们愿意记录,都可以瞬间告知所有人,那些心酸与烦恼,那些岁月与时间的肌肤,以及身边的种种,我们都可以借助微博记录与分享,你不需拘束于太多束缚的框框,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尽情的分享给大家,形式亦是多样,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全在于你的心情,这足以见证其传播内容的多样化.

1.1.4 互动性的传播方法

“亲,求关注.”微博世界的“好感”建立在“加关注”的开始,我们随时可以对博友的心情“品头论足”一番,可以是认同型的赞,抑或是友好的批判,时时刻刻践行着大同社会“喜欢,便带走”的风格,你随时可以转发你喜欢的段子,分享给更多的人.互动便是有来有往,同样你也可以看到别人对你发表的内容的评论,你亦可以选择性的回复交流心得,感受来着网络另一端的声音与关心.

除以上特点微博还具有,即时性的传播速度、独特性的传播模式等特点.借助于这些特点微博顺利的成为了今天我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工作运行待选的平台,我相信微博世界的强大力量一定可以让我校学生党建工作得到高效发展,走上新的高度.

1.2 微博兴起的合宜性及作用

进入现代社会,以追求个体自由,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理念形成,加之市场经济对独立个体的选择性需要,微博借势兴起,成为了一种实现价值交换的载体.自18世纪初的启蒙运动之后,一种以理性和科学为主要精神内涵的文化趋势解除了人们的束缚,然而,自由却也给人们带来了另一种困境,思想意识里只有过往的回忆和未知的死亡,科学让我意识到一切世事变化无常,致使个体化的孤独感日益加深,加之现代经济的不断膨胀,个人欲望的不断滋生,人们面对着强大的世界危机却只能独自承担,我们再次陷入了困惑,自我斗争替代了束缚驾驭的自由,自我所‘得’被困在小我世界.所有人都开始寻求寄托,找寻丢失的归属感,认同感.但现实中,身边的种种关系,却只是冷暖自知,烟花易冷无人懂,理解成了万千寻觅的红颜.因此网络交流成了主流.

现在,手机的W lan、3G业务日益发达,纵观主流世界里的尤物,QQ、微信等交流媒介被局限在小人群交流互动,而博客却是长篇叙事,难以把控.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没有时间和精力长篇大论,却又想获得理解与认同,将自己的灵感和思想公之于众.而微博做到了,并且可以借助手机媒介发布,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人们情感流露、思想发布的窗口.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集思广益,方得进步,当我们有珍贵的想法、稍纵即逝的灵感时都可以第一时间发在微博上,瞬间感受天南地北的不同声音,不仅拓展思路和视野,也是另一种成熟.“德不孤,必有邻”现实中我们很少能遇到那么多志同道合的知己,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分享给所有的朋友,交流看法,交换意见,在思想的碰撞中得以升华,同道中人,打开手机电脑,便如相见,不亦乐乎.

2 红色微博在党建工作中的应用及意义

根据个人了解至2013年12月1日,在新浪微博注册的高校党建微博(以“大学党支部”搜索)有87个,其中粉丝最多的为广东江门的五邑大学信院学生党支部,注册时间为2011年04月03日,粉丝量有519,微博有835条,其中粉丝关注量在100以上的有21个,其中微博在50条以上的有17个,较之2012年五邑大学信院学生党支部粉丝量289,平均关注量增加了79.6%,可见党建微博在高校学生党建中效果明显,并且已广泛推行,成为了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形式、新平台.

微博对高校党建教育的意义:

2.1 微博为党建工作提供了交流平台和稳定方法

较之传统的学生党建工作形式,微博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摆脱了单一的单项灌输式学生党员教育,补充了学生党员缺乏交流的空缺,并且思想相对集中,能够切实的让每一个学生党员感受到思想的冲击,不仅传播了党支部和党员的新闻,加强了党建指导,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党建工作的效率.

2.2 微博是了解学生党员思想动态和开展组织生活的重要手段

作为即时传播媒介之一的微博,通过网络平台便捷快速的收集了无数学生党员的信息,并通过学生党员日常动态了解了学生党员的思想形态,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开展,另外,借助于微博改进了原有的传统学生党员教育模式,摆脱了同时、同地、同主题的局限型单一教育模式.

2.3 微博的交互性促进了党更好的走向人性化、民主化、时效性

微博的交流互动性,在教育中顺应了大学生党员心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党员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党的思想学习中,另外,微博的大众性,也为每个大学生党员充分表达自我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党建工作的建议与方法的筹集,加之操作的便捷性,极大的缩短了教育周期,有效的实现了党建工作的时效性.

3 我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

对于我校学生党建工作,和众多高校一样,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培养一批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优良的大学生党员,是建设我党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我校一直秉持着为社会培养优良人才的态度,在新形势、新时代下,我校学生党建工作也在不断努力的探索与进步,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和改进,增强了学生党建工作的时代感,以及党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我校现行学生党建工作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校领导高度重视

近年来,学校党委十分重视学生党建工作,并采取了切实有力的措施,把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列为了重要议程,学生党建工作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态,思想建设成效十分显著,形成了体系化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形态,也促进了学生党建与团建工作的多层次多体系化思想教育格局,学生积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积极申请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强大,另外伴随着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的结束,学生党员组织在校园文化活动、学风建设中更加完善,学生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3.2 发展存在不足

虽然我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效果明显,但是相对来说仍有些许不足,总的来说,发展党员的数量与发展的质量有所差异,学生党员政治思想觉悟不高,党建教育形式较单一,缺少创新.另外,虽然我校学生党建工作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考察制度仍需要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并不能满足学生的思想需求和知识渴望,致使学生党员思想觉悟不高,不能很好地起到党员模范作用.另外我校学生党建活动形式主要集中于会议、培训、社会实践、专题研讨等,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3.3 新形势下新型交流平台的挑战

当前我校党建工作教育模式单一,党建活动组织困难,受众面小.但是新型的微博交流媒介恰恰填补这些不足,不仅能为党建教育提高组织学生,也方便了学生党员的交流和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党员接受新思想,接触多元化的信息,这给我校原有的学生党建工作无疑是一个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机遇.

4 微博在我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鉴于我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微博所具有的优势,建立我校学生党建微博交流学习平台已然迫在眉睫,这不仅有利于我校学生党建工作形式和创新性突破,更有利于我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想理念与精神内涵的进步.

4.1 创建互动性与开放性的学生党建微博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谈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理论和实践真正的相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和理论论述,才能开展建立注册我校“学生党建微博”的工作,只有不断探索与实践,才能切实的感受到微博的积极影响与作用.微博的大众化与民主化传播主体,加之强有力的时效化和信息开放性,共同构成了我校学生党建微博构建的先决条件和传播路径,催生了我校党建育人主导化的顺利开展.

4.2 建立微博管理与运营制度,树立良好的风气

相对于传统的网络平台,微博缺少健全的管理机制,缺乏监督与约束,微博质量良莠不齐,很容易造成不良价值体系的滋生,所以,我们必须建立完善的微博规章管理制度,选拔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理论素养丰富的的工作人员作为微博管理员,加强微博管理,维护日常网络秩序,把控信息的流动,预防不良信息传入,另外,借助道德手段,依靠学生党员的自觉自律性,教育优先,管理结合,共同构建我校学生党建微博的良好风气.

4.3 构建虚拟思想教育课堂,网上、网下育人齐动

借助微博强大的传播范围,党建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博平台向学生党员建立虚拟思政课堂,向学生党员发布在线学习资源,最新时事政治,做到网上,网下育人齐动,另外,党建工作中还可以就当前形势与政策,进行群组设置,展开讨论,围绕时事政治,校园建设,以及党员活动开展展开讨论,交流心得,呼吁每一位学生党员都积极参与,各抒起见,在思想碰撞里获得进步.

4.4 主流教育与全面服务互动,推进党务公开和协作学习

微博是一个良好的党务公开的平台,党建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博发布公开日常事务,实现教育,评议、考核、发展、转正等环节公开透明,并且建立求助服务系统,对学生党员进行主流思想文化教育和问题咨询处,全面服务学生党员,并加强合作学习,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另外,学生可以建立学生党员协作小组,协作小组可以就当前时事问题咱开讨论,并收集一些论点,各小组成员间可以通过竞争、辩论、合作等手段来学习和理解我党的核心价值体系,通过互相学习交流建立良好的协作学习系统,总结经验,共同进步.

4.5 培养学生领导能力,积极组织开展党日活动

建立轴心领导机制,选拔一批政治素养高,操作技术优秀,语言表达能力强、人气高的微博学生党员,作为意见领袖和活动组织领袖,负责日常交流学习组织引领事务,通过学生领袖,引领学生党员积极参与日常主题讨论,控制舆论方向,净化言论,为形成良好的微博风气,构建洁净的学习平台.

4.6 建立健全教师与学生双向内外互动互听的沟通机制

仅仅通过学生党员之间的交流是完全不够的,学生党建微博同样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建立一套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互听的沟通机制十分有必要,双向指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朋友关系,熏香交流,互听心声,内外指教师和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日常理论知识的交流,上升至心灵交流和日常生活喜忧交流,学生通过教师的生活态度来学习领悟理论的真正内涵,教师通过学生的真实生活来了解学生的思想高度和领悟程度.

4.7 增加微博的力度和能动性,努力实现微博的外延

积极主动,只有时刻保持着高度的激情,时代发展才不会降温,建立微博的目的就是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党员的建设,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微博的能动性,让每一位学生党员都能获得进步,另外要加强教育,保持思想的前瞻性,不断向党建微博输入新鲜血液.另外努力实现微博的外延,在建设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并且寻找新途径,新方法构建更广泛的党建微博平台.另外,不断加强微博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实践、理论、制度创新,保持微博的活力.

5 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5.1 避免形成单向信息循环模式

在很多微博中总会出现信息的单一循环,很多人仅仅停留在围观的状态,对于信息缺乏兴趣,没有反馈,所以,在微博建设中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党员的兴趣,呼吁大家积极参与,只有互相交流才能真正获得进步,单项的信息灌输会使思想禁锢,没了自己,终是固步自封,自取灭亡,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在不断学习中把别人的理论转换为自己的思想,在思想碰撞中形成自己,获得进步.

5.2 避免长眠式的平台浪费和狭隘的内容局限

很多微博建立起来却很少使用,造成了平台浪费,我们应该随时保持微博的新鲜性,避免长眠式的平台浪费,着就需要一支良好的微博管理团队,如何让提高兴致,让每一个人都积极乐在其中,获得进步,是每一个微博建设者的最高追求.另外,微博内容相当重要,突破束缚,走出狭隘,在理论教育中不断革新,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并结合时事政策保持微博内容的新鲜性和意义.

〔1〕徐建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2〕北京市互联网信息信息办公室.中国微博发展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3.

〔3〕周滨.“微博问政”与舆情应对[M].人民出版社,2012.

〔4〕关桓达,王平样.80后90后的红色微博[N].光明日报,2011-04-07(5).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交流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思想与“剑”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