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4-03-29孔洋波
孔洋波
(安徽工业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2)
1 引言
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从根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动力的大小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在高中阶段学生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支持学生埋头苦学的精神动力主要是上大学.而到了大学阶段,不少学生认为学习的重要性下降,因此学习动力也就不如以前了.现阶段高校的部分大学生存在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状态不理想、学习不努力等一系列学习动力缺失现象.具体反映在大学生旷课、迟到、早退、考试不及格率高,一些学生由于挂科太多或者毕业前没有修满学分不能顺利毕业,甚至有少数同学中途退学.因此,研究大学生学习动力的缺失,找出主要原因,并为更好的解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正确引导大学生,造就更多能够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深刻意义.
2 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学习动力的下降既有其个人的原因,也有在周围环境的原因,总体来说是这两个层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学生动力造成影响的内在因素又称为自身因素,它包括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学习动机、个体心理发展水平和智商水平.[2]此外,对学生学习动力产生影响的外在因素又称环境因素,它包括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因素.
2.1 内在因素
2.1.1 学习目标模糊,影响学习动力
明确清晰的学习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中学阶段是学生以升学为目的,以考上好的大学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导致考上大学后学生突然没有了目标,学习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动力.而人生的奋斗目标是有层次的,具有远大的人生目标,学习动力才能持久,反之如果没有远大的人生目标,在实现了短期目标后,学习动力也随之消失.高中阶段,有的老师给学生灌输的思想就是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进入大学后就可以轻松了,此外,有的家长对大学的也知之甚少,在他们看来,进入了大学,就不需要再去督促孩子.所以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在进入大学没有去及时的树立的新的学习目标,没有对大学学习生活做出合理的规划,甚至出现了这种思想,大学学习只要考试通过就行,毕业拿到两证就行,所以这也导致部分大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努力进取的方向.
2.1.2 专业认同感不强,缺乏学习兴趣
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较多的探索性和较强的自主性,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保持一定的强度和持久性.但是,高中阶段,很多的学生为了应对高考,放弃了自己的兴趣,或者很少有机会去参与自己感兴趣事情,在高考结束后,学生填报志愿时,因为对大学的相关专业缺乏充分的了解认识,或者受考分限制不能报考自己所钟爱的专业.另外,也有部分的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缺乏准确的判断,进入大学之后发现自己填报的专业和自己的想象差别很大,失去了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习动力的缺失.另外,有些学校的专业师资力量和就业方面的差距也会让学生对学专业产生排斥心理,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3]
2.2 环境因素
2.2.1 学校因素
(1)部分高校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部分课程内容设置与社会就业所需脱节.课堂上,教师授课过于偏重理论,与社会实际偏离较远,此外,还突出表现在学生在校期间在实习和实践环节少或者实践环节就是应付形式,处于某些客观的因素,比如安全因素、时间因素等,大多数学生不能够深入参与,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实践兴趣,有限的教学资源不能够发挥最大的效果.
(2)学习资源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实验室教学资源相对落后,不能很好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验环节,学生进行专业模拟实习的软件、电子课程资源、软硬件设施及其他各种学习资源都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
(3)教师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单一.目前,大学学习大班授课现象比较普遍,大多数授课教师仍延续中学的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机会少,部分教师授课缺乏感染力,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旷课,早退现象日益严重.
2.2.2 社会因素
从社会层面来讲,首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社会负面现象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学生学习目标变得功利化,重视物质利益、忽视精神追求;重视短期利益,忽视长远追求;重视现实,忽视理想,讲功利,讲实惠.市场经济使得一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定位在以利己主义上为目的的实用主义价值坐标上.[4]其次,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环境、毕业后面临就业的困难也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部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选择,更看重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和职业能力,而忽视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这也直接导致部分大学生在学习动力过分偏重锻炼能力,大学期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不重视,更不愿意去学习.这些情况也成为了大学生学习动力不利因素.
2.2.3 家庭因素
现在,有些家长急功近利,更多考虑的专业的就业前景,就业的工资待遇多少,从而使得家长要求子女学习上面专业,而没有充分考虑所选专业自己的孩子是否感兴趣,是否适合自己子女将来的发展,这些决定也对学生的学习动力造成了不良影响.此外,现在高校教育的主体是90后的一代,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在父母精心的呵护下长大,缺乏危机意识、竞争意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抗受挫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进入大学后,没有合理的规划好大学学习生活,在缺少了家长的监督下,没有学习了的动力,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成绩不理想.
3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对策
针对现有学风现状及学生特点,从改善学校和个人两个层面,明确了学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二级学院以及授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方面的应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层面:
3.1 学校层面
3.1.1 建立和完善学习资源保障体系
高校学校要跟随时代进步的步伐,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改革方面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技术手段,借鉴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学校要密切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探索设置相关专业,既保证满足社会市场的需要,也要保证学生的就业率.加强创新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为学生学习实践提供有效的物质基础条件,配置实验教学器材,教师要加大对学生的监督考察,将实际应用知识教会学生.同时还要建立分层次、多样化的学生网络学习平台;此外,学校要大力支持、鼓励学院和教师引进、建设优质网络课程资源.
3.1.2 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改变学生所学的课程与社会发展以及专业学科技术脱节的现象,丰富教学模式,在课程的改革、专业设置方面要结合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会良好地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偶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此外,学校还可以可通过名师讲座、社会实践、学术论坛等方式,帮助学生在入学时深入了解所学专业的前景、就业方向等内容,激发学生对专业所学期待与更好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3.1.3 优化学习和生活环境
要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的合力,以弘扬学习为主旋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首先,学校要通过加大实验室、图书馆等场所的建设投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自主学习的场所.其次,通过学风优良宿舍、文明宿舍的创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促使学生有更多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后,学校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学科竞赛、创业计划大赛活动等,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此外,学校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通过加强与各类企业公司和一些社会团体的联系合作,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生产实习的机会,通过邀请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建立实习基地以及鼓励学生参与到企业产品的开发等,搭建高校教育的校外平台,拓宽校企合作空间,通过实习、实践锻炼的方式,增强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还应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发挥学生家长能动作用,督促学生学习,通过家庭教育的影响来改变学生,从而达到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5]
3.2 个人层面
3.2.1 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引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一个有效手段,它能使学生对待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对知识的渴望.平时,学生自身可以通过观察、借鉴、模仿来适应大学专业的学习活动,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来自主学习、熟悉学习内容、学会有效地利用学校的软硬件教学设施,网络教学资源,这样才能通过一次次的成功学习经验来增强学习动力.[6]
3.2.2 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学业规划
首先,通过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学业以及职业规划书的制定让他们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其次,从专业发展方向和就业需求出发,应付考试、拿文凭不是大学学习的最终目标,通过大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让他们获得自信、自立、自学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不断进取和完善自己的能力,最后,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就业环境、就业前景、就业方向以及一些及时的就业动态,让他们在进入职场前做好充分准备.所以,从新生入学时,就要开展学业规划、专业思想等教育,并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业生涯规划,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学业目标而努力的动力.有了学习目标,学习就有了方向;有了学也规划,学习会变得更有动力.
〔1〕李娜,赵卓,万鹰昕.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因素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4).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219
〔3〕王丹丹.浅析省属高校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4〕顾逸鸿,郁文.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影因素研究—以江苏大学为例[J].科技信息,2012(34).
〔5〕王耀华.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三明学院学报,2012(1).
〔6〕相雷.大学生学习动力激励机制与方法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