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与学视角探析高职专业课程双语教学
2014-03-29胡娟
胡 娟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自2001年5月教育部相关文件提出在高等教育本科阶段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开始,高等教育界对双语教学展开了诸多思考,如对双语教学的内涵、教学目标、教师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评价等的讨论。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边研究边实践,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和把握更为准确和深刻。但这些实践活动基本上是结合了本科阶段的教学实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些并不适合高职院校的与本科阶段的教育相比,高职院校有其独特之处,无论是从高职教育的终极目标还是从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和态度而言,两者之间的差别显而易见。因此,在高职院校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与本科院校相比更为复杂和棘手。
1 高职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1 是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国际化高科技时代,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和高度信息化是其主要特点,这就对21世纪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世纪人才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信息素养和能在日常生活与专业领域用外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1]。在这一主流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为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此同时,通过英语传授专业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开阔学习视野,提升学习能力,巩固专业知识。
1.2 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目标定位已形成共识。但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国内多数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英语运用能力成为影响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些高职院校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以语言为载体学习专业课程、为学生营造良好语言环境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上乘之选,因而纷纷对一些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探索,以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语言运用能力。
1.3 是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由于英语语言的国际性与广泛运用,对英语的讲授与学习历来是我国教育学界的重点。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非常重视英语的学习。进入大学后,由于有专业的区分,加之有些专业如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的“国际性”发展比较强势,这就要求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比较突出。但是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实际上是“词汇+语言”的累积,基本的听说运用能力相当欠缺。正是为了改革传统英语教学中的弊端,寻求一条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途径,我国开始主张对某些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希望探索出一种高效优质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 高职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多数教师对双语教学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和了解。他们对双语教学的目标和定位模糊不清,对如何实施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没有形成系统的思路。有的教师甚至准备了中英文两个版本的教案和课件:一个用于实际授课,一个用于应付领导检查。同时,高职学生对双语课堂也存在诸多的迷茫,如有的学生认为由于英语水平有限,接受能力欠缺,对双语教学缺乏信心;有的同学关心的则是在双语课堂中能学到哪些在非双语教学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等。上述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效果。
2.1 从教师角度而言
2.1.1 对双语教学认识的模糊
国外的双语教育是从20世纪后半期发展起来的,它最早是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实施并获得了成功,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自成体系的双语教学基本理论,被国际外语教学界公认为是一项成功的外语教学策略[2]。国内对双语教学的重视和推广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方面是由于政府部门的建议和希望;另一方面是基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低效现象,即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欠缺。为了寻求有效的教学模式或方法,一些教师开始尝试双语教学,即把英语教学大胆地整合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希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同时希望学生在专业英语语言环境的熏陶下,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得到提高。但由于国内双语教学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双语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关于双语教学的理论体系,因而许多教师在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大纲随意性强、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活动走过场、教材零乱等现象。
2.1.2 对双语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由于对双语教学认识模糊,教师在实施双语教学时对具体的教学目标也难以准确把握。目前,学界对双语教学目标定位的讨论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一是强化语言,即以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手段,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二是强调知识的传授,弱化语言功效;三是将二者相统一,相辅相成[3]。由此可见,双语教学的具体教学目标究竟是通过语言运用获得专业学科知识还是在专业学科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语言运用能力,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2.1.3 双语教学方法不恰当
鉴于上述原因,导致教师对双语教学的具体教学方法选择不恰当。有的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师全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将英语学习和专业技能学习分裂开来,变成了专业英语课堂。有些教师只是为了双语而双语,形式化问题严重,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说英语就是双语教学。有些教师简单地认为双语教学,要么是英文教材或学习资料,要么是英语课件,要么是课堂上的某些课堂用语是英语,等等。这都严重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2.2 从学生角度而言
2.2.1 自信心缺失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多是以通过四、六级为目的,没有把英语作为一种获取知识并进行交流的工具。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还行,但听说能力比较薄弱,同时学生积累的英语词汇与专业英语词汇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对于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的现象。在双语课堂上听不懂,也不敢说,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打折扣。
2.2.2 存在抵触情绪
学生对双语教学存在抵触情绪首要原因应归咎于教师。大多数教师由于自身原因,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上没有对该门专业课程双语教学进行课程介绍,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双语教学的大致情况一无所知。此外,由于学生本身存在的畏难情绪,使其很难接受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有的学生在双语课堂上无所事事,更别谈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专业知识了。
2.2.3 专业知识储备欠缺
学生在踏入高职院校之前所接受的教育主要是以基础学科知识为主,没有专业学科知识的储备。而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后,由于存在专业的划分,学生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对本专业的概况有大致的认识和了解。在积累了一定的与专业相关的信息后才可考虑对某些专业学科进行双语教学。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大一第二学期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这门专业课程,它的实操性比较强,专业术语较多,并且学生之前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教师若考虑对该门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前期准备工作就必须非常充分。
3 高职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的问题解决
3.1 从教师角度而言
作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实际授课者,应对双语教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只有在这基础上才能有效开展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否则双语教学的目的是难以实现的。
3.1.1 应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对双语教学的内涵进行合理的解释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着差别,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不同。普通高等教育以传统的学科型人才培养为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以未来就业岗位的需求为导向,侧重职业能力的认知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其中心是培养职业能力,特征是技能应用,核心是关注知识的转化应用[4]。因而,在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授课教师必须清楚地理解何谓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即用第二语言(在我国主要是英语)作为课堂用语讲授专业课程,但不能用第二语言在课堂上使用的频度来确定本门专业课程是否为双语教学,也不能以教材是原版教材或英语版PPT来确定该门专业课程是采用双语开展的。而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以及相关岗位的实际能力需求来合理利用第二语言(英语)进行相关教学。
3.1.2 应针对高职教育专业课程的特点对双语教学的目标从宏观上进行准确界定
面对国际商事交流和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一些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语言运用能力方面的要求大大提高。有些企业要求学生能进行基本的国际商事交流或沟通,也有部分企业要求学生能胜任涉外文书或合同的起草等文字工作。基于此,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能够进行国际交流或国际商务活动的、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5]。通过双语教学,在英语语言环境的浸泡中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本门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且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培养了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时的思维方式和应对能力。此外,为实现上述双语教学目标,人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协调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双语教学是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外语进行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各学科知识和理论,通过应用外语更好地掌握和使用外语。学会学科专门知识或学科基础知识是双语教学的根本,而学好外语和应用外语是教学的辅助,不可本末倒置[6]。
3.1.3 应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对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教学方式进行合适的选择
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等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相比,差距肯定存在。因而,在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首先必须考虑到高职学生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英语水平、专业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同时,教师还必须考虑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在此基础上采用渐进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双语教学。此处提到的渐进式主要指英语在双语教学中使用的频度。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可以将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中英文讲授专业课程的比例不同,并随着时间推移呈现英语比重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每一阶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适当调整中英文的使用比例,既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也让其逐渐增强信心。
除此之外,在双语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授课教师必须在双语课程开课之前进行前期调查;第二,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上对该门专业课程双语教学进行简要的课程介绍,这一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门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成败。为了让学生有心理准备并乐于接受双语教学,教师在开课前应当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调查,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愿望、看法、要求等。例如对学生在英语方面有哪些要求、双语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哪些职业技能、哪些教学环节使用英语、选用哪种英文教材、期末考试采用什么形式等。基于调查结果,教师在第一堂课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说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本门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主要包括双语教学的目的、教学方法、教材使用情况、学习方法、学习资源、职业能力的培养等;另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的困惑和疑虑,帮助其建立自信以利于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
3.2 从学生角度而言
3.2.1 树立自信,培养兴趣
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有效开展有赖于师生的共同努力。与双语教学师资困难相比,学生的思想包袱问题更为突出。学生若从心底里对双语教学有抵触情绪,教师的教学技能再精湛也于事无补。因此,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其学习兴趣。例如在授课原则上可以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采取以小组互助学习形式;教学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案例或仿真情景呈现;课堂教学用语根据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作临时调整;期末考核形式多样化,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等等。
3.2.2 积极配合教师的各项工作
积极配合教师的各项工作,包括课前准备工作、课堂参与程度、课后的巩固实训等。教学相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促进的。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环节,教师的引导要非常明晰。在新课之前教师应将这一模块的全部课程设计内容和活动以提纲形式下发给学生,让学生知晓在这一模块学习过程中必须做什么以及如何做,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敢于参与课堂活动、勇于提出困惑等。
3.2.3 努力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加大课外专业知识的积累
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制约双语教学的瓶颈。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配合教师的双语教学工作都归因于学生的英语水平薄弱。在高职院校对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因此,学生必须认识到在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的,同时也要加强相关专业课程知识的积累,广泛涉猎相关的专业书籍。
3.2.4 有意识地培养自我学习能力
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对学生而言是终身受益的。不论是在校学习还是毕业后走上社会,自我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能快速适应新的环境,找准自身的问题并对症下药。学生自身必须有意识地、刻意地寻找机会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遇到问题或困难要试图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
总之,高职院校的双语教学要以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职业能力需求,在合适的专业课程中循序渐进地采用双语教学,方能达到通过语言学习获得相关专业课程知识,同时语言运用能力得以锻炼的双重目标。
[1]吕良环.语言与内容相融合——国外外语教学改革趋势[J].全球教育展望,2001(8):52-63.
[2]高岩,秦磊.外语类高职院校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8):70-71.
[3]叶振曼.对外语院校非外语专业双语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思考——以西安国际关系学院的双语教学为例[J].教育论丛,2010(1):142-143.
[4]吴炜.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3(5):28-29.
[5]方璐萍.经贸类高职院校双语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9):115-117.
[6]何柏林,徐先锋,陈朝霞.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