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型校园招聘会低签约率的分析与对策
2014-03-29王小军
王小军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自高校实行扩招以后,国家教育部门准许企事业单位进入校园进行毕业生就业招聘,校园招聘形式就以其针对性强、运作方便、成本低等优势得到企事业单位和毕业生的认可,目前仍是高职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渠道。但与大型校园招聘会场面的火爆不太相称的是,毕业生的一次性签约率并未达到理想的要求。如何提高大型校园招聘会的成效,这是所有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1 高职院校大型校园招聘会签约率低的原因
1.1 毕业生个人因素
1.1.1 角色转变慢,准备不充分
高职院校毕业生一般在年底12月离校参加就业实习,毕业生大型校园招聘会一般集中在每年11~12月,此时毕业班的常规性教学授课还没有全部结束,毕业生还没有真正走出校门。面对即将举办的大型校园招聘会,很多学生还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心理及材料准备。有的毕业生还在犹豫是转本继续学习或者直接参加工作;有的毕业生对于自己的前途定位还不确定,感到茫然,不清楚自己未来要在哪里工作,到哪种性质的单位工作,能够从事哪种岗位,等等。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求职简历制作简单、粗糙,还没有完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仔细推敲、包装,所以突然面对众多的招聘单位,大脑一片空白,无所适从,只好走马观花地看,凭印象、凭单位名称盲目地投递简历,效果自然不佳。
1.1.2 就业观念有局限性,考虑问题缺乏长远性
进高职院校招聘的企事业单位大部分都属于生产型或动手能力强的企业,其需求的人才是专业知识强、技能水平高、上岗适应快、吃苦耐劳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这正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优势所在。被录用的毕业生,企业一般会要求其从基层做起,工作条件难免艰苦,作为储备干部,薪水起点也会比本科毕业生略低。由于部分高职毕业生对自己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定位,好高骛远,盲目追求待遇高、工作环境好的工作岗位,结果错过很多宝贵的就业机会。还有一部分高职毕业生过于悲观自卑,认为自身综合素质不好,又高不成低不就,没有勇气面对应聘失败的现实,所以干脆就不去参加应聘,即使去也只是感受一下气氛而已。
1.1.3 就业时过于讲究专业对口和职业稳定性,也是影响高职毕业生应聘成功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应该成为就业谋生的手段,所以在应聘求职时要求岗位专业对口。但是在校园大型招聘会现场,供毕业生考虑的时间不是很充分,所以仅仅从招聘单位的用人需求信息上来直观判断是否专业对口不够真实客观,由于没有机会深层次向用人单位详细咨询,对于只想从事本专业岗位工作的高职毕业生就会应聘失败或放弃应聘。
另外,一些高职毕业生不懂应聘面试技巧,缺乏基本礼仪、心理素质不够好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聘的成功。
1.2 学校的原因
1.2.1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有一定的脱节
企业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招聘要求和期待是学生毕业时能立即顶岗工作,培训上岗期尽可能短,效率高。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现在的高等教育体制对高职教育的理解和指导的偏差,导致高职教育现在是本科教育压缩饼干式的复制品,不仅文化理论上赶不上本科生,而且技能上也赶不上中职或技校生,所以高职生的教育处境比较尴尬。企业希望招聘的高职毕业生能够立即上岗,否则就是招聘不成功。但学校为了保证毕业生达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不可能为了毕业生就业过度压缩教学计划、缩短教学周期。尽管迫于形势,学校对教学安排做了相应的调整,但仍然无法满足企业的时间要求,致使毕业生无法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导致应聘不成功。
1.2.2 多种原因影响企业参加校园招聘会的数量和专业对口性
学校举办招聘会成功的重要标志是参会单位数量较多和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岗位数。但受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及认可度、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和性质(公办或民办)、学校的地理区域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全面考虑参会企业类型与本校高职毕业生专业相匹配,所以参会企业参差不齐,自然影响签约的成功。另外,在与参会企业联系的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太多,直到招聘会当天,还有企业临时要求参会,有的企业临时决定不能参会。由于参会单位数量很难确定,信息的汇总发布很难做到及时、准确、有效,所以毕业生不能及时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对招聘单位进行充分了解,最终导致不能在现场有针对性地进行应聘。
1.2.3 校园招聘会的组织情况影响签约效果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举办大中型校园招聘会时,强调参加企业的单位数,但往往受场地、经费、组织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整个招聘现场拥挤不堪,加之时间安排紧张,招聘单位和学生充分交流、了解的机会和时间很有限。校园招聘会上,学生仅仅是投送个人简历和就业推荐表,用人单位也仅仅是收简历和简单聊几句,彼此印象都不深刻,所以成功率不高。
1.3 参加招聘的单位的原因
1.3.1 参加招聘单位对招聘会不够重视
有的招聘单位仅仅把校园招聘会当成收集学生简历等应聘材料的一个过程,没有充分准备招聘宣传材料,没有详细写出需求岗位,在众多参展单位的招聘现场,无法突出自己单位的优势和存在,毕业生也无法详细了解用人单位,可能就转向其他招聘展位。其次,有的招聘单位派出的人力资源部门招聘人员专业性不高,不能职业性地把企业情况介绍清楚,而且也无法完美回答学生的提问;有的人力资源部门招聘人员思想观念错误,居高临下,把自己当成施舍毕业生工作岗位的救世主,对待学生态度傲慢,缺乏耐心,让毕业生失望,招聘单位的形象也就一落千丈,投递简历的人数顿时骤减。
1.3.2 招聘单位参加招聘另有意图
有的招聘单位参加招聘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仅仅想利用这个机会宣传自己企业品牌,并不是真的要招聘人才,开出严格的招聘条件让应聘的毕业生望而却步。
1.3.3 招聘单位过于夸大单位的条件、福利待遇
毕业生无法直接在招聘会现场对企业进行全面直观的了解,因此会被招聘单位所宣传的发展潜力巨大、工作环境优越、薪酬待遇高等优厚的条件所吸引,没有进一步考察和验证就匆匆签约。但等毕业生到岗之后,发现事实与当初宣传不相符或差距甚大,直接导致毕业生无法接受,不得不双方协商解除协议,或单方毁约。这不仅降低了签约的成功率,而且对于学生和用人单位双方都造成了较坏的影响。
2 提高高职院校大型校园招聘会签约率的对策
2.1 指导毕业生做好招聘会应聘的前期准备工作
指导学生做好招聘会前的准备工作,即参加校园招聘会之前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大致包括:(1)就业政策教育,分析当年的就业形势;(2)就业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念,准确定位,积极就业;(3)择业技巧教育,即指导学生如何筛选符合自己的就业信息,如何深入了解企业,充分做好就业推荐表、个人简历、参加面试的个人形象和注意事项等。另外,要对毕业生进行必要的临场宣讲和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自我推荐能力,使毕业生增强自信心,从容应对现场招聘,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点,把真才实学有效显示给对方,有效地抓住对方的意向,从而提高签约率。
2.2 做好邀请用人单位的各项工作
2.2.1 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
学校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积极与人才中介机构合作,特别是公办的人才中心。人才中心都备有很多会员企业单位,可以充分利用人才中心专业资源优势进行人才推介。人才中心具有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所不具备的专业资源优势,具有广泛丰富的社会网络资源和完备规范的人才选聘体系。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积极与各类人才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借助人才中介机构的力量进行人才推介。
2.2.2 积极开拓就业市场
为了成功举办校园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方便的求职方式和充足的就业信息,学校要提前开始准备工作。由就业指导部门牵头,系(院)配合分别到不同的地区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实地调研当地企业就业信息,探寻企业用人需求,进行合适的就业指导调整,为学校邀请企业进校招聘提供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
2.2.3 进行有效的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寻找就业岗位信息
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诸如与中职学校、企业联合办学、与企业“订单式”培养、与各类单位建立实习基地、聘请校外就业指导老师等形式,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全方位的合作。通过安排毕业生到企业实习,融入企业,用优秀的表现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可以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单位来校招聘人才。对于连续多年录用本校毕业生的企业,或者录用多名毕业生的企业,一定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跟踪工作,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尽快解决问题,并在后续推荐中给予高度重视,用诚信、诚意获取用人单位的信任。要力争在这些老客户、大企业的支持下,让校园招聘效果得到大的提升,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毕业生签约率。对因受时间、地域或其他一些原因不能参加招聘会的用人单位,学校可以帮助他们代理招聘。
2.3 做好校园招聘会自身的宣传、组织、协调、服务工作
2.3.1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
学校各级思想要统一,对一年一度的毕业生大型校园招聘会要高度重视,在资金、设备、人员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给毕业生大型校园招聘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提高校园招聘效果。
2.3.2 对于举办校园招聘会的关键环节要精心组织、合理分工
从招聘会现场布展到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培训及教育等各个方面,学校都要认真严格地周密组织。招聘会现场要成立领导小组、布展组、安全组、信息采集组、接待组、宣传组等。总体来说,就是要做到招聘会场秩序井然、组织到位、有条不紊、深入细致、热情周到,为供需双方创立安全和谐的氛围,让用人单位放心,使毕业生开心,实现互敬互信和双赢双悦。
2.3.3 校园招聘会结束后要认真全面分析总结
招聘会结束后要对本次招聘会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对参会的单位性质(大中小、是否上市),专业、人数需求数、岗位需求数,现场签约率等进行汇总分析,对参会招聘单位提出的宝贵意见进行梳理和采纳,对有意向签约的情况进行及时后续跟踪。通过总结积累经验,继续保持好的方面,克服不足。这对更好地举办下一年度招聘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使学校的专业设置更为合理。
从本质上讲,招聘会成功与否的关键是高校如何培养社会所需之才、学生如何成长为有用之才、单位如何吸引合适之才,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校园招聘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渠道,但仅仅是促进和解决毕业生短期就业的手段,而构建和形成毕业生完善的就业市场体系才是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根本保障。
[1]吕振涛.高职院校校园招聘会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2(2).
[2]张凯霞.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法实践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5).
[3]袁贵仁.教育部长给职业教育致命弱点开“药方”[N].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10-03-20.
[4]吕仁军.企业校园招聘的有效方法[J].大众商务,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