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是实践群众路线的重要组织
2014-03-29李祥营杨坤洋
李祥营,杨坤洋
(1.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 400041;2.云南民族大学 马列部,云南 昆明 650031)
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民心、保持长期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是贯彻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原则的重要途径。人民政协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组织机构,为实践群众路线提供重要现实条件。人民政协的发展历程、运行机制及价值理念,都充分体现出根植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和融合于人民群众的基本特性。
一、人民政协根植于人民群众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性质的国家政权,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体,与此相应的组织机构都以群众工作为根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重要机构,是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的重要组织。
在人民政协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人民政协工作的最高裁决者,群众工作始终是人民政协领域的重要内容。第一届人民政协承担着建立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使命,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实现了全国人民的大团结,从而进入人民民主新时代。最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政协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根本利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的统一战线组织,以党外代表人士人数为最大比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最广泛的大团结大联合。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协的性质不断完善,功能不断拓展,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组织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以团结和民主为主题,成为团结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一切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最广泛的人民联盟。
在人民政协的构成和主要职能上,人民群众始终占有政协委员最大数量的比例,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充分体现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民主政治的作用。根据中共中央的文件规定,除民族自治地方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占多数比例,在政协委员中不少于百分之六十,在政协常委中不少于百分之六十五,在政协副主席中不少于百分之五十,并保证在政协专门委员会和政协机关的负责人中占适当比例。人民政协的构成既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又体现最广泛的群众性特征,使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新的社会阶层都充分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主要职能,是人民政协的性质和地位的体现,是人民政协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依据,是政协委员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政协委员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代表,通过政协会议和经常性工作,反映社情民意、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最大程度地团结了社会各阶级阶层与社会团体,是群众性和代表性相结合的重要机构,成为中国共产党联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渠道。
二、人民政协服务于人民群众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以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并通过政协会议和经常性工作,发挥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职能。
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组织的显著特色,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发挥界别作用,服务界别群众,是人民政协工作的独特优势。全国政协和地方各级政协,根据全国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状况,分别由政党、人民团体、民族宗教等各方面的界别组成,形成代表最广泛的、联系最全面的独特组织形式。通过界别发言、界别提案、反映本界别的社情民意、依托专门委员会等方式的活动充分体现本界别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意愿,建议解决本界别群众中的具体问题。政协委员是各个界别的有社会影响的代表人士,是履行界别活动的主体。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是政协章程规定的基本要求。政协委员通过参加政协会议和政协的日常工作,宣传和团结本界别群众,通过界别渠道密切联系群众,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增进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群体的和谐。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政协的重要界别,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领导核心,在日常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各界别政协委员不断深入实践群众路线,努力服务各界别群众以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依照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自觉地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政协会议和经常性工作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基本形式,是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基本途径。在政协会议中,政协委员通过讨论、协商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充分发挥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职能;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向党委和政府提出建议案,就有关国家或地方大政方针、社会生活等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政协委员提交提案或在大会上发言,就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在政协的经常性工作中,政协委员或界别团体通过调查研究、视察的工作方式,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和分析人民群众的现状和意愿;通过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反映社会基本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成为沟通人民群众与党及国家机关的桥梁,是联系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通过政协提案,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通过民族和宗教、祖国统一和海外联谊工作,联系和服务各族各界以及海内外同胞,实现中华民族最广泛人民群众的大团结大联合。
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主体,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拓宽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把包括界别群众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体现了人民政协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持续不断的目标追求和发展趋势。
三、人民政协融合于人民群众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织形式,并形成相应的基本理论、制度体系与实践形态,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与实践的始终,深深融合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事业之中。
在理论上,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团结奋斗的伟大成就。人民政协理论包括毛泽东人民政协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协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的科学理论成果,是人民政协的制度规范体系的思想前提,是人民政协事业的行动指南。人民政协理论,既体现了最广泛的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统一战线下的大团结大联合,又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的长期合作与协商共事,更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形式,在社会各阶层、政党关系和民主政治上体现了团结和民主的两大主题。
在制度上,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人民政协作为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形式,贯彻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促进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人民政协的界别组成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域代表相互补充,是人民民主制度的重要体现,并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两会”制度。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与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民主相结合,是人民民主制度的两种基本形式,既尊重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保护少数人的权益,具有最大的广泛性和包容性。
在实践上,人民政协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人民政协始终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团结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先锋队组织,支持人民政协依照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创造全党全社会支持人民政协工作的良好局面,推进人民政协事业的永续发展。人民政协事业的永续发展又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和中华民族伟大振兴“中国梦”的最终实现。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郑万通.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J].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2(4).
[3]王缉思,唐士其.多元化与同一性并存:三十年世界政治变迁(1979-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