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研究
2014-03-29李慧
李 慧
(南昌理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在目前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英语翻译教学的目的被重新审视,培养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翻译人才成为英语翻译教学的首要任务.经济的发展要求英语教育应该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涵,商务英语翻译也就成了英语翻译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商务英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具有良好商务英语水平的人才成了社会的迫切需求.商务英语翻译是各国经贸沟通的桥梁和手段,研究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为培养社会需要的翻译人才意义重大.
1 商务英语及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特征分析
1.1 商务英语特征
商务英语是指商务用途英语,是以服务于商务活动内容为目标,集实用性、专业性和明确性于一身,为广大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并具备较强社会功能的一种英语变体.商务英语是从普通英语中分离出来的,其语言特征和普通英语一致,但其又包含商务知识,因此是商务知识和语言知识的结合体.商务英语涉及的行业众多,并且贯穿于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要求用词得体,行文正式、信息全面、亲切而不失礼仪,行文特点丰富多变,因此商务英语作用独特、文体特色、内容丰富.一个良好的商务英语翻译者,既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又要了解相关商务知识、还要了熟悉商务英语的独特性.
1.2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特征
由于商务英语的独特性,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和普通英语翻译课程有所区别,其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具有该课程的独有特征.
1.2.1 以培养商务英语翻译人才为目标
从以上的商务英语特征我们知道,商务英语专业性、实用性较强,语言要求要书面化、格式化、正规化.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培养出来人才,是能够进行商务翻译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商务翻译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以学生商务活动中进行笔译和口译的能力为目标.这就要求商务英语课程对学习者的基本英语语言能力进行培养,并灌输商务知识,让学生掌握商务英语专业方面的词汇、短语等,并讲解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使得学生能够读懂商务英语专业文献,正确理解商务信函、合同、商务广告,熟练准确的笔译和口译商务文件以及商务交谈和商务谈判内容.
1.2.2 将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相融合的培养方式
商务英语是商务专业知识和普通英语的结合体.因此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在培养方式上应采用将普通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良好的普通英语翻译能力是良好的商务英语翻译能力的基础,一方面,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音、语法、词汇以及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这是进行熟练、准确商务英语笔译和口译的前提.然而,商务英语基于普通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又有自己独特的表达习惯,另一方面,又要求培养不仅培养学生的普通英语百科知识,还应培养商务专业应有的专业词汇、专业表达以及相关专业知识.要培养学生翻译学理论和实践,还要培养外贸实务、营销实务、以及基本经济学知识.
2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问题分析
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商务英语的独特性导致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然而,现实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商务英语的特点,很容易将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上成普通的翻译课程,或者是专门的商务知识讲解的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的问题有:
2.1 师资结构单一
商务英语翻译基于普通英语翻译,但又超越普通英语翻译,不但理论性强,实践性也很强,因此,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一般英语教学的经验,还要有较强的商务业务实践能力.但是纵观当前各高校商务英语翻译师资,大部分的教师只有一般翻译课程教学的经验,甚至有的教师一般翻译经验不足,很少有教师曾经从事过国际商务活动,以及商务而商务英语翻译实践活动,实践经验不足,教学中涉及专业性很强的翻译教导很难把握,难免显得力不从心.
2.2 教材陈旧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影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教材.目前翻译教材过于陈旧,案例等的讲解都过时.英语是一个随着社会和环境不断变化和演进的一个交际工具,每天都有很多的习惯表达产出,很多词及词义的诞生,同时也有很多词及词义的消亡,不能与时俱进的教材,不能很好的翻译当今经济和社会现实,教学效果将有偏差,教材的实用性不强.甚至有的教材拼写、语法错误多,部分专业术语和句子的翻译也不地道,没有很好的体现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和表达习惯.
2.3 课时安排不合理
翻译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训练的结果,没有一定的量变无法达到一定的质变.但是,多数高校直到大三才开始安排专业课程,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在所有翻译课程中不被重视.课时安排较少,这样一来,一方面教师不能全面的讲解商务英语翻译知识,另一方面由于课时量少,学生很容易轻视该课程的学习.高校商务英语课时只有一个学期,32个课时,这么短的时间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相在商务英语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训方面达到良好效果是很困难的.
2.4 教学方法老套
现有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和传统的翻译教学没有差别,没有体现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特点.大部分的教师照本宣科,没有对教材进行扩展,丰富教学内容,也没有将现实案例安排到教学课堂里.教师一般都是传授式教学,以讲师讲解为主导,缺乏课堂讨论,师生互动较少.商务英语翻译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过程,教师在讲授翻译理论,专业术语,词句,商务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练习,设置模拟演练场景,使学生充分体验实战翻译的紧张感,同时也很容易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方向分析
3.1 改善师资
改善师资是提高翻译教学水平首要解决问题.当前师资力量和教学要求相脱节,商务英语的独特性无法融入的现有的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以及结合商务英语翻译实践性、专业性强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现有师资水平.第一、高校和外贸企业合作.企业可以选派英语功底、商务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外贸企业工作人员高校兼职任教,或者高校派青年员工到企业实习,为教学积累商务实战经验;第二、可以通过社会招聘聘请有英语专业背景和外贸背景的商务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第三、鼓励引导教师进修商务方向的第二专业,通过第二专业提升教师的商务知识水平.
3.2 改革教学模式
现有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和一般英语的教学模式相同,并没有针对商务英语的独特性而专门设计教学模式,一般以教师讲解、板书,学生听、记笔记等为教学模式.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对商务英语的理解较为抽象,商务场景也无法想象.而且商务英语的书面化、正规化及程式化使得商务英语的学习较为枯燥,这种将学生置于被动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当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习的学习主动性.从现有的教材来看,商务英语翻译的编排都是在给出练习之后给出参考答案,因此,遇到困难时学生往往不经思考便参考答案,思维陷于被动.为弥补教材的不足,结合课本的相关理论,教师应该补充更多的课外联系,并在他们完成练习提高他们之后给出答案,从而提高他们的商务翻译实践水平.同时,理论讲解的同时设计模拟训练,设计或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商务翻译场景.比如,可以设计商务谈判场景,将学生分成N组,每组学生四个人,每两组学生为一对,每对学生的两组学生私下准备两个商务谈判场景,并在上课之前不能将谈判内容告知另外一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便可以安排学生演练,一组学生模拟中文商务谈判,另外一组学生现场口译,完毕之后,交换两组角色,谈判组变口译组,最后教师讲评,比较两组翻译成绩.这样便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映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课外时间到外贸企业或外资企业实习,将在实习过程中的现实例子引用到课堂中,模拟训练.商务英语翻译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的将学生置于实践环境中,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然后结合理论知识的讲解,才可以培养出实践性强的应用型人才.
3.3 改革教学手段
商务英语比普通英语更为专一,既有普通英语的知识,又有商务英语知识,因此商务英语信息量比普通英语大,词汇量更大,专业术语较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应该讲解的内容更多.传统的粉笔试教学手段,信息量少,课程使得学生被动而不生动.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可以集声音、动画、文字、图表、图像为一体,生动形象的展示现实案例.使用现代化教学不但可以形象的将课本知识展示在课堂,还可以将国内外实时的适合翻译课程的素材展示给学生.例如,讲解广告翻译时,播放欧美真实广告,讲解商标翻译时,还插入公司的真实商标样本,或者播放某公司真实商务谈判场景,让学生现场口译.通过多媒体手段,加深学生的印象,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将更为理想.
4 小结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全球成了一个地球村,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密切交流使得商务英语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本文分析商务英语的特点以及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不足,最后分析商务英语翻译改革的方向,为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Dudley-Evans T.Developments in ESP: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53.
〔2〕向嫣红.商务英语 课程设置之浅见[J].现代外语,2000(1).
〔3〕傅伟良.英文合同写作指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2.1.
〔4〕吴若丹.电子商务英语的词汇和句法特征探究[J].商场现代化(中旬刊),2012(3).
〔5〕孙广平.经济一体化环境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
〔6〕李艺倩.商务英语语言特点与翻译信息对等[J].中国科技翻译,2010,23(3).
〔7〕张华慧,李春姬.顺应论视角下商务英语口译员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