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4-03-29余鸿育
余鸿育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因此对大学生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指大学生群体在长期的价值生活实践中积淀和形成的有关客体对主体效应的根本看法.
1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当今社会的大学生应当具备的核心价值观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1 我党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取决于其科学性和准确性
马克思主义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党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取得了伟大成就.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本指导思想,是因为它在党和国家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1.2 如何推进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反映了人民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它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大学生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然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则是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够好的克服多种困难,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应该用于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长期追求崇高理想一步一步走向现实,并建议在建设现代中国的伟大征程是探索人类社会新的发展道路和方向.
1.3 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不断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孔子修订《春秋》,主张大一统.孟子认为,天下归于一统,就会安定.到了汉代,大一统观念成了流行的观念.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董仲舒:《举贤良对策》)在中国历史上,一些杰出的政治家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坚持“和为贵”及宽厚仁爱的原则,用信义、和平的方式来处理复杂的民族矛盾,“化干戈为玉帛”,使各民族和睦相处,亲同一家.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大胆改革、用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培养出了大量的新人才队伍,与高级文化的大学生,这些人才将会成为我们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力军.社会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也是大学生的实际行为规范.荣誉和耻辱的概念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价值观,和树立正确的荣誉和耻辱的概念的重要基础是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建立社会主义荣誉和耻辱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区分对与错,分辨善与恶,美与丑、标准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
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步趋于成熟的阶段,其价值观也正在不断的变化,尤其是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西方各国的各种思潮纷纷涌入,大学生收到这些社会思潮的影响,会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相较以往的大学生,目前的大学生在价值观问题上突出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2.1 人生理想的失重与个人主义的抬头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中个人主义的现象有所抬头,表现在:处处为自己着想、只顾自己利益,不愿关心和帮助他人,不参加集体活动,狭隘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现象严重,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缺乏集体观念和大局意识
经济社会拜金主义的兴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个别大学生开始出现了拜金主义,崇拜金钱,以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接受并认同金钱至上的观点.
2.2 价值偶像的错位与对优良传统的冷漠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个别大学生的高消费、高享受的追求已经格格不入了.在个别大学生心里逐渐产生了价值偶像的错位.
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构建路径
3.1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就目前来看,如果单纯的将上述现象都归咎于大学生自身的问题所在,那么未免有失公允.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价值体系的总体看法和评价[3],它是人们确定好与坏、美与丑的标准,决定着人们的好恶,指导着人们选择的观念.价值观的形成与一个人所生存的大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大多学生知道什么是好坏、美丑,但在面临价值取向时,由于受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及现实中存在的阴暗面的影响,更多的学生会被自私蒙蔽,被时下一些不好的现象影响,丢掉一些最纯真的东西.比如,中国目前有很多“怪”现象—造成红十字会出现信任危机的“郭美美”事件,毒馒头、毒牛奶、瘦肉精等食品安全问题,官员腐败,豆腐渣工程,大学生“崇拜”公务员,富二代、官二代比平民享有更多福利和社会资源,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等等这些不正常的现象都在严重冲击着中国人民传统的价值观,比如向善、诚信等.社会大环境的主流价值观形成对于整个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主流价值观仍然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但是,一些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我们也不能小视,不得不防.
3.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各高校都有团委、社团等组织,为搞好学校二课活动提供了组织保证.建好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站,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节目,让学生从活动中认识和了解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3.3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知识,课堂里是第一个主要渠道,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无聊,从现实的情况下需要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具有丰富的实际情况下,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态度”,学生为本”,让学生从思想认识、接受和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鼓励和德育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广泛的开采,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进入大脑进入心脏.
3.4 充分发挥高校教职员工在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是某一位老师的事,而是高校全体教职员工应该一起努力去做的事情.大学生在校园中学习、生活,会与教学部门、学生部门、行政部门等各个部门产生关系,所谓“身教重于言教”,老师们严谨的教学态度,富有责任心的爱岗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等等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时不在影响学生,激励学生.这个经历感受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使学生看到与听到的个人感受和经验的职业优势,以正确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某种意义上,这种价值观教育实践的影响比课堂教育注入更深刻,更持久,通过实践,可以让他们学会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努力工作,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3.5 利用网络载体,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网络文化作为信息技术时代的新兴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深入.首先,目前计算机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国内高校的实验室、课堂和学生宿舍,大学生拥有个人计算机的比例在不断提高,高校也在学生宿舍建立因特网.其次,由于网络上的信息内容丰富多彩,传播速度日趋加快,漫游网上的大学生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接触历史的过去和现实的社会,包括全球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思想,都能很快地传播给大学生,他们真正紧密地与世界连在一起,与世界同步,这跟过去闭塞的、保守的、被动的教育环境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减少网络文化负面影响,充分利用有利的方面,网络文化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第一,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和大学生建立一个平等的关系,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第二,老师最关心自己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分析的问题,对于一些敏感问题,正确和积极引导,纠正错误的值.第三,教育者应该广泛传播于网络的传统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因此,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根据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6 加强与社会接轨,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促进知行统一广泛的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增长对社会的理解,例如,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革命遗址参观学习,到农村,基层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社会的能力,校准自己的价值观,先进的形式符合时代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科学的核心价值.另外现在很多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出现偏差,其重要原因就是对社会的一些负面现象以片概全,没有真正了解社会的本质,没有将所了解到信息与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的形成的价值观和发展的重要功能.
总之,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也是高校必须认真探索和研究对象,必须高度重视,不断创新,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只要我们坚持宽容结合建立各种主流价值,科学预测加上正确的指导,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道德评价和监督机制,我们将能够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学习者.
〔1〕郑鸿图,霍志磊,杨慧慧.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探讨[J].大家,2011(15).
〔2〕史庆伟,乔静芝.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习月刊,2011(10).
〔3〕周玉荣,董幼鸿.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党政论坛,2012(04).
〔4〕陈喜林.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剖析[J].经济与发展,2006(12).
〔5〕佟娟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途径[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21).